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耀2日吕梁暴雨分析

2016-10-20 08:381山西省中阳县气象局山西中阳0334002山西省离石区气象局山西离石0330003山西省吕梁市气象局山西吕梁0330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移临县河套

(1山西省中阳县气象局山西中阳033400;2山西省离石区气象局山西离石033000;3山西省吕梁市气象局山西吕梁033000)

(1山西省中阳县气象局山西中阳033400;2山西省离石区气象局山西离石033000;3山西省吕梁市气象局山西吕梁033000)

对2015年8月1日20h~2日20h吕梁暴雨过程,分析了500hPa天气形势和700hPa切变线影响系统,涡度场、湿度场、等物理量,对多普勒雷达强度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该次暴雨的主要着眼点,为今后暴雨预报提供一些思路。

暴雨天气形势影响系统

1 降水概况

2015年8月1日20时~2日20时,吕梁市出现了入汛以来的最大降水天气。全市自动雨量站降水量4.3~98.9mm,临县最大98.9mm,1小时最大降水量44.4mm。有2个乡镇雨量站出现大暴雨,36个乡镇雨量站出现暴雨,50个乡镇雨量站出现大雨,方山县横泉水库最大105.6mm。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8月2日4时~7时,强降水区域位于吕梁市北部。

受暴雨影响,临县白文、城庄、临泉等14个乡镇受灾。全县受灾人口10.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23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375公顷,成灾面积2976公顷,绝收面积1418公顷;损毁乡级公路、田间道路17.292公里;房屋倒塌117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2 天气形势分析

本次降水是在前期持续高温、副高北抬的情况下产生的。受高空暖脊的控制,7月25~30日吕梁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于35℃的高温,部分地区达38℃以上,积聚了大量的能量。8月1日08时,500hPa高度场上,蒙古冷涡位于105-115°E、45-50°N一带,冷空气沿贝加尔湖东侧分裂南下。副高584线位于山西北部,588线位于山西运城南部,山西受副高控制。1日20时,冷涡东移加深,副高西伸略有南压,山西受低涡底部偏西气流控制。2日08时低涡继续东移,山西受低涡后部偏西气流控制,降水结束。

8月1日08时,700hPa河套西部受蒙古低涡底部控制,副高312线位于山西北部,山西北部为低槽前部西南气流区,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边缘源源不断向山西地区输送水汽,河套--山西北部有人字形切变线存在。1日20时,低槽进一步东移,副高312线南压到山西中部,河套--山西北部人字形切变线继续存在,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边缘源源不断向山西地区输送水汽,河套地区降水开始。2日08时,低槽继续东移,山西受偏西气流控制,降水结束。

地面图上,1日20时,河套地区为低压控制,山西位于低压前部,2日05时低压减弱东移,吕梁处在低压前部,2日08时,低压东移,山西为低压后部控制,吕梁降水结束。

3 物理量场分析

3.1 涡度场

8月1日08时,河套及山西西部700hPa为正涡度,正涡度中心位于河套中部,中心强度为18×10-5s-1,1日20时正涡度中心移到山西西部地区,中心强度为20×10-5s-1。2日08时,正涡度中心移出山西。低层辐合上升强烈,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3.2 水汽条件

1日08时700hPa河套及山西北部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与西南风的配合较为明显;850hpa比湿场上,1日08时吕梁上空比湿为3.9g/kg,1日20时达到5.1g/kg。700hp上,比湿也达到10g/kg。深厚的水汽输送带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3.3 K指数

从K指数的分析看:1日08时,河套及山西北部处在K>35℃的高能区域,1日20时,吕梁北部地区K指数>33℃,表明存在强的不稳定能量。2日08时K指数降低,部分地区降至21以下,伴随着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吕梁北部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

4 雷达回波分析

从吕梁新一代雷达组合反射率回波图上可以看出,1日20:00临县西北出现较明显回波,中心强度处于25dbz~35dbz之间,到21:45回波明显加强为35dbz~45dbz,2日3:05回波面积加大且边界清晰,速度场上表现为明显的辐合,此时段临县出现了相对强降水。3:15强回波的面积、中心强度都增强,中心强度达40dbz~45dbz,速度场上为气旋性辐合,强的正速度中心达到16.5m/s,此时段临县出现了最强的降水(44.4mm/h)。5:05回波减弱东移南压,回波均以大于15dz而小于25dbz为主,降水减弱。

5 预报着眼点

(1)蒙古低涡东移南压,副高西升北抬,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涡底部南下冷空气在山西中部上空的交汇,形成吕梁北部强降水。

(2)700hPa河套切变线东移北抬,保证了水汽的向北输送,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展和维持。

(3)前期能量的累积也有助于强降水的形成。K指数>35℃的高能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4)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出现大于等于40dbz的强回波时,可能出现10mm/h的降水;当出现大于等于45dbz的强回波,且配合气旋性辐合时,可能出现20mm/h以上的降水。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寿绍文等.中尺度气象学 [M]:气象出版社2003:165-169.

2015年8月1~2日吕梁暴雨分析

■李卫红1王军娥2李利平3冯志亮3武旭亭1

P446[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401-1

猜你喜欢
东移临县河套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山西临县举办电商峰会助力乡村振兴
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
擎起健康扶贫旗 共筑百姓幸福梦 山西科技志愿服务健康科普活动在吕梁临县成功举办
近代晋陕移民与“河套”内涵变迁
走村入户送温暖 扶贫慰问暖民心 山西省种子站赴临县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在玩中“悟”出逆推策略
——数学实验课《巧移汽车》教学设计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
河套灌区:兴水利强基础 惠民生促和谐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