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供需配合研究

2016-10-24 14:57俞义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

俞义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业务合作是近年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交叉型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国内外关于两业合作的文献研究较多,集中关注产业间经济交叉合作的互补优势和效率集约特征,在理论和定性、定量分析上较为散乱,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间供需配合梳理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并辅之微观经济图谱分析,希望能够改观目前制造业与物流业经济与管理合作关系研究的混乱现状,形成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较为严谨的系统化研究框架。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业 供需配合

“两业”供需配合的理论基础

制造业与物流业供需配合关系存在的基础是物流业务的外包和承包,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活动下的两个交易主体,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业企业主要基于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作为彼此互利合作的前提基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有利于专业化发展,提升和促进劳动生产率”。根据该理论,物流的产生是社会化生产的产物,物流业务外包也是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当专业化经济发展成熟时,专业化物流必然作为制造业的外部载体而嵌入其中。在制造业企业对自身营运物流和外包物流成本进行权衡时,分工产生的专业化优势和效率优势使得物流业务外包成为大概率事件。

“两业”供需配合的另一主要理论基础是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创立的交易成本理论对于制造业与物流业合作基础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企业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成本的比较,外包物流成本相对企业自营物流成本多出一项交易费用,该项费用随物流规模的扩大而具有边际下降趋势。整体而言,若外包物流业务规模足够大,交易成本可以被摊薄至较低的水平,外包物流成本加上摊薄后的交易成本相对企业自营物流成本具有优势,且制造业企业可以享受专业化物流服务带来的效率提升,物流业务外包自然就会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首要选择。物流业务外包的交易频率越高,总体物流成本的节约程度也就越好。

在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之外,国内外学者对于“两业”的供需配合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笔者梳理如表1所示。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动机

在制造业与物流业业务供需配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单一来看制造业将自身物流业务进行外包的动机。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的动机包括技术效率、资本节约、劳动节约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一)制造业技术效率提升受益于物流外包

从制造业企业发展创新的角度来看,产品创新和管理业务流程创新占据主要内容,企业将自身物流业务外包的原有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改革,这种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重组有利于JIT(Just in time)等现代管理思想的实现,现有技术的利用效率得以提升,物流业务外部供应商致力于物流技术进步的信息和资源投入也会通过外部效应扩散至制造业,使得制造业实现技术进步。

(二)制造业资本投入节约受益于物流外包

从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将物流业务外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与物流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从而增加可变成本而降低固定成本,增加产出。在目前制造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外包还具有一定的战略发展意义,即物流企业向制造业企业反向提供增值服务,如物流专业咨询、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咨询以及物流成本顾问等,这实际上都间接节省了企业的物流业务建设和发展投入。

(三)制造业劳动投入节约受益于物流外包

相对于企业内部物流部门管理和业务人员而言,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和业务人员可以归为高技术工人,而后者则相对归类为低技术工人。制造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减少对于低技术工人的高昂雇佣费用支出,而用等价或规模经济效益下的相对低价来雇佣高技术工人,节省劳动力资源成本支出,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自然淘汰和减少低技术工人对企业有限资源的占用,摒弃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

物流业主营业务承包能力

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对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动力进行分析以外,物流业在“两业”合作中对于业务的承包能力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物流承包能力的定义

物流承包能力是物流企业承接外部物流业务能力的简称,是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相对于物流企业的其它能力,物流承包能力具有五个典型特征:一是物流承包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出物流企业的对外服务质量,决定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物流承包能力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密切相关,二者需要进行匹配;三是物流承包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外部绩效,物流承包能力的改善是提升物流经营水平的必要途径;四是物流承包能力的培育与物流外包业务行为的实施具有一致性;五是物流承包能力贯穿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供需配合界面,是产业间链接和合作的要素基础。

(二)物流承包能力的认知

从认知角度分析物流承包能力,可以通过将其进行拆分而逐条分析的方式。从物流作业的经历环节角度出发,运输、仓储、配送以及信息管理、资源与工作整合协调构成了物流承包能力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两业”合作的微观经济分析

在构建与梳理物流业与制造业供需配合理论基础并单独分析两个产业业务合作动机和能力之后,基于经济学图谱的两业合作内部与外部效益提升分析必不可少。经济学图谱分析包括两个部分:

(一)物流承包能力的改善对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具有促进作用

如图1所示,M和N分别代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和分工深化程度。一般而言,二者的业务边界越清晰,即分工深化程度越深,则边际交易成本就越高,这是由于产业间业务边界清晰造成模糊成本低下、交易效率下降所造成的。dTM/dN和dPM/dN分别以一阶偏导形式代表边际交易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在制造业和物流业趋向分工深化的过程中,边际交易成本不断增加,边际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二者在最优分工深化程度点上存在均衡,最优分工深化程度点为N1或N2。

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两业分工深化程度增加(N1→N2)的过程中,专业化经营带来的额外效率提升会使得边际交易成本曲线向右移动,即dTM1/dN移动至dTM2/dN,从而使得实际均衡状态时的交易成本下降(M1→M2),边际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以发现,在当今物流业趋向专业化运营的进程中,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整体交易成本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同时可以解读为物流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制造业出于成本节约和物流效率提升的降本增效动机而自发增加物流外包的规模和频率,从而在外包业务和“两业”合作共赢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物流企业承包能力改善对制造业产业链演变施加影响

如图2所示,在商品的价值链分工生产过程中,T1之前为技术研发环节,T1到T2为原材料生产环节,T2到T3为制造业的组装环节,T3到T4则为商品的流通环节。商品的增值率变化呈现U型,也称为“微笑曲线”。制造业的组装环节(T2→T3)位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整体价值增值较小(S1)。

在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而采取柔性生产方式,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外部物流企业承包经营能力的改善使得商品价值链上的成员实现一体化运作,交易成本下降,微笑曲线由U1移动至U2,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增值提升(S1+S2)。因此,从商品价值链分工生产过程角度来看,物流承包能力的改善有利于制造业的管理流程重组,通过优化供应链而使得制造业整体价值提升。

结论及启示

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分工精细化和产业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流通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对于制造业和物流业双重倚重的特点,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并购重组、精益化发展都会催生流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领域产生新的理论,在学科森林体系下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对与一线制造业和物流业企业管理者、学术研究者来说都大有可为。本文梳理了制造业和物流业供需配合发展的理论,并结合笔者的理解而创新地勾画和解读了新的理论图谱,希望能够对产业经济学科的“两业”融合做出基础性工作,同时为流通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参考文献:

1.吴敬静.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精益物流运作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

2.丁荣涛.服务驱动下的云制造物流资源协作评价与聚集[J].科技管理研究,2014(9)

3.周林荣.新建制造企业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的FCM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4.高学用.基于集成场理论的物流链与制造供应链融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4

5.刘媛媛.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物流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