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探微

2016-10-21 16:37胡芳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蝌蚪爷爷小学生

胡芳

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显而易见,但信息技术具体如何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入结合,依然是教学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从一系列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有的是简单的机械相加,有的则是完全依附于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学的本质。综上种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需要我们尽情地思考和实践。本文从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运用细节出发,探究更加优化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专注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后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喜动不喜静是他们的标签,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度又增大了许多。然而,正是由于小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才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鲜有趣、多元立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的专注力便很容易被吸引,进而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内容时,由于对邓小平还比较陌生,小学生们对这节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参与感,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此时,教师播放了一段介绍邓小平爷爷的录像,并进行随机讲解,使学生明白邓小平爷爷是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伟人。学生们对邓爷爷产生了敬佩之情,进而开始关注课文内容,教师再进行实时性引导,告诉学生:“邓爷爷都在积极植树,保护环境,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好好爱护大自然呢?”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被教师调动起来。

又如学习小学语文中《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这篇课文很像一篇童话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审美需求。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从网上调取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以及一些相关的动画片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开始主动和教师交流,如“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妈妈呢?”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自发形成了有利的教学氛围,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攻克重难点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而教师又难以通过语言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相应的内容,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辅助,发挥其形象性、生动性的特征,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学习内容,同时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基本以手书为主,而手书过程就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教师进行讲解的时间则十分有限,导致学生对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含义认识不清,加之课后学习缺乏有效管理,进而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下降。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学生从这篇文章的题目中并不能获取太多的信息,此时,教师应进行引导,如“孩子的呼声应该是纯真的、无邪的,那么,孩子为何会发出呼声呢?必然是某些事情触及了他干净的心灵,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家园、父母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个统一的难题,那就是“战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广泛而不好的影響?”教师无法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人类的伤害,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关于战争对家园、人类的伤害的视频,以及一幅幅直击人心、流传后世的历史图片。通过形象的视频和图片,学生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反映了信息化教学的某一方面,也让对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存在质疑的人产生了新的认识。正如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在营造教学情境方面,信息技术的优势呈现得更为显著,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一种课堂常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高冷范”,进一步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典型示范。另外,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普及,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妙用现代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语文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2]王圆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4).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

猜你喜欢
小蝌蚪爷爷小学生
冬爷爷
小金鱼和小蝌蚪
站着吃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爷爷说
小蝌蚪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桥/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