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对策研究

2016-10-19 01:30王容妍
中国市场 2016年35期
关键词:创新型高校学生校园文化

苏 蕊,王容妍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创”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对策研究

苏蕊,王容妍

(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创新是人类逐渐进步的根本源头和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繁荣富强的源泉。高校校园作为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场所,是建设创新型思想、培养创新型思维、塑造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石。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发展教育文化的必然趋势,它能全面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在阐述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有效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因素,从而解答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对策。

“创”时代;创新;构建校园文化;高校学生

高校作为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育的基地,在校园文化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都担负着重要使命,而要完成这种使命,高校要加强其自身内在的校园文化创新研究。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上升,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创新型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新力的提升,而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形成对塑造创新型的人才,建设创新型校园起着极为关键的促进意义。基于此,研究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而且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 “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概念

1.1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对每所高校来讲,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持续长久的。“目前,校园文化更倾向于创新型校园文化,而培养具有创新型思维、创新型精神、创新型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重要任务之一。”为完成此任务,高校应着力建设于校园文化的创新,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

1.2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概念

创新型校园文化是指培养具有创新型思维、创新型精神、创新型能力的人才为目的,通过不断进行形式、制度、内容的创新,建造创新型校园,形成创新型校园文化。“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是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具有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功能,是高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载体。”[1]

2 “创”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足导致保障不充分

部分高等学校因重视不足,导致不理解不认识创新型校园文化,不明白创新型校园文化为何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概念,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不清楚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懂校园文化是什么,更不知道其包括的内容。导致在现代教育中积极提倡“终身教育”“大教育”,忽略了“人性”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对于高等学校学生的重要性,却忽视了高等学校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对于“创新能力”的需要。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机械、枯燥,生硬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创新式教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常因无人问津而日趋萎缩、苍白。以是倡导创新式教育,让高校学生在富有创造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会感受,学会表达,以减轻他们的厌学情绪,增强其创新能力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提升个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的创新步伐。

2.2活动过多导致校园商业化

很多高等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环境和布局文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传统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从而大量的引进外来活动、对学校进行大量布置,这使学校展现出具有很多活动,使学校过于商业化和功利性,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往往忽视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从上而下的,需要大量时间完成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应从学校环境入手,对学生及教师推行创新式思维的引导,并大加推广活动,使得一时之间学校充满浓厚的商业化色彩。

2.3思想的缺乏导致特色缺乏

我国在十八大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始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创新意识刚刚起步,但仍无法摆脱原有的陈旧思想。多数高等学校除了照搬照套其他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外已别无选择,仅仅一味地模仿和因袭其他高等学校的建设模式,一味“拷贝”和复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有的仅仅是其他高等学校的模式改头换面,并没有所谓的“创新”存在。这使得他们虽然在学校建设创新型校园,但是依然不知道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不懂得究竟什么是创新型校园文化,不明白如何全方位开展创新型校园文化。从而无法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校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形如“鸡肋”,并无开展意义。而对于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特点和规律,按照学校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创新”的特点,才可以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创新型校园文化。

3 “创”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的路径

3.1新环境,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高校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是长时间高校学生生活的场所,对于生活在校园的学生而言,校园环境不仅起着培养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而且还为高校学生互相沟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和地点。而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需要的不止是教书育人,也需要环境育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平复人的情绪与情感。事实证明,校园环境是培育高校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创新型校园环境是一种以创新为价值、行为为指导的方式,鼓励高校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造、敢于竞争的精神,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创新型校园环境的建设能够营造显著的创新型校园效果,通过创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气氛,进而贯彻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构建,弘扬创新型校园文化理念,推动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发展。

3.2新教育,铸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方式之一,是传递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主要手段,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教育认为,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而传播知识的人只能是教师,因此大多时间都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听从。但是教育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教育中,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从而铸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建设创新型校园教育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从创新型教育的主旨出发,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建立教育结构,从教育科研的实施,计划的安排,政策的管理上充分体现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应做出相应的创新,并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设立关于创新指导的课程,加强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创新型教育模式与高校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3.3新建设,形成创新型校园文化

“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发展的必要保证,其包括文化建设、精神建设及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通过此建设进展,将为学校树立起良好的校园形象。”[2]创新型校园建设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营造校园创新气氛的方式之一,通过创新型校园的建设,将校园文化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形成创新型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建设将致力于学校管理、学生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是高校实施创新型教育和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校创新型建设的精神体现,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方法。

3.4新管理,造就创新型校园文化

校园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人性化的特殊管理活动,管理者通过一些制度与条约采取措施,从而达到优化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管理作为高校制度的规范准则,能够加强提高教育的水平与高度,为营造创新气氛下的校园环境与氛围提供管理上的保障。

创新型校园管理应以创新为主体,伴随正反馈与负反馈的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化校园管理系统,从而建立健全的校园管理长效机制,造就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灵活运用物质鼓励与目标激励等方式,鼓励教师的学术创新与学生的创新学习,促进创新主体与制度的密切融合,完善具有创新机制的校园文化。

高等学校通过创新型校园文化气氛的营造,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行为,从而促进高等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而对于高等学校学生而言,习惯是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生活方式,习惯是他们一生的命运指南。通过高等学校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具备创新的习惯意识,了解创新概念,增强其创新能力,进而增加其综合能力。在创时代的背景下,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中国未来高校发展的必要趋势。

[1]徐阔.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2]江金霞.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31.

10.13939/j.cnki.zgsc.2016.35.034

2016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苏蕊(1983—),女,汉族,河北辛集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容妍(1995—),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学生,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创新型高校学生校园文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