辽宁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建立

2016-10-12 00:42张雪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鱼粉饲料原料毒素

张雪娇

(辽宁省铁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站,辽宁 铁岭 112000)

辽宁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建立

张雪娇

(辽宁省铁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站,辽宁 铁岭 112000)

通过对辽宁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背景和目的、步骤、阶段性结果和针对性建议等方面说明,描述其预警模型的建立与运行机制。

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

1 背景与目的

1.1饲料原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饲料产品质量的基础,只有合格的原料,方能生产出合格的饲料产品;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直接由原料质量决定,新鲜、高品质的原料才能生产出味美、营养丰富的产品。因此,严格保证原料的质量是制备优质、高效饲料的关键。

1.2针对品种繁多和数量巨大的辽宁省原料市场,仅靠类似我中心监管机构通过检测来保障,我们现有人力和物力远远达不到需求,我们监测的数量也不足以对辽宁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风险做出合理的分析。

1.3饲料企业出于对保护自身利益的需求,会严把饲料原料质量关,每年都会积累大量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只应用于判断原料是否可用,而未被有效收集和利用。

1.4有效地利用饲料企业的原料检测数据并加以分析和评估,是进行辽宁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核心手段。但是,数量庞大的企业检测数据不可以直接引用,需要进行甄别,错误的数据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如何引导企业对原料监测加大重视程度、如何提高企业检测能力和准确度、如何有效的甄别我们所获得的数据并分析,需要有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来保证。

2 建立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步骤

2.1定点选择合格的企业作为饲料原料风险监测点

于2013年,省安检中心举办全省饲料企业检验人员大比武活动,通过笔试和现场试验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全省的饲料企业检验人员的检测能力进行了大排名。排名前30名的饲料企业纳入了饲料原料风险监测点的名单。

2.2企业化验室现场考察

对30家企业的化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走访的方式确定企业的化验室是否具备基本的检测条件及是否能开展我中心拟定的检测项目。现场考察后,拟定点企业的数量缩减到23家。

2.3通过实验室比对切实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对23家企业的化验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开展蛋白质和粗灰分等检测参数的比对考核,确保进行原料检测的企业人员素质过硬和检测能力过关。经过考核,定点企业的数量缩减到19家。

2.4统一检测方法

将原料掺假物鉴别试验、粗蛋白、氨基酸、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检测方法制成统一操作规程,印发给19家企业。

2.5定期汇总检测数据及分析

定点企业于每半年末月20日向省安检中心工作邮箱发送当期检测数据。由专人汇总后,每年举办一次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座谈会组织,在会上由专家组对所得数据进行甄别和综合分析,专人进行记录后汇总成简报,简报上报省畜牧兽医局和转发各饲料原料风险监测定点企业。

2.6饲料原料风险监测点依据检测能力逐年更替

每年开展对饲料原料风险监测企业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进行原有检测项目的饲料企业实验室间比对和新检测项目的统一培训,依据比对和培训结果反馈,更替风险监测企业名单。

3 饲料原料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阶段性结果

3.1蛋白饲料掺杂掺假问题依然存在(见表1)

表1 部分动物性蛋白饲料掺假检测结果汇总

随着饲料企业检测技术的提高,掺假现象相对减少,但是现在由于掺假物的多样性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使得鱼粉、肉骨粉和肉粉、植物性蛋白的掺假问题依然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不具备检测仪器和检测能力的企业,收购掺假原料的风险大。

3.2蛋白饲料中粗蛋白和氨基酸指标合格率偏低(见表2)

表2 部分粗蛋白及氨基酸检测结果汇总

3.3羽毛粉质量问题存在隐患

羽毛粉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为新鲜度、蛋白酶消化率和酸价三项指标。80%以上的产品挥发性盐基氮不达标;供货商为了使酸价超标的原料达到企业要求,在羽毛粉中加入碱类物质以降低酸价,降低了羽毛粉的质量;羽毛粉蛋白酶消化率也值得引起企业关注,抽检羽毛粉34批次,其不合格率为11.8%。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部分生产企业已经停止使用羽毛粉。

3.4可增加酸价和组胺指标评价新鲜度

现在很多鱼粉生产企业采用脱氨技术来降低VBN的含量,因此VBN的检测结果已不能完全代表鱼粉的新鲜度。依据VBN的含量来判断鱼粉的腐败程度已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增加酸价和组胺指标来评价鱼粉新鲜度。

3.5豆粕中蛋白含量波动现象需关注

同批原料蛋白含量波动幅度较大,直接影响饲料产品蛋白含量的不稳定。同批原料不同日期检测蛋白含量最大相差2.76%;同批豆粕同一天生产过程中取前、中、后三个部位的样品检测,蛋白含量最大相差0.57%。

抽检去皮豆粕和普通豆粕中粗蛋白指标310批次,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6.13%,存在用高蛋白巴西豆豆粕代替去皮豆粕的现象。

3.6玉米及玉米副产品中霉菌毒素超标

连续两年关注玉米及玉米副产品中霉菌毒素问题,2014年超标情况高于2013年,主要集中在呕吐毒素这一指标。

2013年检测呕吐毒素最高值3.44mg/k,高于1mg/kg占检测样品的 25.64%;2014年检测呕吐毒素最高值7.02mg/kg,超标率为45.7%。超标品种多集中在棉粕、玉米纤维,高油酒糟等原料上面;超标产品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龙江来源的原料上。

霉菌毒素超标严重影响成品饲料的产品质量,尤其是不具备检测检测能力饲料企业,成品质量难以控制。

4 针对预警模型阶段性结果的建议

4.1监管部门应对蛋白饲料掺假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

4.2有检测能力的企业要监测鱼粉中氨基酸的含量,来规避使用腐败鱼粉的风险。收购鱼粉时,应批批检测灰分、盐分、钙、磷指标。

4.3应增加酸价和碘价等指标评价新鲜度。

4.4饲料企业应加强饲料产品蛋白的检测。重点监测饲料原料豆粕中蛋白含量和是否有其他非法添加物质。

4.5建议企业与监督部门加强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霉菌毒素监测工作。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14

猜你喜欢
鱼粉饲料原料毒素
鱼粉普遍上涨100~200元/吨,背后“推手”是什么?
疯狂!直击鱼粉飙涨,与国外鱼粉市场缘何倒挂?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鱼粉:秘鲁A季捕捞良好,国内外鱼粉市场稳定为主
鱼粉:秘鲁B季捕捞良好,国内外鱼粉价格下滑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