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大桥改建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2016-10-13 02:16黄华
建筑科技与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方案比选施工组织

摘 要:针对南陵县弋江大桥旧桥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项目改建的必要性,并在方案比选的基础上编制了桥梁改建实施方案,可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改建项目;技术状况;方案比选;施工组织

1.工程概述

弋江大桥位于南陵县X079线(老318国道)上,中心桩号为K0+172(原桥立面如图1所示),建于1969年。该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孔跨布局为15×22.2m,每跨由5片T梁组成;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桩基础;桥梁全长344.3m,全宽8.5m。此桥为南陵县弋江镇沿弋江两岸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该桥所处区域公路网较为完善,本项目的升级改造将进一步丰富该区域农村公路网的功能,改善两岸居民的出行条件,促进沿岸区域的商品流通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

2.改造的必要性

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于2012年12月对该弋江大桥进行外观及静载试验检测,根据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1-2011)等,通过静载试验、计算分析及详细的外观检测,对该桥的承载能力及工作状况作出综合评价,依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进行,采用考虑桥梁各部件权重的综合评定方法,即采用考虑各部件缺损程度、缺损对结构的影响、缺损发展变化的量化评定方法。

弋江大桥考虑各部件权重综合评定方法评定结果为四类桥,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南陵县X79(老318国道)弋江大桥检测报告》建议对桥梁进行大修或改造。

虽然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南陵县X79(老318国道)弋江大桥检测报告》建议对桥梁进行大修或改造,但依据静载试验的结论和弋江大桥病害发展的现状,本桥采用加固方案无法满足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的要求,理由如下:

(1)从外观与无损检测结果来看,该桥上部结构总体状况较差,全桥各跨T梁腹板均存在有较多裂缝,裂缝在腹板中部较宽,最大缝宽超宽超限,这表明原弋江大桥无法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现有的各种加固措施(如钢板加固、碳纤维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等)只能暂时延缓裂缝的进一步发展,无法改变承重结构带裂缝工作的事实,从而最终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2)各工况下应变、挠度校验系数基本满足要求,但第14跨次边梁跨中底面测点6-D-4应变不满足,挠度校验系数接近规范限值,但该桥主梁裂缝较多,说明老桥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已经处于塑性工作阶段,不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采用现有的加固措施,只能提高上部结构的承载力,无法保证其在营运阶段处于良好的弹性工作阶段及足够的安全储备;

(3)下部结构桩基础顶部外露较严重,裸露桩身截面削弱较严重,外层混凝土剥落、破碎,这表明作为承压的桩基础已经丧失了承载而破坏(钢筋混凝土的破坏特点为塑性破坏,即所谓的“垮而不倒”),无论采用何种加固措施,都不能改变桩基础由于承载能力不足的破坏现状。

综上,旧桥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为了与两侧道路顺接,对桥梁拟定以下方案:老桥拆除后原址重建。

3.危桥改造方案

根据桥梁病害情况、路段交通量情况,研究提出改建方案如下:

推荐方案:上部结构采用4×30.0+4×30.0+3×30.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正交0°,桥面全宽10.0米,净宽9.0米;下部结构采用埋置式轻型桥台、柱式墩、桩基础;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桥梁全长为337.8米。

比较方案:上部结构采用4×30.0+4×30.0+3×30.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正交0°,桥面全宽10.0米,净宽9.0米;下部结构采用埋置式轻型桥台、柱式墩、桩基础;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桥梁全长为337.4米。

方案比选如下表3所示:

综上,经简单的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推荐方案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

4.施工组织安排

4.1 建设工期及施工组织

(1)施工条件和特点

项目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夏热冬温,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日最低气温一般在-1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mm左右,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较多,降水强度大。

当地石料场,支线交通较为发达,有利于本项目的实施。

施工用电需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解决,并考虑自配发电,以备急用。

(2)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进度安排依据本项目分项工程的特点,以及项目的自然条件如雨季、冬季、洪涝期、干旱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1)工程施工应选用专业队伍、机械化施工,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听从监理工程师的指导。

2)要十分注意排水条件和基础埋深等相关问题。

3)下部结构工程应安排在枯水季节,春耕前尽量完工,以免影响农业生产。应根据施工条件合理拟订,提前准备及早开工;

4)施工时应注意桥梁设计与现场情况是否相符,为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宜集中预制。

5)在施工期应加强管理,将施工生产的交通,噪声及扬尘,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加强环境保护。

(3)建设期安排

依据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环境,结合本项目的投资情况,对工程进度做如下安排:

1)2016年8月初开工建设;

2)2018年9月底建成通车,实际施工工期26个月。

(4)施工要点

1)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2)浇筑混凝土梁是必须振捣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3)桥面横坡由台帽上加筑横坡、支座垫块及在板端加筑斜块形成,支座安装须保持水平。

4)焊接钢筋时,要根据《规范》(JTG 062-2004)严格检查焊接质量和几何尺寸。

5)桥面铺装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不容许车辆在桥面上行驶。

4.2 施工保通方案

拆除重建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禁止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可搭设临时便桥供居民临时出行。

4.3 安全保障措施

拆除重建期间,文明施工,禁止不合理和不安全的施工方法。老桥拆除时,应按照“先上部结构后下部结构”的原则进行,及时清理破碎的混凝土及钢筋等材料,以免侵占河道,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问题与建议

(1)老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老桥上部结构及基础均存在隐患,且维修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维修后使用周期短等一系列经济和技术上的不利因素,故建议对该桥拆除重建。

(2)重建方案估算总投资为1698.3794万元,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数量较大、任务较重,应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及早落实到位,建议业主抓紧做好资金筹措方案,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由于本项目实施时间较长,建议政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妥善做好临时通行工作,尽量减少公路建设对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4)本项目在下一步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做到技术、经济上的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06

[2] 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3] 邵旭东.桥梁设计与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0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006-2688(2016)09-0038-03

【作者简介】黄华(1972-),男,安徽太湖人,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公路施工和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方案比选施工组织
浅析BIM在城市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研究高层住宅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策略
既有线提速改造铺架施工组织研究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浅谈铁路信号信停与信号电路导通施工
广东某立交方案设计分析
南同蒲铁路圣佛平改立通道道路优化设计方案比选
西非加纳某净水厂工程净水工艺方案比选
西安盾构分体始发总体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