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实验分析

2016-10-27 09:35李金宜陈丹磬朱文森信召玲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稳定流岩心平均值

李金宜,陈丹磬,朱文森,信召玲

(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



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实验分析

李金宜,陈丹磬,朱文森,信召玲

(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

分析了影响渤海S油田典型疏松砂岩油藏天然岩心室内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岩心物性、实验流体性质、实验驱替方式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关键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物性、注入水类型和模拟油黏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稳定流法和非稳定流法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高渗岩心与中渗岩心相对渗透率相比,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低,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两相流动范围平均值较大,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模拟注入水驱油效率高于地层水,地层水高于海水;样品实验原油黏度越低,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高,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海上油田;相对渗透率;疏松砂岩;影响因素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具有重要应用[1-6]。国内学者围绕陆上主力油田已开展了较多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分析工作[7-13]。渤海主力油田产层主要分布在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其中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东二段储层基本以疏松砂岩油藏为主。因此,相比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陆上主力油田,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产量占目前渤海油田产量比重较大。对海上疏松岩心开展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实验等基础研究,可以更好地分析地层流体在疏松砂岩储层中的渗流特征,优化注水开发方式,为海上该类型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1 实验方案设计

选取海上疏松砂岩主力油藏S油田天然岩心开展相对渗透率室内实验,共选取25个实验样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方案实验条件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

2 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2.1岩心物性影响

开展疏松砂岩不同岩心物性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影响研究。实验采用稳定流法,以相同的油黏度测定8块样品,样品编号1~8,分高渗、中渗两组进行相对渗透率特征研究(表3)。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海上疏松砂岩岩心,高渗透率岩样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优于中渗透率岩样,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低,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两相流动范围平均值较大,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表1 S油田疏松砂岩天然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方案

表2 S油田疏松砂岩天然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

2.2注入水类型影响

采用非稳定流法,以相近原油性质测定海水、地层水和模拟注入水相对渗透率结果,研究三种不同注入水类型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参数的影响。选取岩石物性相近的6块高渗透岩样进行实验,样品编号9~14,结果见表4。研究分析认为,以海水和地层水为驱替介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相差不大,以地层水为驱替介质比海水略具优势,但这两者驱油效率均不高,而以模拟注入水为驱替介质驱油效率最高。

2.3模拟油黏度影响

选取非稳定流法对三种模拟油黏度共计8组相对渗透率实验进行分析,样品编号15~22。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影响较大,对疏松砂岩天然岩心而言,原油黏度较低的实验样品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较好(表5)。在此三个模拟油黏度值范围内,模拟油黏度越低,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高,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表3 S油田天然岩心不同渗透率岩样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

注:表中平均值实验数据为算术平均值,以下均同。

表4 S油田天然岩心不同注入水类型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

表5 S油田天然岩心不同原油黏度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

2.4测试方式影响

为验证非稳定流法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分别用非稳定流法和稳定流法、物性相近的岩心和黏度相近的模拟油测定6块样品,样品编号16~18和23~25。实验结果表明,非稳定流法相对渗透率各项参数略好于稳定流法,但总体测定结果相近(表6)。

表6 S油田天然岩心非稳定流与稳定流法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

3 结论

(1)岩心物性、注入水类型、模拟油黏度及测试方式均对海上疏松砂岩天然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参数具有影响,其中岩心物性、注入水类型和模拟油黏度影响较大,稳定流法和非稳定流法两种不同测试方式影响较小。

(2)高渗透率岩样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优于中渗透率岩样,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低,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两相流动范围平均值较大,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3)以海水和地层水为驱替介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相差不大,以地层水为驱替介质比海水略具优势,以模拟注入水为驱替介质驱油效率最高。

(4)对疏松砂岩天然岩心而言,原油黏度较低的实验样品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较好,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高,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1]林江,李志芬,张琪.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3,31(4):43-45.

[2]张诗笛,杨宇,吕新东,等.含水率上升规律预测新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4):54-55.

[3]杜殿发,林新宇,巴忠臣,等.利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J].特种油气藏,2013,20(5):93-96.

[4]董平川,马志武,赵常生,等.储层相对渗透率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55-59.

[5]吕新东,冯文光,杨宇,等.利用动态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9,16(5):65-66.

[6]王国先,谢建勇,李建良,等.储集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及开采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3):301-305.

[7]李武广,杨胜来,李芳,等.冷冻与常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对比[J].中国海上油气,2012,24(3):41-44.

[8]李金宜,戴卫华,罗宪波,等.海上油田波及系数修正新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2,24(S1):86-89.

[9]毛伟,余碧军,候小玲.大庆外围油田润湿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5):90-92.

[10]马明学,鞠斌山,王书峰.注水开发油藏润湿性变化及其对渗流的影响[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2):82-87.

[11]李功,杨小婕,耿娜,等.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4):61-65.

[12]高旺来,沈德煌,李芳芳,等.稠油相对渗透率实验过程出口端管线水驱油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3,20(1):115-117.

[13]刘薇薇,唐怀轶,刘振林,等.南堡2号构造中深层油水相渗曲线分析及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85-88.

编辑:王金旗

1673-8217(2016)05-0078-03

2016-02-29

李金宜,工程师,硕士,1984年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油藏方案数值模拟和开发实验研究及管理。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及综合调整油藏工程技术示范”支持(2011ZX05057-001)。

TE341

A

猜你喜欢
稳定流岩心平均值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研究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内蒙古曹四夭钼矿区的应用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抽水试验方法和成井工艺类型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非均质岩心调堵结合技术室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