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从“趣”开始

2016-10-25 11:54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2016年10期
关键词:齿轮纸片鱼缸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趣味入手,给学生创设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实验情境,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进而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方法。

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科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活中很多我们熟知的现象都蕴含一些科学道理,然而学生似乎没有意识到,对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往往视而不见。科学教师要善于把这些科学现象运用到实验课中,引起学生共鸣,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课时,我就是从学生坐公交车、轿车、电动车的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当车启动或突然加速时,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后仰?车急刹车时,身体为什么向前倾?这里面蕴含什么科学道理……”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指导学生做实验。由于是对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探究,他们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必然的事情实际却未非如此,利用这一现象,科学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巧妙地创设实验情境,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冲突,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如教授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筷子折了》一课时,一名教师把一条金鱼用圆形的鱼缸装着放在讲桌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鱼缸里的鱼有多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比划鱼的大小。“到底这条鱼有多大呢?”教师把手伸进鱼缸,捞起金鱼。学生们看向金鱼,疑惑不已:“金鱼怎么变小了?”

“这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原理?”教师再问,吊足学生胃口,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说书先生惯用的伎俩,但却能让人心痒难耐,只能等说书先生下次再说。

科学教师可以大胆采用说书先生用的这种方法,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的不足,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素材设计实验,通过未知的结果吸引学生注意,促使他们不断寻找答案,为探究提供动力源泉。

例如,在探究色光的混合现象时,我颠覆学生玩陀螺的方法,把他们的关注点引到色光上。我先在硬纸片上涂上颜色,再将电动小风扇的叶片拔掉,装上红色的硬纸片,然后打开开关,使红色的硬纸片高速转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硬纸片颜色。

接下来,我拆下红色的硬纸片,装上绿色的硬纸片,使之高速旋转,又让学生看是什么颜色。最后,我问他们:“假如硬纸片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绿色或者有更多颜色,那么旋转起来又是什么颜色呢?”

因为不知道结果,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想装上多色硬纸片试试,找到问题的答案。

生活中很多东西的发明都源于人们的需求,因此,科学教师根据生活需求引入探究,在学生需要时给予点拨,让他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如在《齿轮》的教学中,我摒弃了出示齿轮模型、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齿轮——这个一成不变的导课方法,而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他们针对齿轮开展探究活动。

我先拿出两个切好的胡萝卜轮(注意不是齿轮),问道:“你们能让其中一个动起来,并且带动另一个也动起来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根据知识前概念提出要想办法把这两个胡萝卜轮的边缘做成齿状。

然后,我指导他们做齿轮。做好后,他们转动齿轮,研究齿轮的特点,探究齿轮的作用。

猜你喜欢
齿轮纸片鱼缸
清洗鱼缸
关于齿轮的有趣问答
纸片也能托住水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骑车上班日
鱼与鱼缸
冰立方鱼缸
巧移鱼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