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脊长蝽及其防治

2016-10-13 07:3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225500徐志鸿
新农村(浙江) 2016年9期
关键词:氯氰抗虫毒死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225500)徐志鸿

红脊长蝽及其防治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225500)徐志鸿

一串红、二月兰、翠菊、葫芦、牵牛花、红花鼠尾草、蓝花鼠尾草、花椒、刺槐、紫花槐、柳树等等的花木,常常被应用在园林绿化项目上,但近年来常见这些花木受到一种害虫——红脊长蝽的侵害。红脊长蝽,别称黑斑红长蝽,属半翅目,长蝽科。在江苏,其一年可发生2代。

在冬季,红脊长蝽会以成虫的形态,单只或是大堆的聚集在寄主植物附近的石块下;枯叶杂草下的土穴中;墙缝里或是树洞中,抱团越冬。待到翌年4月中旬,红脊长蝽就开始活动,并会在5月上旬交尾。第1代的红脊长蝽若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出。7月至8月时,红脊长蝽就会羽化、产卵。卵,很小,呈淡黄色,成堆地产于土缝里、石块下,或者是在植物根系附近的土表下。通常,每堆卵有30多枚,多时则达到上百枚。到了8月上旬至9月中旬,第2代的红脊长蝽若虫又会孵出,并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间羽化。红脊长蝽有世代重叠现象,所以在7月份至9月份,各虫态的红脊长蝽均会有。到了11月上中旬,红脊长蝽就会陆续进入越冬期。通常在12月份以后,成虫就基本上看不到了。

红脊长蝽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其虫态有:卵、若虫和成虫。若虫与其成虫的形态近似,但只是翅还没有发育完全。红脊长蝽的成虫和若虫,呈窝状聚集于花木的茎、芽、叶、花穗以及果实等部位进行刺吸为害,常常导致被刺吸处失绿,进而呈现出褐色斑点。当红脊长蝽为害较重时,也会导致花木茎、叶等部位的枯萎,使得植物长势衰弱和提早落叶。所以红脊长蝽对花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对幼壮年花木,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另外,红脊长蝽虽然并不会叮咬人,但因其具有群聚性,所以在一片叶子上面常常会存有一堆的红脊长蝽,会使人觉得非常瘆人,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其防治方法如下。

1.加强检疫

红脊长蝽虽有一定的飞翔能力,且可近距离迁飞,但其主要还是随着苗木的运输而传播至它处,所以务必要加强植物的检疫工作。在引进花木时,调运苗木的有关单位(个人)要主动申请检疫,严禁将带有病、虫、草害的花木调进或调出。如在购买花木时,已经发现有红脊长蝽的为害,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散。

2.选购抗虫品种,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在选购花木时,应首选抗虫品种,并在生产中对花木加强综合管护,以提高其抗虫能力。如:通过加强通风、透光,以及加强土、肥、水的管理,来补偿植物因遭受虫害造成的养分损失,增强植物的树势,以求得抗虫害能力的提高。

3.清洁环境和人工捕杀

对于那些已经定植的花木,要经常检查,在发现有红脊长蝽为害时,可立即进行人工干预。如在冬季和早春越冬虫恢复活动前,及时彻底地清园,清除病虫叶以及周边的杂草。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下来的病虫叶、杂草要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其次,适时涂刷石硫合剂,保护好树体。日常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螳螂、蜘蛛、鸟类等红脊长蝽的天敌。

红脊长蝽虽然怕强光,但其白天还是会活动的,并且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取食最盛。所以,也可以于早晚开展人工捕杀成虫和若虫,同时人工摘除卵块。

4.药剂防治

红脊长蝽对花木的为害期较长,且一般持续到11月份左右,而以5—9月间为主要为害期,在此期间可采用药剂防治。在喷施药液时,重点喷施花木的叶片和茎杆等部位,并且要喷到叶片的正反两面,茎杆的上下部位。此外,周围地面裂缝也都要喷上药剂。喷药时间一般选择在红脊长蝽若虫三龄前为好。可选用的药剂有: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 000至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至4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0%辛硫磷·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水乳剂3 000~5 000倍液,或16%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乳油600~1 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微乳剂800~1 200倍液,或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8 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 至1 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000~4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53克/升除虫啉悬浮剂(吡虫·除脲)1 000倍液等。此外,也可以用2.5%敌百虫粉1千克,拌细砂20千克,撒入花木丛中来防治。当前,对红脊长蝽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用化学药物为主。防治的药剂要轮换着使用,防止其产生抗药性。药剂防治的时间,以选择晴天的下午5—7时为佳。一般喷施1~2次药剂,就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栏编辑:董明远)

猜你喜欢
氯氰抗虫毒死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农科问答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陈晓亚院士课题组发现植物抗虫调控新机制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不同洗涤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清除试验
美国环保署计划禁止毒死蜱在农田中的应用
氯氰菊酯降解菌DZS—3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