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静脉泵对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安全性研究

2016-10-21 10:39肖国保贺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二聚体

肖国保 贺文

[摘要]目的:观察足底静脉泵对脊柱创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以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6例脊柱创伤术后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药物联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对照组予以药物联合基础物理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下肢肿胀程度、血液D-二聚体的测定,以及根据断层静脉图像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判定。結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足底静脉泵可较好的降低脊柱创伤术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足底静脉泵;脊柱创伤;D-二聚体

我院自2012年以来,对于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在予以常规预防的基础上,辅以足底静脉泵进行干预,效果甚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脊柱创伤术后患者;⑧患者家属知晓研究

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期有深静脉血栓史者;②有心、脑和肾等其他躯体疾患如肿瘤;③慢性静脉回流障碍、四肢严重感染者;④严重精神疾患者;⑤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家属要求退出者。

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根据上述标准,将我科收治的76例脊柱创伤术

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项目之中。

1.2 病例分组

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药物联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对照组予以药物联合基础物理干预,每组各38例。

1.3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21~70岁,平均(33.7±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一般资料上比较,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2~0.4ml/次/d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按摩小腿腓肠肌、排肠肌,足踝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屈伸运动,4 h/次,以及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动作练习,10~12次m。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予以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即:从术后第1d开始,使患者足部以充气带包裹,并与空气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设定相应的脉冲压力,予以患者双足充气带进行快速充气(保持1s)和放气(3s),循环进行,间隔时间20s,30min/次,2次/d。

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的不同时间(术后第1d、第7d)进行下肢常规彩色多普勒检查,以及下肢肿胀程度(测定范围为髌骨上或下10cm,记录其中差值),血液D-二聚体的测定。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根据断层静脉图像显示为静脉扩张,且管腔内存在异物,探头压迫后显示静脉形态不变者,即可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05%比较,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26%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已有研究认为:脊柱创伤术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与年龄、功能锻炼不足以及脊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不能自主活动有关,其发生率甚或达到40%,目前药物治疗多采用诸如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抗凝药物为主,但是容易诱发出血,且安全性不高,而足底静脉泵则主要通过对于人体的足底静脉进行模拟,采用定向充气的方法对人体负重以及正常行走进行模拟,从而将血液挤压至下肢静脉,从而建立足底静脉与下肢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以发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现已逐渐应用于骨科术后的恢复之中,如已有研究者将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预后之中,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为4%。

我院自2012年引入该项技术之中,将收治的脊柱创伤术后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疗与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药物结合足底静脉泵可较好的降低脊柱创伤术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