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中的英雄情结

2016-10-25 15:44李学欣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骑士传奇

李学欣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中的英雄情结

李学欣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本文聚焦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中的种植园传奇、历史浪漫传奇和南方联邦将士传奇三类作品中所蕴蓄的骑士英雄情结,从文本细读中解析该时期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因素,以此揭示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英雄叙事范式。

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 南方骑士英雄情结

在欧洲文化史上,骑士一般是以忠诚耿直、尚武英勇、诚信正义、乐于助人、扶弱济贫的英雄形象出现,骑士的勇猛果敢与西欧贵族化的气度、基督的美德以及对女士的尊重融为一体,缔造出一种流传久远、颇具普世意义的骑士精神或绅士风范,而崇尚骑士精神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对强势、对英雄的崇拜。

美国南方有着悠久的骑士文化传统。早在南方殖民地时期,早期欧洲移民便将欧洲骑士文化引介到美国南方,使其与南方本土环境杂糅凝冻,构筑为“以欧洲骑士文化为底蕴、以种植园主为‘南方骑士’理想形象的具有浪漫神话色彩的南方化的骑士文化。”[1]212在该文化影响下,践行骑士文化和精神、尊崇、效仿骑士式英雄在南方特别是19世纪的南方主流社会蔚然成风。

骑士文化为南方文学培植了丰沃的文化厚土,深刻影响了19世纪美国南方作家们的文化取向和创作理念。综观19世纪南方文学,大多数作品几乎都刻印着南方骑士文化和精神的烙印,凝聚着一种难以割舍的骑士英雄主义情结,尤以种植园传奇、历史浪漫传奇和南方联邦将士传奇作品最具代表性。这些作品借助骑士精神打造了“南方骑士”或绅士的英雄形象,使其成为南方文学中“强大的社会、历史和心理的神话的关键性人物……”[2]11,塑造了以他们为主导的旧南方主流社会的思想意识、精英品质和南方精神,由此建构了19世纪美国文学中“南方骑士”文学传统的英雄叙事范式。

一、种植园传奇中的贵族英雄

“种植园传奇”小说诞生于19世纪20-30年代,是南方特有的一类本土文学体裁。此类小说多以描写安宁祥和、浪漫美好的种植园生活为主线,将主人公——种植园主贵族刻画为富于骑士精神,对奴隶宽容仁慈、对女性殷勤关爱的骑士贵族式英雄人物,以此讴歌以“种植园主贵族”为代表的旧南方统治阶级的忠勇、慷慨、仁爱、正义等美德风范,成为颂扬或美化南方奴隶制和田园生活、为旧南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有力宣传工具。

据记载,乔治·塔克(George Tucker)于1824年发表的 《圣兰多山谷》(The Valley of the Shenandoah)是南方最早的一部种植园传奇小说。作者在书中着力刻画了一个高大英俊、充满阳刚之美的南方绅士形象——爱德华·格雷逊。他具有南方贵族的诸多精英品质,集真诚勇敢、责任担当、对家庭忠贞不渝、崇尚荣誉于一身,堪称“南方骑士”典范。在一次与北方奸商的艰苦决斗中,他不幸罹难,以豪迈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诠释了英勇无惧、奋战到底的骑士英雄主义气概。

另一部高扬骑士英雄主义精神的长篇小说《燕子谷仓》(Swallow Barn)则以一个烟草种植园中诸多种植园主为集体群像,盛赞这些“南方骑士”贵族优雅随和、仁爱慷慨、高尚可敬的骑士风范。种植园主梅里维瑟,尽管个性有些自负,爱好炫耀,脾气也有些火爆,但却是一位英俊文雅、慷慨仁慈、坚持正义、热心民事的弗吉尼亚绅士。另一位骑士式英雄人物奈得·哈泽德(Ned Hazard)曾像游侠骑士一样前往秘鲁进行过十字军东征般的爱国主义战斗。燕子谷仓附近的另一个种植园主、老绅士艾萨克·特雷西(Issac Tracy)、儿子拉尔夫(Ralph)、女儿贝尔·特雷西(Bel Tracy)也都深受骑士精神濡染,坚定热爱并积极践行骑士精神。特别是天真的女儿贝尔,竟然像堂吉诃德般执拗地将骑士形象强压进自己的生活。她的头脑中充满了关于中世纪骑士英雄的奇思幻想,似乎相信自己就生活在14世纪的骑士时代。”[3]183其对骑士英雄的崇拜几近荒谬的痴迷。

内战的失败在南方人心中郁结了难以平复的屈辱怨愤与精神创伤。对现实的不满、对旧南方往昔生活的眷念,连同道德防御、感情逃避,使南方人共同生发出强烈的重塑历史的愿望,由此促发了战后南方种植园小说的极大繁荣,也推动了南方骑士神话在南方文学中的广泛传播。作家们充分运用骑士神话缅怀、美化伊甸园式的旧南方,高扬骑士精神所倡导的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仁爱高尚的美德,以此软化严酷的现实,重塑因战败而受损的自尊。

短篇小说集 《在昔日的弗吉尼亚》(In Ole Virginia)是一部热情讴歌种植园主高尚的美德操守以及和谐有序的黑白种族关系,大力美化南方骑士神话、追忆“南方伊甸园”幸福生活的名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故事之一《马斯·钱》(Marse Chan)以一个前奴隶萨姆(Sam)对内战前生活感伤的回忆为视角,刻画了马斯·钱和其父两代种植园主的高大英雄形象,用他们来代表南方高度推崇的英勇无私、仁爱慷慨、忠贞爱家卫国等骑士精神美德和英雄风范。马斯·钱的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勇敢从着火的牲口棚成功救起一名黑奴,自己却被大火烧伤,不幸双目失明。当马斯·钱得知父亲失明无法继续照管农场事物后,便马上弃学归家肩负起照管农场、支撑家庭的重任。他的尽忠职守、责任担当也同样体现在爱情上。他对童年时代的心上人安(Anne Chamberlain)一直情有独钟,即便是求爱遭拒,继而又与安脾气暴躁的爸爸产生隔阂时,他对安的爱仍然执著如一。内战爆发后,马斯·钱满怀对故土家园的热爱,毅然奔赴前线抗击北方外敌进犯,不幸身殉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贞爱家、奉献牺牲的骑士英雄主义精神。

二、历史浪漫传奇中的战斗英雄

作为南方文学中另一类讲述“南方骑士”英雄的作品,此类体裁以揭示南方殖民地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为主要内容,讴歌为捍卫南方乃至美国的利益而做出重要贡献的骑士式英雄人物。他们不仅是具有主人翁责任感的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更是南方民众的统帅和南方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此类作品主要包括两个情节范式:“其一是追溯种植园主阶级领导下的对未开化的美国土著居民的征服斗争……;其二是描述种植园主阶级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胜由英国人与中产阶级和穷白人结成的‘托利’联盟发挥的领导作用。”[4]39

被南方文学界称为 “有骑士风范的绅士学者”的威廉·西姆斯(William G.Simms)是一位来自南卡罗来纳的杰出历史浪漫传奇作家。在他所写就的八部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浪漫传奇小说中,故事的主人公大都被描述成奋勇抗击外敌入侵、誓死保家卫国的卡罗来纳骑士。《党派》(The Partisan)、《侵袭者》(The Forayers)、《林中生活》(Woodcraft)等小说中的波奇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骑士精神美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在国家陷入危难之时统帅民众、鼓舞民心斗志的骑士英雄。“在战场上,他的爱国勇气排山倒海;在保护弱者和无依无靠者时,在慷慨地帮助身无分文的流浪者时,他是南方骑士的典范。”[5]465

享有 “骑士编年史作家”之誉的威廉·卡鲁瑟斯(William A.Caruthers)的许多作品也都渗透着骑士神话的印记,蕴含着一种难以释怀的英雄主义情结。其以“骑士”冠名的两部小说《弗吉尼亚的骑士们》(Cavaliers of Virginia)和《金马蹄铁的骑士们》(The Knights of the Golden Horse-Shoe)均展现了弗吉尼亚旧自治领社会精英们英勇无惧、顽强卫国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弗吉尼亚的骑士》以1676年的培根起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培根为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捍卫美国的独立自由,大义凛然地率领弗吉尼亚殖民地的种植园主们英勇反对英国总督独裁统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赞誉培根是一个“反对内外敌人、以捍卫个人自由和弗吉尼亚殖民地权利的斗士”。[6]214《金马蹄铁骑士》基于弗吉尼亚代理总督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Alexander Spotswood)带领其部下于1716年深入弗吉尼亚河谷和五大湖地区进行考察的真实史实改编而成,作者将这次西部扩张浪漫化为骑士般的探险,表现了总督及其“骑士们”大胆挑战、勇于冒险和不屈不挠的骑士风范。

三、南方邦联将士传奇中的内战英雄

以南方邦联将士为主人公的传奇作品构成了19世纪南方文学中第三类迎合“骑士神话”、颂扬骑士英雄主义的作品。此类作品大多以浪漫夸张的笔法,竭力渲染南北战争中南军将士的光辉形象,将以罗伯特·李(Robert E.Lee)和斯图亚特(J.E.B.Stuart)将军为代表的南军将士塑造为具有昂扬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仗剑驰骋的传奇英雄,赞誉他们身先士卒、能力卓越的高尚人格和领导才能以及热爱家园、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

内战期间曾加入南军、亲赴战场的作家约翰·库克(John Cook)基于自己在战场上特有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下南军将士们坚忍顽强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穿上灰色制服》(The Wearing of the Gray)浪漫地表现了南军将士的英雄伟绩,将他们誉为骑士精神的完美化身,歌颂他们勇于战斗、甘为南方而献身的不屈斗志。《铁锤与宝剑》(Hammer and the Rapier)对南军主帅罗伯特·李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是盎格鲁·诺曼种族的模范骑士。他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拥有完美的马鞍,素雅的军服,无可挑剔的装备”。[2]54代表作《鹰巢的萨瑞》(Surry of Eagle′s Nest)将斯图亚特将军塑造成南方骑士精神的象征,称他为“骑士之花”、“理想的骑士情人”[7]376,大力赞誉其勇敢诚实、彬彬有礼、忠于家庭和妻子,坚守道德准则的高尚美德,以此英雄形象为旧南方引以为荣的品质和价值歌功颂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受南方骑士文化影响,19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缠绕、交杂着鲜明、浓重的骑士英雄主义情结。种植园传奇、历史浪漫传奇和南方邦联将士传奇三类作品相互呼应,绘就了一幅以“种植园主贵族、社会精英、邦联将士”等为代表的上层英雄群像,谱写了“南方骑士”英雄的赞歌。虽然过于理想完美,也不乏刻意渲染的主观成分,但作品所透露出的对南方骑士式英雄的敬仰与热爱之情却溢于言表,集中代表了19世纪南方主流文学的英雄人物创作范式,也奠定了南方文学本土性的基石。

[1]李学欣.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的骑士精神探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Michael Kreyling.Figures of the Hero in Southern Narrative[M].BatonRouge:LouisianaStateUniversityPress,1987.

[3]WilliamR.Taylor.CavalierandYankee:TheOldSouthand AmericanNationalCharacter[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

[4]Susan J.Tracy.In the Master Eyes:Representations of Woman,Blacks and Poor Whites in Antebellum Southern Literature.Amherst: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Press,1995.

[5]沃浓·路易·帕灵顿.美国思想史(1620-1920)[M].陈永国,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6]埃默里·埃利奥特.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M].朱通伯,等,译.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7]Cooke,John Esten.Surry of Eagle′s Nest[M].Ridgewood:GreggPress,1968.

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和2016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学欣(1975-),女,河北唐山人,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骑士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坚持,造就传奇
克里夫兰骑士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逍遥传奇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