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2016-10-25 08:21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深圳市深圳

王 启

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王启

深圳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几千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深圳市的发展付出了劳动与汗水,功不可没。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及其社会保险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

深圳作为第一个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为我国各方面的改革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连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很多数据表明,深圳的发展是快速的,是成功的。作为我国最大的一个移民城市,深圳的成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这么说,没有几千万外来务工人员,就没有现代化的深圳。

一、深圳外来务工人员及其社保情况现状

(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大大超过常住人口数量

深圳常住人口不到500万,而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已经超过千万。也就是说,深圳的非户籍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户籍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是深圳最大的一个群体。

据笔者调查统计,目前深圳外来务工人员人群有54.9%表示继续留在深圳发展,16%的想回老家,11.7%的选择去其它地区,还有17.4%的没有想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稳定就是深圳的稳定,他们对深圳的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他们为深圳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深圳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社保开展了有效的管理工作

深圳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管理,对于外来务工群体的保障明确的规定,有效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深圳市社保局规定,所有的政府部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或其它组织,凡是雇佣外来务工人员,都必须和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务关系,然后由单位为其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保障其在深工作期间享受深圳发展的红利。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的劳动保险处及时为其接续和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未重新就业的外地农村户口务工人员,可根据本人申请,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只须在深圳连续15年缴纳社保金,就可以在深圳退休,享受与深圳市常住户口居民同等的待遇。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外来务工人员在深圳常驻的决心。

(三)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里,深圳市的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约7%,暂住人员年均增长率为42.4%。因为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年平均增长率、占总人口比例、绝对数都在全国居高,自1992年医疗保险改革以来,深圳就十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对外来劳务工实行了“住院医疗保险”政策。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后,深圳市按照“中央确定原则,地方分散决策”的改革思路,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住院医疗保险”政策作了改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拥有社保的人数猛增,但由于我国改革时期的特殊情况,省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齐,社保问题依旧是各自为政,省际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保问题依然存在,很多人在缴纳了多年的社保以后,还是只能选择退保方式结束。在20年的外来劳务工医疗保险实践中,深圳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劳务工的社会保障是民生净福利指标的主要内容之一。深圳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企业员工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参保人数已达717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参保587万,占总参保人数的82%,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做到了工伤有偿、工伤有防,较好地解决了劳务工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存在的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年龄偏轻、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笔者调查中,9.4%的受访者为20岁以下,47.4%为20~30岁,也就是说接近60%的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且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据我们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下的占受调查人员的70.3%。外来务工人员层次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社会见识少,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收入不高,以至在深圳的社会地位不高。据调查统计,约10%的受访者月收入低于2000元,42%的受访者月收入处于2000~4000元。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单位为普通员工,比较容易被企业管制和约束,即使企业不给其购买社保,他们也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和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协议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签订则是违反《劳动法》和相关规定的。大多数人不知道五险一金企业或单位应为拥有劳动关系的员工购买社保,即五险一金,据调查统计,25.4%的受访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还有少部分人即使知道要维护自身的权益,但为了工作,不敢向用人单位提出购买社保的要求。

图1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年龄调查图表

还有部分外来工则认为自己的工资较低,认为自己基本不可能在深圳工作15年,不可能享受到在深圳的退休养老,在用人单位劝其放弃社保时,为了暂时得到交纳社保的那部分钱,则欣然同意企业的方案。据调查统计,61.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低和很低;44.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基本不可能享受深圳的社保福利。

(二)部分企业逃避责任,以种种理由不和外来劳务工签定劳动合同,不为其买社保

用工企业不积极,使外来务工人员社保进展缓慢。目前,深圳劳务工主要集中在建筑、物流、餐饮、制造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必定会增加企业成本,因此有些企业通过隐瞒外来务工人员人数,故意不给外来务工人员办社保等办法,千方百计逃避参保;有些单位由于生产规模小、其产品档次低,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自身生产和经营难以维系,主观上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即使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单位,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也不情愿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社保费。

针对性训练3: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5∶1,若该亲本红花植株群体自交,则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

图2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关于劳动合同及社保调查图表

根据我们调查访谈,绝大多数受访单位坦言,第一,社保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一项比较大的负担和开支,单位经营成本较高,能省则省,该节约就节约。对于一些不确定能长期留用的员工只能签用工协议,甚至是口头协议,因为签了劳动合同,就必须为员工购买社保。第二,一些劳务工自己不愿购买社保,认为社保自己享受不到,不如直接提高工资还更可靠。第三,国家的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负担那么重,希望政府能为中小企业分担一部分社保费用。

(三)社保体制存在很多弊端,急需改善改革

最大体制障碍是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虽然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传统的城乡利益格局至今尚未根本打破。城市居民是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的受益者,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要求建立社保制度,意味着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就业和定居在城市,占用城市里的工作岗位、住房资源、教育资源,以及保障福利和公共服务资源,这是对城市居民特权的冲击,于是城市居民必然反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会倾向于对城市居民利益的保护,消极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外来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待遇。“即使购买了深圳的社保,但是深圳的养老保险金我不一定能领得到”,这是很多外来务工群体的担忧。

图3 对政府社会保障重视度调查

图4 外来务工退保调查

(四)地方政府认识有偏差,社保管理机构投入不够

由于地方政府认识的偏差,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问题重视仍显不足。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腾笼换鸟、引进高科技新技术的思想业已形成,但是制造业是深圳市的根基,外来务工人员还是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力量,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保问题不够重视,外来务工人员依法享受深圳高速发展的成果和权益受到影响。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调查,目前深圳各区社保管理机构面临人手不足,精力不够,资金不够,管辖面太大等问题。据深圳市社保局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深圳每个区包括新区,外来务工人员都多达百万以上,每天都有各种事件需要处理和协调。所以,即使企业上报的很多数据有水分,社保局也管不过来。因为,仅仅因为购买社保的劳资纠纷问题就足以让社保局的工作人员疲于应付。

三、解决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社保问题的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社保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可借鉴的经验很少。笔者认为目前整个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有利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社保问题的环境,加之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以及地方财力、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解决外来劳务工人员社保问题,应注重实际、量力而行地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社保体系中,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制度,最终实现与城镇社保制度的统一。

(一)营造“人人有社保”的良好社会环境

地方政府务必要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有社保对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定要严格执行本地相关法律法规,重点监督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的缴费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维护情况,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及时足额为外来务工人员缴费,同时要及时、方便地提供相关法律援助,支持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合法渠道和手段维护自身社会保障权益。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群开展广泛、有效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社保法律、政策广为人知,切实提高用人单位履行参保义务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意识。

(二)强化人本管理,敦促用工单位主动参保

人们常说,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险则为外来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社保部门要从人本理念出发,做到政策服务到门,宣传解释到人,事故处理到场,资金落实到位,让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尝到社保甜头;其次,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一支稳定的合作团队,要从最小的事情着手,为外来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要敦促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尊重外来务工人员,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到用工单位就是他的家。在务工时,万一发生工伤,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享受到工伤保险。给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社会保险,会让他们在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为企业树品牌、创商誉、建名声。因此,强化人本管理,敦促用工单位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参保,不仅会让双方得利,而且会避免“民工荒”和“用工难”问题,还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积蓄更多的人力资源。另外,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对雇主和雇员都十分重要,都是保护自己的一种良好的财务手段。

(三)大力督促企业劳动合同的签约率,为社保的全覆盖奠定基础

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内容趋于规范,劳动合同得到较好履行,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要通过加快劳动合同立法进程、全面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积极开展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等五方面措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保障部门应下大力气加大稽核监察力度。比如开设网上和12333举报投诉电话,根据劳务工和群众的举报,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将联合派出执法队伍进行及时查处,依法追究违法企业的责任。

(四)建立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率先推进工伤保险实施范围的全覆盖

应当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职业、行业特点、工资收入、参保意愿等实际情况,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构理念、具体政策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所存在的较明显的差异,建立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城镇乡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还远未具备。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需要在国家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在个人账户划入比例、缴费年限折算上入手,探寻更有弹性、更实用的政策设计。

率先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多从事的多为脏、累、重、险的工种,在劳资纠纷中又处于劣势,一旦受到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伤害,往往会陷人贫困的境地;二是工伤保险的费用低,企业和职工负担较轻,几乎不需财政投入;三是工伤保险的差别费率较为弹性,有利于催促用工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发生,使外来务工人员少受伤害。因而率先推进工伤保险范围的全覆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36~240.

[2]何宪平主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3][5]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19.

[4]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层政策设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62~65.

[6]李培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88~89.

[7]李强.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稳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8]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分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18~119.

[9]董黎明.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8.

[10]刘小年.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研究——主题的视角[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

责任编辑:钟晓媚

F842.6

A

1673-5706(2016)03-0062-04

2016-03-21

王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深圳市深圳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