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MRI影像学诊断脊柱布鲁杆菌感染8例

2016-10-24 05:22张洪涛盛复庚邢旭东乔鹏岗李功杰
武警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布鲁终板椎间隙

张洪涛,盛复庚,邢旭东,乔鹏岗,周 娟,李功杰



X线、CT、MRI影像学诊断脊柱布鲁杆菌感染8例

张洪涛,盛复庚,邢旭东,乔鹏岗,周娟,李功杰

X线摄影;CT;MRI;脊柱;布鲁杆菌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性病变,属罕见病例,牧区较多。该病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与脊椎结核有许多相似的表现,很容易引起误诊,延误诊治。随着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发病率的升高,对其重视明显提高,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院2005-06至2015-03确诊收治的布鲁杆菌性脊椎炎8例,对其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38~67岁,平均51岁;均有明确牧畜接触史,伴有低热、乏力、盗汗、腰痛,有时向下肢放射、肌肉痉挛、脊柱运动受限及四肢多关节疼痛等症状。辅助检查: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其中3例通过活检病理证实。

1.2检查方法均行X线及CT检查,CT有冠状位及矢状位的三维重建。有3例行MRI检查,没有进行增强检查,MRI的序列包括矢状位的T1WI、T2WI、T2WI-FS,横轴位的T2WI。

1.3结果

1.3.1病变部位全部为腰椎发病,其中1例为胸腰椎多发病变。累及L2~5椎体,所见椎间隙狭窄,累及椎间盘。1例胸椎受累病例,累及T7~9椎体。

1.3.2病变范围及特点X线及CT观察骨质破坏敏感(图1、2),骨质破坏灶小而多发,以终板破坏为主或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有明显增生硬化,未见有明显死骨、死腔形成;椎体前缘有明显唇状骨质增生;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可伴有椎小关节硬化、破坏。

MRI对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敏感(图3),本组中3例行MRI检查,MRI显示椎间盘的破坏程度,T2WI上椎间盘信号不均匀,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

图1 脊柱布鲁杆菌感染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

男,61岁,腰椎正侧位示L2下终板、L3椎体及L4上终板骨质硬化,密度不均匀,L2~3、L3~4椎间隙狭窄

示L2下终板、L3椎体及L4上终板可见不均匀骨质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其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楚;L2~3、L3~4椎间隙变窄,相邻终板不连续,椎体边缘可见骨桥形成,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肿胀

图3 脊柱布氏杆菌感染患者腰椎MRI

男,64岁,T7~9椎体长T1长T2信号,T7~8、T8~9椎间盘可见破坏,信号不均匀,相邻椎体终板低信号不连续,可见破坏

2 讨  论

布鲁杆菌病是地方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多发生在牧区,主要为3类人群感染,即在农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达标的乳品或牛羊肉人群。该病最易侵犯脊柱,其流行病学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职业相关性疾病变成一个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腰椎受侵最常见,持续性腰痛及下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伴相应神经根放射痛或脊髓受压症状,较少形成腰大肌脓肿,脊柱活动受限,常处于固定姿势;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病原体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

X线、CT主要观察骨质改变[2]: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侵犯2~3个椎体边缘。早期表现为小骨质稀疏灶,数周后出现骨质缺损病灶,较大的病灶呈岛屿状。病灶未见死骨,边缘清晰锐利,呈不规则虫蚀状破坏,后期硬化,增生形成骨刺,呈鸟嘴状向外或邻近椎体缘伸展,形成骨桥。CT及三维重建能多角度观察骨质改变,明显优于X线的显示。椎间小关节炎:多发生于邻近病变椎体,关节面破坏不规则,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以至于消失。韧带钙化:以下腰椎多见,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的前、后纵韧带呈索条状钙化影。椎间盘炎:早期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终板不规则,CT发现椎间盘病变不如MRI敏感。MRI主要观察骨髓水肿及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改变:MRI观察骨髓水肿敏感,可早于X线、CT改变,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椎间盘破坏发现较早,可见椎间盘形态不规整,信号不均匀,终板低信号不连续,说明终板可有骨质破坏。MRI观察周围软组织比CT敏感,可早期发现软组织肿胀及脓肿形成与否。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主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3],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均有低热、盗汗、关节或腰背持续痛;椎体骨质破坏;相邻椎间隙狭窄;腰椎受累多见。影像学改变支持布鲁杆菌感染的是:椎体破坏同时有骨质增生硬化,尤其椎体边缘增生硬化比较明显;骨质破坏的病灶小,且多发;较少形成椎旁或腰大肌脓肿[4]。

总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少见病,当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增生、硬化,无椎旁脓肿形成,可考虑布鲁杆菌病可能,同时结合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史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X线及CT检查可发现椎体骨质的改变情况,MRI可在椎体未见骨质改变的情况下发现椎体内信号的改变,敏感性很强,但MRI在发现骨质增生、硬化方面不如X线及CT。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以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正确诊断、及时选择治疗手段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1]Andriopoulos P, Tsironi M, Deftereos S,etal. Acute brucellosis: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44 cases[J].Int J Infect Dis,2007,11(1): 52-57.

[2]杨新明,石蔚,杜雅坤,等.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2): 231-234.

[3]Jung N Y, Jee W H, Ha K Y,etal. Discrimination of tuberculous spondylitis from pyogenic spondylitis on MRI[J]. AJR,2004,182(6):1405-1410.

[4]杨新明,石蔚,杜雅坤,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4):522-525.

(2015-03-11收稿2015-09-11修回)

(责任编辑梁秋野)

张洪涛,硕士,主治医师。

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放射科

李功杰,E-mail:ligj307@163.com

R445

猜你喜欢
布鲁终板椎间隙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拯救“布鲁”
椎体终板结构变化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