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2016-10-25 15:44薛向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际词汇意义

薛向颖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薛向颖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词汇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阐述了只有了解了外语词汇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意义与用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文化背景 隐含意义 交际能力

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从语言的结构来说,它是由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全文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角度来说,它是人类用于交际进行思维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用于指导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Culture一词源于希腊语,是教育培养的意思。总体来说,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在不断进化发展中形成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社会组织等等,还包含了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层面。语言既然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中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因此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会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语言是文化的发展的基础,文化的保留和传播和发展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得以实现,因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社会成员,只有通过使用语言这一良好的沟通工具,才可以使全体成员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和文化不仅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着特殊关系。

二、文化和语言沟通

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通过来自不同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风俗、宗教教信仰、社会系统等等。这些文化因素人们在有限的语言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文化因素,但有时人们是在毫无意识地状态下进行着而不自觉。当我们特意拿出来做比较研究时,它就可以显现出来了。“语言交际文化”就是一种隐含在语言系统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标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等。这种文化因素主要通过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反映出来。

三、词汇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支柱。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词汇也承担了传递文化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产生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化的词汇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学习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否则就没有抓住语言的灵魂,更无法通过语言学习提高交际能力。

近些年我们大学外语的教师越来越不重视词汇教学,他们认为学生只要通过词典就可以掌握单词的意义。但事实是学生只会通过词典上对应的汉语意思死记硬背,要实际运用比如在阅读理解或翻译或写作中就只会生搬硬套,这种表面化的词汇学习,连词语最基本的含义都没理解,更不用说它的文化引申含义了。

词语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隐含意义。概念意义就是词语本身的字面意义,隐含意义就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具有交际价值的意义。比如:head概念意义就是指人身体的最顶端。也可以引申为 head of stairs楼梯的顶端,以及head of company(公司的领导)。又如:一对朋友之间在讨论谁在家里当家做主的对话:

——who is somebody in your family?

——I am.

——really?

——Every evening my wife asks"Is theresomebody who will take out the garbage?"

——"I will".

这里somebody除了概念意义上的用法外,还有一层“大人物,了不起的人物”的隐含意义。回答的人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中文和英文中完全对等的词是很少见的。

(一)不同文化内涵,附加意义部分相同的词语

例如在英汉中“狐狸”不仅概念意义相同,隐含意义都可以表示“狡猾”的意思。但在“your wife is a fox"当中,在西方文化中,fox指女性漂亮可爱的意思,是对女性的赞美之词。但在中国文化中,如果用fox形容一位女性,代表了”风骚”,具有贬义。

(二)不同文化,附加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例如:“propaganda",在汉语中的“宣传”表示正面的教育传播(褒义),而在英文中表示传播带有夸大或虚伪的信息 (贬义)。“Ambition”中文表示野心勃勃(贬义),英文表示有雄心壮志的(褒义)。“Peasant”农民一词,在汉语中“农民”与英语中的“peasant”所体现的隐含文化意义完全不同。西方人眼中“peasant”一词的定义 是 “乡下人 ”,“教养不好的人 、粗鲁的人”“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素质低下的人 ”,在英语中它是含有贬义的。而在汉语 中,“农民”是指直接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无贬义 。又如politician在英文中含有玩弄政治手腕来达到自己利益和目的的政客的贬义含义。而含有褒义的“有威望的英明的政治家”应该使用 “statesman”。如果不注意这些词的隐含含义,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听者有意”的误会。

(三)不同文化,附加意义不同的短语习语

在词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短语,否则会闹出各种笑话。例如在讲到“You are really something”时,应该理解为“你太牛了”。同学们却翻成了 “你真是个东西。”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这个词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而中文的“吹牛”英文是“talk horse”,对牛弹琴是“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而牛饮应该译作"drink like a fish".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人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还有一位学生写的一句英文:John becomes a night cat every time the examination is coming.However,this is not a good way to learn.其中的a night cat应改为a night owl.虽然在中国文化里的猫头鹰代表着死亡、黑暗、神秘,但在西方主流文化里对他却有迥然不同的看法。猫头鹰在西方不仅是夜行动物,而且是智慧的象征。在英文里有句话是as wise as owl,即是最好的说明。类似的还有a lion in the path(拦路虎);When shepherds quarrel,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鹬蚌相争渔翁得利);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四)不同文化,词汇中蕴含典故不同

在新世纪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3“the road to success”中讲到Siren′s call,塞壬在希腊神话中指一群美丽的海妖,他们半人半妖,人首鱼身(或鸟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鱼相类)有天籁般的歌声,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荷马史诗中提到,只有奥德修斯幸免于难。为了对付塞壬姐妹,他采取了谨慎的防备措施。船只还没驶到能听到歌声的地方,奥德修斯就令人把他拴在桅杆上,并吩咐手下用蜡把他们的耳朵塞住。当他的船只走过后,三姐妹中的老大就投海自尽了。现在著名咖啡品牌星巴克的slogan就是从塞壬的原型发展而来的。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种神秘生物叫鲛人。鲛人是生活在我国的南海之外,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龙绡。鲛人有也一头秀发,漂亮飘逸,每日在海边顾影自怜,无人欣赏,故每日以泪洗面,后滴泪成珠。且据说它们的油燃点极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不灭。传说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制作的长明灯。英语中很多词汇和短语都是跟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有关的,例如“turn the other′s cheek,转过另一边脸来让人打比喻容忍;good samaritan(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来自于圣经比喻爱做好人好事乐于帮助比人的人);Rob Peter to Pay Pau“抢彼得的钱去还保罗”,比喻牺牲一方利益而有利于另一方;拆东墙,补西墙等等。如果在讲词汇时,把相关的典故也传授给学生,他们就会更感兴趣,从而记得更牢。

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及启示

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来看,总体上缺乏文化性输入,没有系统详尽地让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浮于表面化,甚至一概忽略。学生也只能接触到词汇的表层概念意义,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了瓶颈,他们认为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但始终效果甚微,就出现了即使单词全都认识,但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因为他们只是知道 “what”不知“why”和“how”.在文化学习中始终存在一种思维定式,就是用有限的我国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目的语文化,导致理解的不透彻和偏差,在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语用失误,大大地影响了语言的交际能力,当然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把文化教学摆在和语言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综上所述,对我们大学英语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掌握好英文词汇,我们必须把词汇背后的文化意义传递给他们,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搜集总结相关信息,不仅限于词汇的概念意义,同时也要逐渐进行文化意义的渗透和输入。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在各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访谈等活动,让他们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阅读中外名著,欣赏原版影片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到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薛向颖(1976-),女,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交际词汇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情景交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有意义的一天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交际羊
生之意义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诗里有你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