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技术操作规程

2016-10-20 15:12王信海姜爱兰丁辰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青虾

王信海 姜爱兰 丁辰龙

摘要 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已在全市推广,为规范有关技术,制定了其技术规程。介绍了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青虾;套养;技术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S9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70-02

宿迁市是养蟹大市,但由于养殖模式单一,养殖风险较大。目前,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已在全市推广,为规范有关技术,迫切需要制定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技术规程。本规程的制定解决了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的关键技术瓶颈,规范了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的技术要求,为宿迁市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养殖操作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苗种选择与投放、放养前准备、池塘选择与改造、水质管理、饲料选用与投喂、病害防治、捕捞收获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宿迁及周边地区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包括《GB/T19783—2005中华绒螯蟹》《NY5361—2010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 鱼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 鱼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青虾

日本沼虾又名河虾、青虾,属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沼虾属。青虾的分布范围广泛,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并且营养丰富,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食性杂的特点[1]。

3.2 春苗

春苗即通常说的隔年青虾苗。为前一年孵化的青虾苗,规格一般为1 500~2 000尾/kg。

3.3 夏苗

夏苗为当年5—6月抱卵虾孵化的虾苗,规格1.5~2.0 cm。

3.4 2季青虾

2季青虾即一年放养2季青虾。第1季投放春苗,时间为3—4月;第2季投放夏苗时间为7—8月。

4 池塘选择与改造

4.1 池塘选择

一般设在靠近河沟、池塘底部平坦、水源充足且进排水方便的场所,池塘保水性能好,土壤质地为壤质,且符合GB 15618—2008和NY5361—2010中有关规定。

4.2 池塘水源、水质

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无污染源,弱碱性,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中的规定。

4.3 池塘设置

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面积5 336~6 670 m2为宜,池深1.5~2.0 m,坡比1.0∶(2.5~3.0)。

4.4 池塘设备

每个池塘均配有微孔增氧设备。塘埂四周立起60 cm高的钙塑板作为防逃墙,并稍微向内侧倾斜,每隔100 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防逃墙拐角处作成圆角。

4.5 池塘进排水系统

实行进排水系统分开。每口池塘设高灌低排水系统,进水闸和排水闸分别设在蟹池的两端。取水口周围应用围网围栏,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

5 放养前准备

5.1 清塘消毒

12月底排干池水,对池塘进行清淤、翻耕和晒塘,翌年1月下旬,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水深20~30 cm,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用量为1 500 kg/hm2 [2]。

5.2 池塘肥水

清塘消毒5 d后,将水排干,重新加30 cm左右池水,施放发酵的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进行肥水。

5.3 栽种水草

5.3.1 栽种时间。肥水10 d之后,种植水草。

5.3.2 水草栽种原则。水草种植带与池塘长向平行成条形,条宽200~300 cm,条带间距500~600 cm,池底池水保留到30 cm左右。开始水草種植面积占池塘养殖面积的15%~20%,待水草长成以后,水草最大覆盖面积不要超过池塘面积的70%。

5.3.3 水草选择与栽种方法。水草选用伊乐藻中间搭配种植轮叶黑藻、枯草。一是伊乐藻种植。伊乐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一般用伊乐藻种株300 kg/hm2左右,将其切成18~25 cm的小段,每3~5段为一束,扦插入泥中3~5 cm,泥上留15~20 cm,株距50 cm,行距50 cm。二是轮叶黑藻种植。轮叶黑藻采取芽孢播种的方法,一般用种7.5 kg/hm2左右。三是枯草种植。枯草采用播种法,一般用种4.5 kg/hm2左右,草种加水浸泡3~5 d。轮叶黑藻与枯草晴天按2∶1的比例用黏土拌匀后,均匀撒播在伊乐藻中间。

5.4 螺蛳投放

3月中旬左右投放螺蛳3 750 kg/hm2左右。7—8月根据蟹池螺蛳存塘量再补投1次螺蛳,投放螺蛳约2 250 kg/hm2。

6 苗种选择与投放

6.1 蟹苗投放

3月中旬,选择幼蟹规格80~120只/kg,体质健壮,爬行敏捷,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的蟹种,放养密度15 000只/hm2左右。且符合GB/T19783—2005规定。

6.2 青虾投放

在3月底至4月初放春苗45万~60万尾/hm2,在7月放养夏苗105万~120万尾/hm2。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放入。要求放入同一池中的虾苗肢体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且一次性放足。放苗应带水作业,动作要轻[3]。

6.3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经100 mg/L高锰酸钾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3~5 min后放养,消毒后让苗种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剔除伤残苗种。

7 饲料选用与投喂

7.1 饲料选用

选用膨化颗粒饲料。其中用于饲养商品河蟹、青虾颗粒饲料,粗蛋白≥34%;用于投喂饲养幼蟹、幼虾颗粒饲料,粗蛋白分别≥39%、≥36%。且符合GB13078—2001中的规定。

7.2 饲料投喂

7.2.1 投饵量及投喂时间。实际投饲量应结合蜕壳情况、摄食、水温、水质、天气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 h内吃完为宜。每日投喂2次,8:00—9:00,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30%;17:00—18:00,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饲养前期2个月的日投饵量为池内蟹体重的1%~3%,饲养中期和后期2个月的日投饵量为池内蟹体重的5%。

7.2.2 投喂方法。做到定量、定质、定时、定位,将饲料均匀地投放在池塘四周浅滩处和池塘内网片。

8 水质管理

8.1 水质要求

养殖水质必须清澈无污染,无异色、异味和异臭,pH值维持在8.0左右,溶氧≥6 mg/L,透明度30~50 cm。

8.2 水质调节

8.2.1 勤注新水。前期10~15 d注水1次,生长旺盛期、高温季节1~2 d注水1次,每隔5~7 d换水1次。3—5月水深控制在60~80 cm,6—8月控制120~150 cm,9—10月稳定在100 cm左右。高温季节适时加注新水,避免水温长期处于30 ℃以上[4]。

8.2.2 调节pH值。pH值控制在7.5~8.5,pH值过低可用生石灰泼洒。

8.2.3 调节水体。施用EM调水王,调活水质,每1 m水深用量7 500 mL/hm2,15 d施用1次。

8.2.4 適时增氧。适时开启微孔增氧设备防治水体缺氧,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使池水溶解氧始终保持在6 mg/L以上。

8.3 巡塘检查

早晚巡塘,观察河蟹、青虾活动及摄食情况;观察池水变化、水草和河蟹防逃设施情况。

9 病害防治

9.1 防病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积极采取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科学投饵、种植水草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用药或少用药,即使用药,也根据蟹病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对症使用,并做到治虫与杀菌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定期换水并用生石灰或1 mg/L的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定期使用芽孢杆菌、EM菌等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不投喂变质饲料,发现蟹病及早治疗。把好清塘消毒、种苗消毒关等,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9.2 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青虾养殖病害主要有固着类纤毛虫病、丝状细菌病、霉菌病、黑壳病、红体病、黑鳃病等[5];河蟹养殖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肠炎病、烂肢病、纤毛虫病、腐壳病、黑鳃病等,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见表1。选用药物和休药期应符合NY5071。

10 捕捞收获

以轮捕为主,捕大留小,采用地笼捕捞[6]。春虾5月下旬开始起捕,6月底之前捕完;秋虾9月上旬开始起捕。11月中旬采取干塘捕捞河蟹、鲢、鳙鱼和剩下的青虾。

11 参考文献

[1] 陈治平.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75.

[2] 王万兵.青虾池塘双茬养殖技术试验[J].中国水产,2015(5):55-56.

[3] 苏明,范武江,怀向军,等.青虾池塘双季养殖技术操作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15(3):72-73.

[4] 顾学山,唐玉华.池塘双茬青虾健康养殖技术[J].江西饲料,2015(4):30-32.

[5] 胡宾,唐玉华.池塘春秋双茬青虾健康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5(18):36-39.

[6] 崔红兵,陶志明.河蟹青虾混套养殖技术一例[J].水产养殖,2015,36(9):45-46.

猜你喜欢
青虾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分析
孤独也不是坏事
爱美的小青虾
示教
12国渔业高官考察溧阳市社渚镇青虾产业
水库库湾栏网生态混养蟹虾鱼试验
池塘底铺生物培养基青虾育苗技术研究
青虾一年三茬高效养殖模式
烹煮时间对青虾质构的影响
罗氏沼虾池套养青虾高产高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