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上)

2016-10-19 11:45朱安远张冰
中国市场 2016年35期
关键词:任期总理总统

朱安远,张冰

(1.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中心,北京 100070;2.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中心,北京 100073)



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上)

朱安远1,张冰2

(1.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北京100070;2.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中心,北京100073)

诺贝尔奖迄今已颁发了115届(1901—2015年,其中1940—1942年未颁奖),共有870人874人次赢得诺奖,另有23个组织机构在24个年度内26次荣获诺和奖。在所有诺奖得主中,迄今共出现过18个国家的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不含阿拉法特),其中获奖时在任14位,前任8位,后任4位。除温斯顿·丘吉尔是诺文奖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诺和奖得主。还重点介绍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及其荣获诺奖的有关情况。

诺贝尔奖(诺奖);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和平奖(诺和奖);诺贝尔文学奖(诺文奖);国家体制(国体);政治体制(政体);国家元首;总统;国家主席;政府首脑;总理;首相;英联邦;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

1 国家体制和政治体制

国家体制(state system,又称国家制度,简称国体)是确立一个国家阶级统治关系的基本制度。国体是指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反映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阶级属性。国体决定政体(political system,政治体制的简称,又称政治制度),并通过政体来表现。历史上已经出现的国家制度主要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国家制度一般都规定在各国的宪法、法律和其他特别法中。国家的政体以及一切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都是根据国体来确定的。

世界上现存的3种主要政治体制是:①议会制(又称内阁制,包括内阁君主立宪制和内阁共和制):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其特点是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的支持。议会制下政府首脑(可不限任期)的权力普遍较大。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并不完全分立。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其国家元首通常是礼仪性职务,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其权力一般仅限于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或多党政治联盟领袖出任政府首脑。如英国、德国、瑞典、比利时、加拿大、以色列、日本、东帝汶和意大利(其国父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等。②半总统制(又称双首长制、混合制):一种同时具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特点的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类)政体,起源于魏玛德国。半总统制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权力,内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国会权力相对较小。内阁首长(政府首脑)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推举产生,总统任命、免除、替换须征询议会意见的国家有法国、波兰、芬兰和奥地利(其国父是第一共和国首任总理、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理和首任总统卡尔·伦纳。晚清称奥地利为双鹰国,因其国徽有双鹰图像而得名)等;内阁首长由总统任命、免除、替换不须征询议会意见,其职位更类似于一个超级部长的国家有俄罗斯、埃及、韩国(有时将其归属于总统制变种的国家政体)和乌克兰(其国父是反抗波兰统治的民族起义领袖和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等,其中波兰、芬兰和奥地利偏向于内阁制,法国、俄罗斯、埃及、韩国和乌克兰则偏向于总统制。法国、波兰和芬兰(根据2000年3月1日起实施的芬兰新宪法,总统的权力被削弱,内阁和议会的权力及地位明显得到加强,总统只能根据议会的提议任命政府总理)三国的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划分比较明确,总统负责对外,总理负责对内。③总统制:属共和制政体,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通常还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最大。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分别由选民选出。如美国、哥斯达黎加、南非、利比里亚和阿根廷[其国父是与西蒙·玻利瓦尔(被视为是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六国国父)一道被誉为美洲解放者的何塞·德·圣马丁,圣马丁亦是秘鲁国父]等。

单一制和复合制是两种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是指中央政府拥有所有政治权力,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制。复合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组成的国家联盟的形式,按联合程度又可分为联邦制(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和邦联制(如1776—1789年的美国以及2003—2006年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两类。

2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是国家、联盟、联邦中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的象征,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在君主制下,国家元首是君主;在共和制下,国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总统。国家元首现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①在总统制下,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可主动行使行政权。美国是其典型代表。②在半总统制下,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享行政权力。法国是其典型代表。③在议会制下,国家元首大多拥有行政权力,但由内阁代为行使。英国是其典型代表。④无行政权力的国家元首(即虚位元首),完全没有实权,主要是国家的象征。如德国联邦总统、瑞典国王(自1975年起)、日本天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

政府首脑是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或内阁的领导人,在总统制下一般由国家元首(总统)兼任,在半总统制下由总统在议会多数党中指定,在议会制下通常称总理或首相。政府首脑是行政部门的最高负责人,故又称其为行政首长。

3 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诺贝尔奖始颁于1901年,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以及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始颁于1969年)6个奖项组成。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只产生于和平奖(已产生103位个人得主,另有23个组织机构在24个年度内26次获奖[1~2])和文学奖(已产生112位个人得主[3])两个奖项之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览表[4]

续 表

续 表

注1:表中26位已逝世16位,其中享年最大者(95岁)是纳尔逊·曼德拉,最小者(51岁)是施特雷泽曼(因心力衰竭在首都柏林突然逝世);尚健在10位,其中现年最大者(93岁)是西蒙·佩雷斯,最小者(55岁)是奥巴马。萨达特(在开罗举行庆祝十月战争胜利8周年的阅兵式上被埃及激进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和拉宾(在特拉维夫一个10万人参加的和平集会散会时被以色列极端右翼分子枪杀)两位系被暗杀身亡。

注2:表中26位按国籍分类则是(圆括号内分别是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及其国父):美国4位(1945.10.24,首任总统华盛顿)、以色列3位(1949.05.11,首任总理本—古里安、首任总统哈伊姆·魏茨曼或锡安主义创建者西奥多·赫茨尔)、法国2位(1945.10.24,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父是其创建者戴高乐将军)、德国2位(包括原联邦德国1位,1973.09.18,首任总理俾斯麦,阿登纳有时也被称为“德国国父”或“德国复兴之父”)、南非2位(1945.11.07,首位民选总统曼德拉。因南非白人统治当局于1948年起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1974年9月30日被终止联合国会员国资格,1994年6月23日起恢复)、比利时(1945.12.27,首任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瑞典(1946.11.19,瓦萨王朝首任国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萨)、英国(1945.10.24,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国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加拿大(1945.11.09,首任总理麦克唐纳爵士)、日本(1956.12.18,明治维新的创建者明治天皇)、埃及(1945.10.24,1952—1970年埃及实际最高领导人纳赛尔)、波兰(1945.10.24,首位大公梅什科一世)、哥斯达黎加(1945.11.02,共和国创建者和首任总统马德里斯)、前苏联(其主体由俄罗斯联邦继承,1945.10.24,俄罗斯帝国首任皇帝——沙皇彼得一世大帝)、东帝汶(2002.09.27,首任总统古斯芒)、韩国(1991.09.17,独立运动领袖和著名抗日英雄金九)、芬兰(1955.12.14,独立运动民族英雄、第6任总统曼纳海姆元帅,“二战”期间任芬兰国防军总司令)和利比里亚(1945.11.02,首任总统约瑟夫·罗伯茨)各1位。在上述18个国家中,英国、南非(1961年3月15日南非总理宣布退出英联邦,同年5月31日正式退出,1994年6月1日重新加入)和加拿大三国是英联邦成员国。在英联邦成员国中,现共有16个君主立宪制(非共和制)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君主,各国总督是其代表。[49]

注3:诺奖官网自1987年起开始提供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做出的关于和平奖得主的英文版授奖原因。[50]

注4:表中三大类的分类优先权顺序原则依次是获奖时的在任、前任和后任。26位中仅约翰逊—瑟利夫1位是女性,其余都是男性。至今仍在任者只有约翰逊—瑟利夫和奥巴马(即将卸任)2位。

注5:1776年7月4日美国建国,自1789年4月30日首任总统华盛顿[世界上首位被称为“President”(总统)的国家元首]就职时起,迄今美国共产生了43位44任57届总统,全部是男性。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由直选方式产生。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即三军最高统帅),通过大选年全民普选间接方式(选举人票)产生,每届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一届(副总统则没有连任届次的限制)。现共有4位美国总统荣获诺奖(均和平奖):第25位第26任第29~30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1位第32任第37~40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51])、第27位第28任第32~33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第38位第39任第48届总统卡特和第43位第44任第56~57届总统奥巴马。

注6: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迄今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1901年他以副总统身份接替遇刺身亡的前任总统麦金利时不足43岁。[52~54]他在总统任期内,外交上提出并奉行“大棒政策”,是美国扩张政策的代表人物。美国最年轻的当选总统是肯尼迪,1961年他出任第35任总统时不足44岁。截至1964年,首次被提名就荣获诺和奖的个人共有以下14位:杜南和帕西(1901PE)、西奥多·罗斯福(1906PE)、贝尔纳特(1909PE21)、阿赛尔(1911PE21)、南森(1922PE)、奥斯汀·张伯伦和道斯(1925PE*)、白里安和施特雷泽曼(1926PE)、鲍尔奇(女,1946PE21)、本奇(1950PE)、卢图利(1960PE*)、马丁·路德·金(1964PE)。

注7:伍德罗·威尔逊于18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BA),1882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1886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迄今唯一拥有哲学博士(政治学PhD)头衔(法律博士JD除外,如奥巴马等)的美国总统。当年的诺和奖延后1年于1920年授奖。在欧美的学位体系中,法学博士LLD(Doctor of Laws)>司法学博士JSD(Doctor of Juris Science)>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或Doctor of Jurisprudence,只相当于中国的法律本科,加拿大就称为LLB=Bachelor of Laws)。LLD(来源于拉丁文Legum Doctor)是法律专业的最高学位,它亦高于法学哲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aws)。美国的法学硕士LLM(Master of Laws)是一个1年便可拿到学位的速成班,主要针对已接受过本科以上法律专业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而设置,只取得该学位在美国法律界基本上无法立足。

注8:被誉为“瑞典社会主义之父”的布兰廷和帕尔姆(August Teodor Palm,1849.02.05—1922.03.14)是瑞典社会民主SAP(全称社会民主工人党,又称工人党—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创立于1889年4月23日,1914年起一直是瑞典国会中最大的政党,1920年起在大部分时间内执政,常被认为其政治上“左倾”)的主要创始人,布兰廷于1907—1925年任SAP第3任主席。1897年1月2日诺贝尔遗嘱公布后,时任瑞典国会下议院议员的布兰廷在报纸上发表了1篇横跨4栏的文章《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明显的意图,巨大的错误》,指责诺贝尔遗嘱并反对设立诺贝尔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批评诺贝尔遗嘱,说对个别杰出人物的奖励无助于社会的进步,诺贝尔的财产是自然和劳动结合的产物,理应使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利益。

注9:布兰廷与挪威历史学家、外交家和政治学家兰格(又译为朗格,Christian Lous Lange,1869.09.17—1938.12.11)分享1921年诺和奖,兰格的获奖理由是“主张全面裁军,对各国议会联盟的和平事业作出贡献”。早年的诺奖一般在11月份(不得晚于11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

注10:布兰廷是瑞典第16位首相,迄今瑞典任次最多(唯一的3任)的首相。1809年瑞典设司法首相(后改称司法大臣)和外交首相(后改称外交大臣)两职。1876年始设瑞典首相一职,此前没有正式的政府首脑,当时的枢密院首长是瑞典的最高政治人物。原司法首相、独立自由主义者老德·吉尔(Baron Louis Gerhard De Geer af Finspång,Sr.,1818.07.18—1896.09.24)出任首任首相(任期:1876.03.20—1880.04.19),其子、独立自由主义者小德·吉尔(Baron Gerhard Louis De Geer,Jr.,1854.11.27—1935.02.25)是第17位第19任首相(任期:1920.10.27—1921.02.23)。1974年瑞典国会通过《政府组织法》修正案,取消枢密院作为政府权力机构的地位,正式确立议会制并创设内阁政府。从1975年元旦起,瑞典国王在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中的权力最小,瑞典王国的实权主要集中掌握在议会议长和内阁首相手中。瑞典是内阁君主立宪制国家,国会自1970年开始实行一院制,349个议席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1994年以前为3年)。迄今瑞典共产生了33位43任首相(1位代首相未计),全部是男性,其任期无明确限制。[55~57]现任首相(任期始于2014年10月3日)是社会民主党主席斯特凡·勒文(Kjell Stefan Löfven,1957.07.21—)。

注11:除温斯顿·丘吉尔是诺文奖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诺和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共获得过21人次(21=1/6/2/6/2/3/1,7=1946/48~53)诺文奖提名和2人次(1945/50)诺和奖提名。

注12: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第41位首相。英国是内阁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国公民执掌政府权力的最高官员,即政府首脑。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选,由世袭制君主(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和名义上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实际上的军事指挥权在内阁,首相是第一大臣)任命,通常首相还兼任第一财政大臣,唐宁街10号即第一财政大臣的宅邸。母语是德语的乔治一世国王(1660—1727)英语不够流利,1721年他敕命下议院的多数党(辉格党)党魁、财政大臣沃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1676.08.26—1745.03.18)为内阁首领(任期:1721.04.04—1742.02.11,迄今任期最长的英国首相),是为“英国首相”一职之始,但职位正式名称并非首相,而是“第一财政大臣”。1905年自由党党魁坎贝尔-班纳文爵士(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1836.09.07—1908.04.22)被任命为第34位第50任首相(任期:1905.12.05—1908.04.07),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 Minister)一词首次出现,此后首相就成为英国的一个正式官衔。1937年《国王大臣法》颁布时,“首相”一词始为法律所确认。英国国会实行两院制(上议院和下议院,其旧称分别是贵族院和平民院),下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选举制度,每届任期5年,但政府可提议提前大选。上议院议员仍由委任和世袭产生。迄今英国共产生了54位75任首相(1位看守政府首相未计),其任期无明确限制。第49位第70任首相(任期:1979.05.04—1990.11.28)、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Baroness Thatcher,1925.10.13—2013.04.08)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若只计单一连续的任期,她是自第18位第22任首相(任期:1812.06.08—1827.04.09)、托利党(1833年改名为保守党)党魁利物浦伯爵(Robert Banks Jenkinson=2nd Earl of Liverpool,1770.06.07—1828.12.04)以后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在所有英国首相中,撒切尔夫人的连续任期位居第5,总任期位居第7。现任首相(任期始于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née Brasier,1956.10.01—)是保守党党魁,她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2010—2015年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1988年3月3日由前自由党和由工党分裂出来、短暂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曾组成联合内阁,这是自1940.05.10—1945.05.23保守党(其党魁由下议院议员中的保守党党员投票选举产生)与工党(其党魁由全体工党党员投票选举产生)和国家自由党(1931年成立,1968年与保守党合并)组成战时联合内阁(时任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以来英国的首个多党联合政府。[58~60]

注13:勃兰特是私生子,出生于汉堡东北部的吕贝克(Lübeck),原名弗拉姆(Herbert Ernest Karl Frahm),其生父约翰(John Heinrich Möller,1887—1958)是汉堡的一名会计,未婚母亲马萨(Martha Luise Wilhelmine Frahm,1894.03.16—1969.08.03)是一家百货商店的收银员,继父是库尔曼(Emil Kuhlmann,1927年与马萨结婚)。勃兰特从未见过生父,由继外公(母亲的继父)路德维希(Ludwig Frahm,1875—1935.06.15)和朵拉(Dora Sahlmann)夫妇带大。1938年勃兰特被开除德国籍,1940年加入挪威籍,1946年末回到柏林为挪威政府工作,1948年恢复德国籍并加入社会民主党,开始以笔名(化名)维利·勃兰特为其正式名字。1970年12月7日,正在波兰访问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反法西斯起义纪念碑前砰然双膝一跪,令世界动容。“华沙之跪”使得维利·勃兰特荣登当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甚而被誉为“欧洲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之举”,它极大地提高了联邦德国的国际形象,成为“二战”后西德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直接推动德意志民族回归世界大家庭,为人类的反思精神和忏悔文化树立了标杆。维利·勃兰特在任期间,实施东进政策,寻求德国的重新统一。

注14:德国历史上的主要时期:①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08.06):又称德意志第一帝国。②莱茵联盟(1806.07.12—1813.10.31):又称莱茵邦联,由16个邦国组成,它不同于1254—1450年间存在的莱茵同盟。③松散型的德意志联盟(旧译为德意志邦联或德意志联邦[61],1815.06.08—1866.08.23):根据维也纳会议(会期:1814.09.18—1815.06.09,史称维也纳体系)而组成,此前的350多个邦国被合并为39个独立邦和自由市,奥地利任联盟主席,普鲁士任联盟副主席。④北德意志联盟(1867.04.16—1871.01.18):由德国北方22个独立邦组成的过渡地方组织。⑤德意志帝国(1871.01.18—1918.11.28):又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普鲁士王国(1701.01.18—1918.11.09)是德意志境内(日耳曼地区)最强大的邦国,在王国首相俾斯麦(Count Otto von Bismarck=Otto Eduard Leopold=Prince of Bismarck=Duke of Lauenburg,1815.04.01—1898.07.30)的领导下,普鲁士先后通过普丹战争(1864年,又称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普奥战争(1866年,又称七周战争或德意志内战)和普法战争(1870—1871年),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二元君主立宪制(指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政体形式)的德意志帝国,普王兼帝国皇帝,由4个王国[普鲁士(柏林)、巴伐利亚(又称拜恩,慕尼黑)、符腾堡(斯图加特)、萨克森(德累斯顿)]、6个大公国、5个公国、7个侯国(亲王国)、3个汉萨自由城市(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帝国直辖领地阿尔萨斯—洛林和一些海外属地组成,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意志终成为欧洲的强大势力。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领导实体,其领土约占帝国的2/3,人口约占3/5,在帝国中起决定性作用。⑥魏玛共和国(1918.11.09—1933.01.30):因采用《魏玛宪法》(《德意志共和国宪法》因在魏玛制定而得名,1919年7月31日通过,同年8月11日起生效)而得名,官方国号是“德意志帝国”。⑦纳粹德国(1933.01.30—1945.05.08):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Nasossmu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简写,意即“民族(国家)社会主义”。⑧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后,前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根据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会期:1945.02.04~11)的《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会议公报》(1945.02.11,简称克里米亚声明,又称《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PotsdamAgreement,1945.07.17~08.02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制定,中国未参加波茨坦会议,但7月26日美中英三国联合发表了对日劝降牒文——《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宣言》),8月8日前苏联加入该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1943.12.01)共同构成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国际法依据]将德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1949年5月23日(西德国庆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颁布基本法(即宪法),成立资本主义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文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RD,英文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G,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West Germany),首都设在波恩(Bonn),同年9月20日阿登纳组成首届政府]。1949年10月7日(东德国庆日),在前苏联占领区内成立社会主义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文Die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DDR,英文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GDR,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East Germany),首都设在东柏林(East Berlin),同年10月12日格罗提渥组成首届政府]。⑨1990年10月3日(德国国庆日,又称统一日,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是德国重新统一的象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14个行政区恢复为战后初期的5个州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民主德国宣告解体,两德正式统一,首都设在东柏林和西柏林合并后的柏林(Berlin)。顺便再重点介绍一下普鲁士。普鲁士(Prussia/Preussen)作为政治地理概念,它有3个含义:①中世纪(476—1453年)由波兰人和日耳曼人统治普鲁士人的领土。②1701年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王国。③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后设立的邦。普鲁士古为普鲁士人(属日耳曼族)居住地,1291年其全境被条顿骑士团所征服,居民改奉基督教。1525年4月10日条顿骑士团末代首领、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宣布将骑士团国家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臣属于波兰王国),自立为公爵。1618年该公国因无男嗣被转让给霍亨索伦—勃兰登堡选帝侯国(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属共主邦联),1660年摆脱波兰宗主权,1701年升格为普鲁士王国,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一世。历任国王通过各种手段扩充其疆土,获取波兰西部大片土地。18世纪普鲁士已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和德意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末19世纪初遭法国打击,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恢复军事强国地位,收复了曾失去的绝大部分领土。“一战”中德国战败,帝国解体,普鲁士成为魏玛共和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纳粹德国废除普鲁士宪法,1934年1月30日起普鲁士政权事实上终止。1947年2月25日盟军管制委员会颁布第46号暂行法,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即法理上终止)。同日联合国管理委员会又颁布第47号法令,宣布“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并不获承认”。东普鲁士(East Prussia/Ostpreussen)于1773.01.31—1829.12.03和1878.04.01—1945.04.09存在,分别是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根据波茨坦会议决定,东普鲁士北部割让给前苏联,南部划归波兰。其首府是哥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西普鲁士(West Prussia/Westpreussen)于1773—1824年和1878—1922年存在,分别是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其首府是马林韦尔德(位于格但斯克东南不远处,1773—1793年和1806—1813年)和但泽(今波兰的格但斯克,1793—1806年和1813—1919年)。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于1824—1829年组成共主邦联,1829—1878年合称普鲁士省,此后又重新分开。

注15:勃兰特所属政党是社会民主党,他任总理时的执政联盟是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德国属于多党制,现联邦议院中的两大政党是社会民主党SPD(其前身是1863年5月23日在莱比锡创建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简称基民盟,1945年6月26日成立于柏林),基民盟与其姐妹党拜恩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简称基社盟,1945年10月13日成立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属于联邦议院中的同一个议会党团(指代表机构中同一政党或在选举中不是竞争对手的不同政党成员所组成的集团)。其他主要政党还有自由民主党FDP(1948年12月11日成立于柏林)、联盟90(中文常简称为绿党,1980年1月13日绿党成立于西德的卡尔斯鲁厄,1991年9月21日联盟90成立于波茨坦,1993年5月14日两党合并,其总部设在莱比锡)和左派党(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党—民主社会主义党PDS以及劳动和社会公平党WASG合并而成,其总部设在柏林)等。德国现一般由两大政党之一与其他三个政党之一共同组成执政联盟。

注16:勃兰特是德国第28位总理(西德第4任总理),1966.12.01—1969.10.20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德国国会现实行两院制,联邦议员由直选方式产生,联邦参议员则由各州政府委任。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无实际的行政权,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不设副总统)由联邦议院(即联邦下院,其立法会议每届任期4年)和各州议会间选方式产生,作为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德语:Bundeskanzler,Kanzler是“总理”之意;英语:Chancellor of Germany)经总统提名后交由联邦议院选举(属间选),最终由总统任命。联邦总理在国内外礼仪上的地位位居联邦总统、联邦议院议长和联邦参议院议长(由16个联邦州的州总理轮流担任)之后,仅居第四位。迄今德国共产生了32位34任总理(1位临时政府总理未计),其任期无明确限制。现任总理(任期始于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née Kasner,1954.07.17—)出身于东德地区,她是德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理,所属政党是CDU,其第3届执政联盟是CDU/CSU—SPD大联盟,到2017年其第3届任期结束时,这位“德国铁娘子”的总任期将超越“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德国任期最长的总理是首任总理(任期:1871.03.21—1890.03.20)、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无党派;其次是第30位第32任总理(任期:1982.10.01—1998.10.27,连任5届,其届数追平1949.09.20—1963.10.16任职的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1930.04.03—),他所属政党是CDU。东德共产生过6任部长会议主席(德语:Vorsitzender des Ministerrats,相当于西德的联邦总理):格罗提渥、斯多夫、辛德曼、斯多夫(第2任期)、莫德罗和德梅齐埃,前5任均来自德国统一社会党SED(1946年4月21日由东德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KPD合并而成,1989年12月16日解散),德梅齐埃来自东德基督教民主联盟,他们未被计入德国总理位次和任次之内。

注17:1974年5月6日勃兰特因京特·纪尧姆事件宣布辞职,下台后更被报料就任总理时的性丑闻,1964.02.16—1987.06.14他一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京特·纪尧姆(Günter Guillaume,1927.02.01—1995.04.10)是原东德国家安全部(Stasi,音译为斯塔西)安插在勃兰特身旁的间谍,1974年4月24日在波恩被正式逮捕,后被西德以叛国罪判处13年监禁,其妻获刑8年,在1981年东西德的一次间谍交换中,京特·纪尧姆夫妇被释放回到东德。[62]

注18:1978年10月2日萨达特创立民族民主党(2011年4月16日解散),此前萨达特所属政党是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1962年12月1日由纳赛尔创建,1978年解散)。

注19:埃及国会现实行两院制,议员主要由直选方式产生,埃及人民议会(下议院)议员每届任期5年,埃及协商会议(上议院)议员每届任期6年,每3年改选(加任命)其中的一半议席。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 Hussein,1918.01.15—1970.09.28)为首的“自由军官运动”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埃及自1953年6月18日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起,迄今共产生了6位6任总统(2位代总统和1位临时总统未计),全部是男性。首任总统(任期:1953.06.18—1954.11.14)纳吉布(Muhammad Naguib,1901.02.20—1984.08.28)是军人。来自自由与正义党的第5位第5任总统(任期:2012.06.30—2013.07.03)穆尔西(Mohamed Morsi,1951.08.20—)是埃及首位民选总统,被军方罢黜后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大法官任临时总统,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4年6月8日)是独立人士(元帅)塞西(Abdel Fattah Saeed Hussein Khalil el-Sisi,1954.11.19—)。总统任期原是每届6年,可连选连任多届,现已修改为每届4年,只能连选连任一届。

注20:埃及第2任总统(任期:1956.06.23—1970.09.28,1954.11.14—1956.06.23任代总统,1962年12月1日以前所属政党是民族联盟,此后是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纳赛尔逝世后,萨达特于1970年9月28日起任代总统,1973.03.26—1974.09.25(所属政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和1980.05.15—1981.10.06(所属政党:民族民主党)两次兼任埃及总理(第37位埃及总理)。[63~64]

注21:为了参加1965年的大选,同年5月25日赫鲁党(Herut,即自由运动党,1948年6月15日由贝京创建,1988年解散)和自由党组成加哈尔集团(Gahal);为了参加1973年的大选,同年9月11日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国家名单党和大以色列运动组成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Likud,即以色列全国自由联盟),1973—1983年贝京任首任领袖,1988年8月27日起利库德集团成为单一政党。贝京连续参加大选,在第9次参选时击败Alignment的拉宾获得成功,从而成为以色列第6位第7任第18~19届总理。

注22:以色列总理(政府首脑)选举方法原本与其他内阁制国家相同,由总统(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任命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但1996—2001年曾实施独特的总理直接民选制,如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选举一样,2001年后又恢复旧制。以色列国会现实行一院制,120个议席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起[65],迄今共产生了12位17任33届总理(1位临时总理未计),其任期无明确限制。首任第1~4届(任期:1949.03.10—1954.01.26,1948.05.14—1949.03.10任临时政府总理)和第3任第7~10届(任期:1955.11.03—1963.06.26)总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10.16—1973.12.01)是工党领袖,来自Alignment的总理梅厄夫人是以色列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理,第9位第13任第27届(任期:1996.06.18—1999.07.06)和现任第32~33届总理(任期始于2009年3月31日)内塔尼亚胡(Benjamin ″Bibi″ Netanyahu,1949.10.21—)是利库德集团领袖。世界上前三位女总理全部出自亚洲,她们依次是:①斯里兰卡(原称锡兰,1977年5月22日起改为现名)第6位第7任(任期:1960.07.21—1965.03.25)、第9任(任期:1970.05.29—1977.07.23)和第15任总理(任期:1994.11.14—2000.08.10)班达拉奈克夫人(Sirimavo Ratwatte Dias Bandaranaike,1916.04.17—2000.10.10)。②印度第3位第3任(任期:1966.01.24—1977.03.24)和第6任总理(任期:1980.01.14—1984.10.31)英迪拉·甘地夫人(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née Nehru,1917.11.19—1984.10.31,被誉为“印度铁娘子”)。③以色列第4位第5任第14~16届总理(任期:1969.03.17—1974.06.03)梅厄夫人(Golda Meir,née Mabovitch,1898.05.03—1978.12.08,被誉为“以色列铁娘子”)。她们三人并称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坛三女杰。世界上首位女总统是阿根廷第41任总统(任期:1974.07.01—1976.03.24)庇隆夫人(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de Perón=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1931.02.04—),亚洲首位女总统是菲律宾第11任总统(任期:1986.02.25—1992.06.30)科拉松·阿基诺夫人(Maria Corazon ″Cory″ Aquino y Cojuangco y Sumulong,1933.01.25—2009.08.01)。

注23:阿里亚斯·桑切斯的出生年份另有1941年之说,诺奖官网采用两种说法:“Facts”采用1941年说,“Biographical”则采用1940年说。这种混乱情况甚至延伸到哥斯达黎加政府。

注24:民族解放党领袖费雷尔(José María Hipólito Figueres Ferrer,1906.09.25—1990.06.08)于1948.05.08—1949.11.08、1953.05.08—1958.05.08和1970.05.08—1974.05.08三次出任哥斯达黎加第29、31和35任总统,内战后费雷尔总统于1948年12月1日宣布废除武装力量(被载入1821年宪法于1949年11月7日的第11次修正案中),成立国民警卫队,从而使哥斯达黎加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废除军队的国家。1983年11月17日哥斯达黎加政府宣布将在一切军事冲突中保持永久、积极和非武装的中立。

注25:1821年9月15日哥斯达黎加宣布独立,1823—1838年加入松散型的中美洲联邦(属邦联制国家,又译为中美洲联合省)。哥斯达黎加国会现实行一院制(称立法大会),57个议席由直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不得连任。哥斯达黎加是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不是国民警卫队总司令(此前也不是国家武装力量总司令),这一点与其他总统制国家相异。总统由直选方式(属于普选)产生,现每届任期4年,不得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自哥斯达黎加共和国于1848年8月30日成立时起,迄今共产生了37位46任总统(2位代总统和3位临时总统未计)。首任总统(任期:1847.05.08—1849.11.16,共和国创建以前称国家元首)是自由党人卡斯特罗·马德里斯(José María Castro Madriz,1818.09.01—1892.04.04),阿里亚斯·桑切斯是第31位总统。第36位45任(任期:2010.05.08—2014.05.08)总统钦奇利亚(Laura Chinchilla Miranda,1959.03.28—)来自民族解放党,她是哥斯达黎加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统。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4年5月8日)索利斯(Luis Guillermo Solís Rivera,1958.04.25—)来自公民行动党。

注26:戈尔巴乔夫于1985.03.11—1991.08.24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2年入党),他是苏共历史上的第10位主要负责人,1991年8月29日苏联共产党被取缔。[66]最高苏维埃主席在1989年5月25日以前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始于1938年),后改称总统。1993年12月12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首部宪法,规定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了总统和总理权力二元结构的国家政体,类似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双首长制。迄今俄罗斯共产生了3位4任6届总统,全部是男性。首任第1~2届总统(任期:1991.07.10—1999.12.31)是无党派的叶利钦(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1931.02.01—2007.04.23),1961—1990年他曾是苏共党员。第2任第3~4届(任期:2000.05.07—2008.05.07,1999.12.31—2000.05.07任代总统)和现任第6届(任期始于2012年5月7日)总统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1952.10.07—)来自统一俄罗斯党(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该党为普京专门修改党纲,允许不是本党党员担任党主席,普京未曾加入过该党,是“没有入党的党主席”)[67~68],1970—1975年普京就读于日丹诺夫列宁格勒国立大学(1991年起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期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3任第5届总统(任期:2008.05.07—2012.05.07,未加入过苏联共产党,也未加入过统一俄罗斯党,一直保持其独立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梅德韦杰夫(Dmitry Anatolyevich Medvedev,1965.09.14—)于2008年12月30日签署宪法修正案,延长总统任期与国家杜马(“дума”的音译,意为“议会”,俄语中的原意是“思想”或“思维”,后引申为“会议”,相当于下议院,其上议院是联邦委员会)任期,总统每届任期由4年延至6年,国家杜马每届任期由4年延至5年。

注27:1991年8月19日以苏联副总统(任期:1990.12.27—1991.08.19)、共产党人亚纳耶夫(Gennady Ivanovich Yanayev,1937.08.26—2010.09.24)为首的“8人集团”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状况”不能履行苏联总统职责,根据苏联宪法第127条第7款,苏联总统全权移交给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主权,此事因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1990.05.29—1991.07.10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及其支持者的反对而失败,21日戈尔巴乔夫复职,史称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正式解体(当天最高苏维埃通过解体决议),戈尔巴乔夫是前苏联唯一的总统。

注28:1910年5月31日,英国将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Cape of Good Hope,首府开普敦)、纳塔尔殖民地(Colony of Natal,土著黑人聚居地,首府德班)、德兰士瓦殖民地(Transvaal Colony,首府比勒陀利亚)和奥兰治河殖民地(Orange River Colony,首府布隆方丹)合并为南非联邦(Union of South Africa),其首都职能被一分为三: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1910—1961年南非联邦为英国的自治领,英国君主是其国家元首,总督是英王在南非的代表。1961年5月31日南非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并正式退出英联邦。其议会制度源于英国,现实行两院制和总统制,国民议会(即下议院)议员由选民按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省级事务委员会(简称省务院,即上议院)由各省议会推举代表团组成。迄今南非共产生了11位11任总统(3位代总统未计),全部是男性。首任总统(任期:1961.05.31—1967.05.31)是国民党的斯瓦特(Charles Robberts Swart,1894.12.05—1982.07.16)。1910—1984年南非的政府首脑是总理(后废除),由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1961—1994年南非属白人统治,1961—1984年的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无行政权),此后的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行政权)。1994年4月27日南非进行有史以来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曼德拉(被誉为新南非国父或现代南非国父、南非和解之父)当选为新宪法生效后的首位民选总统,也是南非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根据南非新宪法(即1993年通过的临时宪法和1996年通过的终局宪法)的规定,南非共和国总统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09年5月9日)祖玛(Jacob Gedleyihlekisa Zuma,1942.04.12—)来自非洲人国民大会。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Sakharov Prize for Freedom of Thought,简称Sakharov Prize)是欧洲最高人权奖,由欧洲议会颁发,始颁于1988年,每年颁奖一次,每届颁奖给1~5人。曼德拉是1988年首届萨哈罗夫奖的2位得主之一。

注29: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于1989年8月15日起任代总统,1994.05.10—1996.06.30任副总统(当时的另一个副总统是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姆贝基)。其父约翰内斯·德克勒克(Johannes ″Jan″ de Klerk,1903.07.22—1979.01.24)于1975.04.09~19任南非代总统,所属政党是国民党。

注30:以色列工党(Labor,属左翼政党)的前身马帕伊(Mapai,即希伯来语“巴勒斯坦工人党”的首字母缩写)是1930年1月5日由劳工联盟[Ahdut HaAvoda,简称AH党,属左翼政党,1919年本—古里安以锡安工人党为主体而创建,锡安工人党(Poale Zion Party)于1905年11月成立于巴勒斯坦]和青年工人党(Hapoel Hatzair,1905年10月成立于巴勒斯坦)合并而成。1944年由AH党分裂出来成立AH锡安工人党运动,1948年1月AH锡安工人党运动与巴勒斯坦Hashomer Hatzair工人党(成立于1946年)合并成立马帕姆(Mapam,即统一工人党,1997年解散),1954年AH党又从Mapam中分裂出来并恢复原名。1963年本—古里安在党内投票中落败,他另起炉灶于1965年7月14日创建另一政党——拉菲党(Rafi,即以色列工人党)。1965年Mapai和AH党联合组成松散型的工联会(Alignment,最初称工党联盟Labor Alignment)参加当年的大选(同年11月1日公布议会选举结果),但双方仍独立存在。1968年1月23日Mapai、AH党和Rafi重组为工党,本—古里安因拒绝加入工党而于1969年组建国家名单党(National List或State List,1973年加入利库德集团,1981年1月26日改革为Rafi-National List,1983年6月6日更名为Ometz,1988年并入利库德集团后不复存在)。1969年1月28日工党和Mapam组成新的Alignment,1991年10月7日起Alignment不复存在,所有派别(包括独立自由主义者)正式合并为工党。Mapai领导的联盟(包括Alignment和工党)于1948—1977年一直在以色列担任总理执政,直到被贝京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所击败。[69]

注31: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08.24开罗—2004.11.11巴黎,被誉为“巴勒斯坦国国父”)于1969.02.04—2004.11.11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成立于1964年5月28日,法塔赫Fatah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1959年10月10日在科威特秘密成立)的简称,在PLO中居领导地位]第3任执委会主席。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属PLO单方面宣布建国)。1989年4月2日PLO中央委员会在突尼斯城召开会议,一致选举PLO执委会主席、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国首任总统(任期直至其逝世为止,阿巴斯接任前总统职位空缺),总统由PLO的议会选举产生。1994年7月5日阿拉法特被任命为巴勒斯坦加沙—杰里科自治领导机构主席。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举行其历史上的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又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一般兼任总统,相当于国家元首,该机构总理是政府首脑),2009年1月15日起出现法塔赫(约旦河西岸地区主席)和哈马斯(加沙地区主席。哈马斯Hamas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成立于1987年12月14日)主席并存的局面。[70~75]因巴以双方签署了首个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佩雷斯和阿巴斯(Mahmoud Abbas,1935.03.26—,2005年5月8日起任巴勒斯坦国第2任总统,即现任总统)于1993年9月13日在白宫正式签署]和《塔巴协议》(即《第二项奥斯陆协议》,拉宾和阿拉法特于1994年9月28日在白宫正式签署),PLO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时任巴勒斯坦国总统)、以色列外交部部长佩雷斯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共同荣获1994年诺和奖。阿拉法特的生日另有8月1日、8月4日或8月27日之说。

注32:拉宾是以色列第5位第6任第17届和第11任第25届总理。因拉宾辞职,佩雷斯于1977.04.22~06.20非正式地出任过代总理(法律上的总理仍是拉宾)。

注33:关于金大中的出生日期:他实际出生于1924年1月6日,其父金云植为延缓他应征入伍的时间曾将其出生日期改为1925年12月3日(诺奖官网即采用此说)。

注34:2000年1月20日金大中所在执政党新政治国民会议(National Congress for New Politics,成立于1995年9月5日)改编为新千年民主党(New Millennium Democratic Party),2005年5月6日改名为民主党,2007年6月27日与中道改革统合新党合并为中道统合民主党,同年8月18日复名民主党。2008年2月17日与大统合民主新党(United New Democratic Party,成立于2007年8月5日)合并组建统合民主党(United Democratic Party)。2011年12月15日由原民主党、市民统合党(Citizens Unity Party)和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合并组建民主统合党(Democratic United Party),2013年5月4日起再次复名民主党。

注35:大韩民国(简称韩国)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其总统(系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其政府首脑是由总统任命的国务总理。当总统被弹劾时,通常由总理任代总统)由直选方式产生,现每届任期5年,且不得连任,迄今共产生了11位11任18届总统(4位临时总统/代总统未计)。首任总统(任期:1948.07.24—1960.04.26)是李承晚(字承龙,号雩南,Rhee Syng-man,1875.03.26—1965.07.19),他在第1~3届总统任期内所属政党分别是独立促成会、民主国民党和自由党。金大中是第8位第15届韩国总统。来自新国家党(曾译为新世界党,其前身是1963年由朴正熙创建的民主共和党,1980年全斗焕时更名为民主正义党,1990年时任总统卢泰愚的民主正义党、金泳三的新民党和金钟泌的新民主共和党实行三党合并,成立民主自由党,1995年金泳三时更名为新韩国党,1997年金泳三再次更名为大国家党,2012年李明博时改为现名)的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Park Geun-hye,1952.02.02—)是韩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统,她是第3位第3任第5~9届总统(任期:1963.12.17—1979.10.26)朴正熙(Park Chung-hee,1917.11.14—1979.10.26,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身亡)与后妻陆英修的长女,朴槿令和朴志晚是朴槿惠的妹妹,朴正熙与前妻金好南还生有朴在玉。

注36: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鲁鲁(Honolulu,华人称檀香山),拥有黑(父:卢欧族)白(母:英德爱混血)黄(母亲家远祖:纯种切罗基族)血统,其父老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Sr.,1936.06.18—1982.11.24,因汽车车祸逝世)是在夏威夷大学攻读经济学的肯尼亚内罗毕黑人留学生(穆斯林教徒,后成为无神论者),母亲邓纳姆(Stanley Ann Dunham,1942.11.29—1995.11.07,因子宫癌逝世)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种人,在夏威夷大学攻读人类学。老奥巴马和邓纳姆于1961年2月2日在夏威夷结婚(老奥巴马系二婚,邓纳姆是初婚),1964年3月20日离婚后他回到肯尼亚。1965年3月15日邓纳姆与夏威夷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地理学留学生苏托洛(Lolo Soetoro,1935.01.02—1987.03.02,因肝功能衰竭逝世)结婚,1980年11月6日离婚。奥巴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夏威夷和印尼首都雅加达(1967—1971年随母亲和继父居住在塔曼门登公园附近)度过,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拥有一半黑人血统的非洲裔总统。奥巴马于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BA,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JD,1992—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授宪法。根据美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正常情况下,现任总统奥巴马将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卸任。2016年是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女,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1947.10.26—,1975年10月11日在阿肯色州第三大城市Fayetteville结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1946.06.14—)将于11月8日进行最终角逐。希拉里战胜特朗普的可能性较大,若果真如此,希拉里·克林顿将创造以下几项纪录:①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②美国历史上的首对夫妻总统,其夫比尔·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原名William Jefferson BlytheⅢ,1946.08.19—)于1993.01.20—2001.01.20出任美国第41位第42任第52~53届总统。③出任总统时的年龄(70岁)仅次于第39位第40任第49~50届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02.06—2004.06.05,总统任期:1981.01.20—1989.01.20)。若是特朗普当选,他出任总统的年龄(71岁)将超越里根而跃居首位。

注37:利比里亚现任总统约翰逊—瑟利夫与利比里亚“妇女和平运动”女领导人古博韦(Leymah Roberta Gbowee,1972.02.01—,被誉为“和平斗士”)以及也门女记者和妇女权益活动家卡曼(Tawakkol Abdel-Salam Karman,1979.02.07—)共同荣获2011年诺和奖。[76]

注38:利比里亚是总统制国家,现实行两院制(参议院和众议院)和多党制,总统和议员由直选产生,参议员每届任期9年,众议员和总统每届任期6年,可连选连任一届(1980年起因政变和内战,总统任期常被中断)。利比里亚共和国自1847年7月26日独立起,迄今共产生了22位24任50届总统,它是非洲最早独立的现代国家。首任总统(任期:1848.01.03—1856.01.07)是独立人士罗伯茨(Joseph Jenkins Roberts,1809.03.15—1876.02.24),现任总统约翰逊—瑟利夫(被誉为“非洲铁娘子”或“利比里亚铁娘子”)是利比里亚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统和迄今非洲唯一的女总统。1956年她与詹姆斯(James ″Doc″ Sirleaf)结婚,后离婚,生育过4个儿子。

注39:贝尔纳特与法国外交家和政治家德康斯坦(Paul Henri Benjamin Balluat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Baron de Constant de Rebecque,1852.11.22—1924.05.15)分享1909年诺和奖,德康斯坦的获奖理由是“主张以国际仲裁代替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促进法美和解有功”。

注40:比利时王国政府首脑在1831—1918年时称内阁主席,后改称首相。比利时实行世袭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会实行两院制(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主要由直选方式产生,每届任期4年。迄今比利时共产生了51位69任首相,全部是男性。首任首相(任期:1831.02.27~03.10)是天主教派的热尔拉什(Étienne Constantin,Baron de Gerlache,1785.12.26—1871.02.10),贝尔纳特是比利时的第14位首相,现任首相(任期始于2014年10月11日)夏尔·米歇尔(Charles Y.J.Gh.Michel,1975.12.21—)来自法语革新运动党(2002年3月21日成立)。

注41:关于法国政府首脑的正式名称: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时无正式名称;②波旁王朝复辟(1814;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又称奥尔良王朝)、维希法国(1940—1944,又称维希政府)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时称部长会议主席;③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时,1848年称临时政府领袖,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④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时称内阁首长;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时,1870—1871年称国防政府主席,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1946)时称临时政府主席;⑦1958年11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后始称总理。法国国会现实行两院制,国民议会(下议院)由直选方式产生,参议院(上议院,在法国政治中可参与立法,主要起顾问作用)则由间选方式产生。根据1958年的《法国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和总理领导的内阁执掌行政权,总统由直选方式产生,每届任期5年(2002年以前为7年),可连选连任一届,总统在国民议会多数党中任命总理(若出现总统和总理党籍不同的情况则称为联合政府)。[77~78]法国现实行半总统半议会的混合制,总统和总理并存,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直接向选民负责,总理和内阁则向议会负责。法国的双首长制有可能出现“分裂政府”的现象。自1815年起,迄今法国共产生了116位170任总理,布尔热瓦是法国第48位总理。波旁王朝复辟时首任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任期:1815.07.09~09.26)是无党派的贝尼文托亲王(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1754.02.02—1838.05.17),来自社会党的第107位第161任总理(任期:1991.05.15—1992.04.02)克勒松夫人(Édith Cresson,1934.01.27—)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理(时任总统是社会党人密特朗),现任总理(任期始于2014年4月1日)瓦尔斯(Manuel Carlos Valls,1962.08.13—)来自社会党。

注42:白里安是法国第54位总理,迄今法国任次最多(唯一的6任,其次是4任)的总理,他11次组阁出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总理)的情况见表2。

表2 白里安出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一览表[79]

注43:施特雷泽曼是德国第16位总理,所属政党是人民党,他任总理时的执政联盟是DVP-SPD-Z-DDP,即人民党—社会民主党—中央党(Zentrum)—民主党,1923年11月3日SPD退出执政联盟。施特雷泽曼于1923.08.13—1929.10.03任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注44:第37位第56~57届首相(任期:1957.02.25—1960.07.19)、自由民主党人岸信介(Nobusuke Kishi,原姓佐藤,1896.11.13—1987.08.07,获1960年度诺和奖提名)是佐藤荣作的二哥。他们的父亲佐藤秀助本是岸家的公子,因娶佐藤茂世小姐为妻并入赘,故改姓佐藤,岸信介又因被收作其父本家的养子并娶岸家的良子小姐为妻而回归姓“岸”。岸信介是第57位第90届(任期:2006.09.26—2007.09.26)和第96届现任首相(任期始于2012年12月26日)、自由民主党人安倍晋三(Shinzō Abe,1954.09.21—)的外祖父。

注45:1967年12月11日佐藤荣作首相针对社会党众议院议员成田知巳(1912.09.15—1979.03.09)的质询,首次明确提出了“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1968年1月27日佐藤首相在施政方针演说中,正式确认无核三原则是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原则。1971年11月24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决议,正式接受无核三原则。1970年2月3日日本政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6年6月8日获得国会批准。[80~81]

注46:日本国会实行两院制,两院议员由直选方式产生。参议院议员每届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众议院议员每届任期4年。世袭制的天皇是国家元首,首相(全称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是政府首脑,由国会议员选出并经天皇任命。自1885年起,迄今日本共产生了62位96届(代)首相,全部是男性。迄今日本历史上累计任期时间最长的4位首相依次是:①第6位首相、无党派人士(长州阀陆军军人)桂太郎(1848.01.04—1913.10.10):3任3届(11、13、15)首相,共计2886天,创出任首相总任期之最;②第39位首相佐藤荣作:1任3届(61~63)首相,共计2798天,创出任首相连续任期之最;③第1位首相、无党派人士(长州阀)伊藤博文(1841.10.16—1909.10.26):4任4届(1、5、7、10)首相,共计2720天,创出任首相任次之最;④第32位首相、自由党人吉田茂(1878.09.22—1967.12.10):2任5届(45、48~51)首相,共计2616天,创出任首相届数之最。

注47:佩雷斯(原名Szymon Perski,1943年起启用Peres,希伯来语意为“大鹰”)的出生地时属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1939),即今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沃洛任区(Valozhyn Raion)维斯列瓦镇(Vishnyeva),其生日另有8月2日和8月21日之说。1942年佩雷斯进入巴勒斯坦,1948年他成为以色列公民。

注48:2005年11月21日,以色列第11位第15任第29~30届总理(任期:2001.03.07—2006.04.14)沙龙(Ariel Sharon,1928.02.26—2014.01.11,因脑卒中于2006年1月4日起陷入昏迷而永久无法履行其职务)脱离当时执政的利库德集团,成立中间派政党前进党(Kadima,又称国家责任党),自任党主席,同年11月30日佩雷斯宣布退出工党加入前进党。

注49:佩雷斯于1986.10.20—1988.12.23、1992.07.14—1995.11.22和2001.03.07—2002.11.02三次出任以色列外交部部长,他是以色列第8位第9任第21届和第12任第26届总理,1995年11月4~22日接替遇刺身亡的前总理拉宾出任代总理。以色列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总统和总理往往来自于同一政党,现每届任期7年,迄今共产生了10位10任16届总统(4位代总统未计,其中2007.07.01~15的代总统伊泽克是女性,她于2006—2009年出任国会议长,是以色列历史上首位女议长),首任第1~2届总统(任期:1949.02.17—1952.11.09)是无党派的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1.27—1952.11.09),第7任第12~13届总统(任期:1993.05.13—2000.07.13)埃泽尔·魏茨曼(Ezer Weizmann,1924.06.15—2005.04.24)来自工党,他是哈伊姆·魏茨曼的侄子,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4年7月24日)里夫林(Reuven ″Rubi″ Rivlin,1939.09.09—)来自利库德集团。

注50:阿赫蒂萨里出生于当时芬兰的维普利(芬兰语:Viipuri),即今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维堡(英语:Vyborg)。1977—1981年他出任第2任联合国驻纳米比亚(1915年被南非占领,1968年以前称西南非洲,1990年3月21日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专员[82],1987.01.01—1991.06.30任联合国主管行政和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

注51:1809年第八次俄瑞战争后芬兰脱离瑞典而沦为帝俄的大公国,俄国十月革命(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917年11月7)发生后,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脱离俄国独立(次年1月4日获得苏俄承认),1919年7月17日颁布宪法成立芬兰共和国。芬兰总统由直选产生,每届任期6年,可连选连任一届。迄今芬兰共产生了12位12任总统,首任总统(任期:1919.07.27—1925.03.01)是民族进步党人斯托尔贝里(Kaarlo Juho Ståhlberg,1865.01.28—1952.09.22),来自社会民主党的第11任总统(任期:2000.03.01—2012.03.01)哈洛宁(Tarja Kaarina Halonen,1943.12.24—)是芬兰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统,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2年3月1日)尼尼斯托(Sauli Väinämö Niinistö,1948.08.24—)来自民族联合党。

注52:加拿大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皮尔逊于1948—1956年任加拿大驻联合国大使,1948.09.10—1957.06.20任加拿大第8位外交部部长(1909—1993年称外部事务国务秘书),1952年任第7届第8任联合国大会主席,1958.01.16—1968.04.06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

注53: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0.29—1957.03.08)爆发后,11月1~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首次紧急特别会议并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11月7日组成联合国第一期紧急部队(UNEF-I,主要由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以及加拿大外交部部长和加拿大驻联合国大使皮尔逊倡议,部署期限是1956年11月至1967年6月。为监督第四次中东战争停战而设立的UNEF-II的部署期限是1973年10月至1979年7月)监督停火。皮尔逊作为国际调停人建议联合国紧急部队立即开赴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以维持停战,于是英法和以色列军队分别于1956年12月22日和1957年3月8日全部撤出埃及,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以色列取得通过蒂朗海峡(Tiran Strait)的航行权。在战场上埃及是失败者,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甚至是军事上,埃及实际上是无可争议的胜利者。1956年12月23日为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日。

注54:加拿大国会现实行两院制(上议院和下议院),联邦总理由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担任,下议院议员的每届任期不超过5年。加拿大联邦自1867年7月1日成立起,迄今共产生了23位28任29届总理(临时总理未计),其任期无明确限制。首任首届总理(任期:1867.07.01—1873.11.05)是自由保守党人麦克唐纳(Sir John Alexander Macdonald,1815.01.11—1891.06.06),皮尔逊是第14位第18任第19届总理,来自进步保守党的第19位第24任第25届总理(任期:1993.06.25~11.04)坎贝尔(Avril Phdra Douglas ″Kim″ Campbell,1947.03.10—)是加拿大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理,现任总理(任期始于2015年11月4日)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PC,MP,1971.12.25—)来自自由党,他是第15位第19/21任第20/22届总理(任期:1968.04.20~1979.06.04和1980.03.03—1984.06.30)、自由党人皮埃尔·特鲁多(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PC,CC,CH,QC,FRSC,1919.10.18—2000.09.28)之长子。

注55:波兰国会现实行两院制(参议院/上议院和众议院/下议院),议员采用普选直接产生,每届任期4年。总统是国家元首,由直选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总理是政府首脑,通常由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自1989年12月29日波兰第三共和国成立起,迄今共产生了6位6任7届总统(代总统未计),全部是男性。首任总统(任期:1989.12.31—1990.12.22)雅鲁泽尔斯基(Wojciech Witold Jaruzelski,1923.07.06—)来自波兰统一工人党,第2届总统瓦文萨是波兰第三共和国的首位民选总统,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5年8月6日)安杰伊·杜达(Andrzej Sebastian Duda,1972.05.16—)来自法律与公正党。

注56:2009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合国大会第42次全体会议通过A/RES/64/13号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的“7月18日”(曼德拉诞辰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Nelson Mandela International Day,简称Mandela Day),以表彰他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巨大贡献。

注57:拉莫斯—奥尔塔于2002.05.20—2006.06.25任东帝汶首任外交部部长,2006.06.26~07.10以协调部部长的身份任代总理。

注58:东帝汶(英语East Timor,葡萄牙语Timor-Leste,印尼语Timor Timur,当地德顿语Timor Lorosa’e)于1589年被葡萄牙占领,称葡属帝汶,1951年被葡萄牙改为海外省,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投实行民族自决,同年11月28日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FReTiLIn,1974年9月11日成立)单方面宣布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拉莫斯—奥尔塔被任命为外交新闻部部长,次日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帝汶民主联盟和主张同印度尼西亚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宣布东帝汶与印尼合并,同年12月7日印尼出兵东帝汶,翌年7月15日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第27个省——东帝汶省,自此东帝汶就一直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民公投,绝大多数东帝汶人同意独立。经联合国2年多托管后于2002年5月20日零时起正式恢复独立,国名仍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东帝汶独立之父古斯芒(Kay Rala Xanana Gusmão,1946.06.20—,独享1999年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急先锋拉莫斯—奥尔塔和精神领袖贝洛[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1948.02.03—,1980年7月26日被晋铎,1988年3月21日被教宗(即梵蒂冈教皇)任命为天主教帝力教区宗座署理,领衔洛留姆教区主教,同年6月19日在圣座驻印尼大使法纳里尼大主教(Archbishop Francesco Canalini)手中晋牧]被誉为东帝汶独立运动三杰。贝洛和拉莫斯—奥尔塔分享1996年诺和奖。

注59:东帝汶实行议会制,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通过普选产生,每届任期5年。自2002年起,迄今共产生了3位3任3届总统(2位代总统未计),全部是男性。首任总统(任期:2002.05.20—2007.05.20)古斯芒是无党派独立人士,2007.08.08—2015.02.16古斯芒出任第4任总理,当时其所属政党是帝汶重建国民大会党(2007年3月28日成立),现任总统(任期始于2012年5月20日)鲁阿克(Taur Matan Ruak=José Maria Vasconcelos,1956.10.10—)是无党派独立人士(军人)。迄今共产生了5位5任5届总理,全部是男性。首任总理(任期:2002.05.20—2006.06.26)阿尔卡蒂里(Mari Bim Amude Alkatiri,1949.11.26—)来自FReTiLIn,现任总理(任期始于2015年2月16日)德阿劳若(Rui Maria de Araújo,1964—)亦来自FReTiLIn。

[1]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3,20(25):142-150,152.

[2]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30):172-179.

[3]朱安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概览[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2,19(44):110-114,13.

[4]25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Awarded a Nobel Prize[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residents-nobelprize.html,2015-08-19.

[5]List of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the_United_States,2015-08-19.

[6]美国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美国总统列表,2015-08-19.

[7][美国]弗兰克·弗雷德尔.美国历届总统小传[M].刘庆云,高学余,译.江宁生,王景堂,校.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8]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Swede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Sweden,2015-08-19.

[9]瑞典首相[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瑞典首相,2015-08-19.

[10]朱安远.美国荣誉公民简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6):82-87,90.

[11]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the United Kingdom[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the_United_Kingdom,2015-08-19.

[12]英国首相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英国首相列表,2015-08-19.

[13][英国]乔治·马尔科姆·汤姆森.英国历届首相小传[M].高坚,昌甫,译.白瑾,校.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4]List of Chancellors of German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ancellors_of_Germany,2015-08-19.

[15]德国总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德国总理,2015-08-19.

[16]List of Presidents of Egyp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Egypt,2015-08-19.

[17]埃及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埃及总统,2015-08-19.

[18]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Israel[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Israel,2015-08-19.

[19]以色列总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以色列總理,2015-08-19.

[20]List of Presidents of Costa 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Costa_Rica,2015-08-19.

[21]哥斯达黎加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哥斯达黎加总统,2015-08-19.

[22]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the Soviet Unio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ads_of_state_of_the_Soviet_Union,2015-08-19.

[23]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2015-08-19.

[24]State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te_President_of_South_Africa,2015-08-19.

[25]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South_Africa,2015-08-19.

[26]南非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南非总统,2015-08-19.

[27]List of Presidents of South Kore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South_Korea,2015-08-19.

[28]韩国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韓國總統列表,2015-08-19.

[29]President of Liber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Liberia,2015-08-19.

[30]利比里亚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利比里亚总统,2015-08-19.

[31]Prime Minister of Belgium[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Belgium,2015-08-19.

[32]比利时首相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比利时首相列表,2015-08-19.

[33]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Franc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France,2015-08-19.

[34]法国总理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法国总理列表,2015-08-19.

[35]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Japa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Japan,2015-08-19.

[36]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日本首相列表,2015-08-19.

[37]List of Presidents of Israel[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Israel,2015-08-19.

[38]以色列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以色列总统,2015-08-19.

[39]List of Presidents of Finl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Finland,2015-08-19.

[40]芬兰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芬兰总统,2015-08-19.

[41]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Canad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Canada,2015-08-19.

[42]加拿大总理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加拿大总理列表,2015-08-19.

[43]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Pol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ads_of_state_of_Poland,2015-08-19.

[44]波兰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波兰总统,2015-08-19.

[45]Prime Minister of East Timor[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e_Minister_of_East_Timor,2015-08-19.

[46]东帝汶总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东帝汶总理,2015-08-19.

[47]President of East Timor[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East_Timor,2015-08-19.

[48]东帝汶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东帝汶总统,2015-08-19.

[49]Member state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ember_states_of_the_Commonwealth_of_Nations,2015-08-19.

[50]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7[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87,2015-08-19.

[51]许国林.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辈分关系考辨[J].历史教学问题,2008 (5):52-54,19.

[52]朱安远.美国概况及美国首都变迁史(上)[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10):117-125,127.

[53]朱安远.美国概况及美国首都变迁史(中)[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14):127-135,144.

[54]朱安远.美国概况及美国首都变迁史(下)[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4,21(13):122-126.

[55]朱安远.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上)[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40):162-171.

[56]朱安远.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中)[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44):162-171,189.

[57]朱安远.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下)[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4,21(48):198-204,208.

[58]朱安远.英国的国家荣誉制度及英国功绩勋章得主概览(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40):192-201.

[59]朱安远.英国的国家荣誉制度及英国功绩勋章得主概览(中)[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44):178-185.

[60]朱安远.英国的国家荣誉制度及英国功绩勋章得主概览(下)[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49):240-253,257.

[61]邢来顺.19世纪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近代德国统一进程三部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87-94.

[62]安吉.德国现代史上的著名“泄密事件”[J].保密工作,2012 (11):60-61.

[63]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Egyp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Egypt,2015-08-19.

[64]埃及总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埃及总理,2015-08-19.

[65]朱安远.有错即改(栏目)[N].南方周末,2014-01-30(总第1563期第A2版).

[66]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2015-08-19.

[67]List of presidents of Russ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Russia,2015-08-19.

[68]俄罗斯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俄罗斯总统,2015-08-19.

[69]贺金涛.以色列工党的衰落及其原因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0]President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the_Palestinian_National_Authority,2015-08-19.

[71]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15-08-19.

[72]Prime Minister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e_Minister_of_the_Palestinian_National_Authority,2015-08-19.

[73]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2015-08-19.

[74]President of the State of Palestin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the_State_of_Palestine,2015-08-19.

[75]巴勒斯坦总统[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总统,2015-08-19.

[76]东航,焦连威.非暴力斗争三女杰——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1 (12):24-27,89.

[77]List of Presidents of Franc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France,2015-08-19.

[78]法国总统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法国总统列表,2015-08-19.

[79]Aristide Bri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Aristide_Briand,2015-08-19.

[80]List of parties to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arties_to_the_Treaty_on_the_Non-Proliferation_of_Nuclear_Weapons,2015-08-19.

[81]周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2]张录辰.诺贝尔和平奖:永不停息的调停人[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8 (12):56-57.

10.13939/j.cnki.zgsc.2016.35.209

朱安远(1964—),男,湖南省邵东县人,工学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60)市场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和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冶金自动化三电系统)领域的市场营销和应用工作。兴趣和涉猎领域广泛,近期四大研究主题:①低压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关注此事起始于1999年。基于低压交直流变流器,笔者首创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的普适化四要素原则、等效电流系数学说和缺陷理论(可用于判断变流器的各种原始电流数据是否自洽),首开系统性定量分析研究电流过载能力指标之先河,开辟了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研究这一新领域。②诺贝尔奖获奖者:喜好此事起源于1981年,自称诺迷(类似于球迷、邮迷、歌迷或影迷),酷爱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且乐此不疲,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类似于中国的红学)。③总体标准差的统计估计方法:研究兴趣发端于笔者1987年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自学过模糊数学。④陆家羲及组合数学:热心于此事肇始于陆家羲悲喜交加年和陆老师的忌年——1983年。业余爱好:数学、百科知识、集邮、彩票研究和灯谜等。E-mail:1461877797@qq.com。张冰(1973—),男,安徽省无为县人,计算机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财。

猜你喜欢
任期总理总统
新总理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恶搞”总统成追捧
总统害羞了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