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体育运动场馆设施运营现状研究

2016-10-25 19:59瞿哲
体育时空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共场馆研究

瞿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关系到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场馆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对陕西省体育运动场馆管理模式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发掘高校体育场馆的潜能,提高场馆管理的效率,为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使其在全民健身的潮流中发挥主力优势。

关键词 公共 场馆 研究

一、 陕西省体育运动场馆资源现状调查

体育场馆的管理首先必须以尽量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师生员工的体育需求为主要任务。全国高校招生并轨后,形成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中办学、自筹经费为主的办学模式。各校的体育费用投入在一段时间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话题。陕西省现有体育场地870个,标准体育场地 268个,其中体育场地、体育馆、游泳馆等大型体育场馆76个,室内游泳池、综合馆等体育场馆58个等。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10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4.4%。

二、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及特点

(一)目标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目标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职工队伍状况,确定自己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把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都纳入这个总的目标之中,再把目标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的期限、手段和措施,使之落实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甚至每个个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过程中,有部分高校采取了类似的模式。高校体育场馆常被划归到该校的体军部(或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等)进行管理运作。该部门结合部内师资力量,制定出场馆的维护及经营效益,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定时期的分目标,在细分的基础上,将各种不同职责分配到各教师名下,明确责任等,这样的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我们就称其为体育场馆的目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对组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调度,教师兼职责任明确,有利于场馆的利用和维护,提高服务质量,使人财物的利用更加有效。但机制改进较慢,运行较刻板,不能完全发挥个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且教师兼职若过多,会降低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分散权利管理模式

分散权利管理模式就是把企业的权力真诚授权于下属各级部门。其特点是:分权化、外部化、再生化、组织网络化。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种管理思想。管理部门将体育场馆的管理分成不同的项目,分配到个人,给个人以较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同时个人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提高服务质量,激励个人的参与积极性,使人财物的利用更加有效。但机制缺乏统筹性,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不够。

(三)承包模式

承包模式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形式确定责权关系,使企业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的主要形式有: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上缴利润基数包干、增长分成、上缴利润定额包干以及减亏包干等。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经营承包责任制、合同制或股份制为其管理体制,管理部门在签署合同的基础上将经营管理全交给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以盈利为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承包模式包括两种表现形式:校内承包模式和校外承包模式。

三、逐步完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随着培养人才体制的改革,高校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休闲体育的逐步形成,都对现代化体育场馆使用过程中的程序、安全、效率、维护以及场馆环境等方向的专业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专业化管理,使之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健康良性发展,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学校)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对我国高校乃至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鉴于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体育场馆管理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探索和制定管理体系的时候,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不仅要遵循物业管理的市场发展规律,而且要满足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需要。

四、研究结果

体育场馆管理方式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并结合国家政策以及周边的社区情况综合考虑。第一,场馆管理部门要与各部门紧密合作。第二,在经营管理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注重制订和履行合同的规范、严谨;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报批制度。第三,管理方式多样。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是阶段性的,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其他的管理方式会相应出现,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

实用性都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查办.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简报.

[2] 体育场地编写组.体育场地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公共场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由科普活动与公众的关系探讨科普权利
公共人力资源约束的理论渊源及实现途径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