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洛特烦恼》看当下喜剧电影的特质

2016-10-27 10:34张婧磊
电影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特质喜剧

[摘要]当下喜剧电影与各种现代媒介联系日益密切,呈现出快餐式、互融性与寓言体三大特质。首先,当下喜剧电影看重消费社会里的娱乐性与即时性而呈现出快餐式的审美风格。其次,当下喜剧电影各元素与网络各种流行文化紧密相连而呈现出互融性的传播效应。最后,当下喜剧电影采用荒诞、梦幻等手法将人生感悟与现实关注寓于现实与虚幻的转换之中,呈现出寓言体的叙事手法。当下喜剧电影在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关注与提升力度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喜剧;互融性;寓言体;特质

21世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及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为当下喜剧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滋生土壤,而当下各种现代媒介的高度发达与广泛运用进一步促进了喜剧电影的长足发展。在各种电子传媒工具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现代信息的流通和传播大大加速的作用下,在影视因素与现代媒介的有机融合、与大众文化的频繁互动下,当下喜剧电影呈现出看重消费社会里的娱乐性与即时性的快餐式审美风格;运用电影各要素与网络流行文化的互通有无达到互融性的传播效应;表达主题时采用荒诞、梦幻等手法的寓言体叙事方式的特质。但当下喜剧电影在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关注与提升力度将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快餐式:当下喜剧电影的审美风格

在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当下消费社会里,观众追求的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轻松愉悦的喜剧电影,当下喜剧电影也因此呈现出快餐式的审美风格。以2015年“十一”期间放映的《夏洛特烦恼》这部喜剧电影为例,尽管或被斥为廉价鸡汤,或被吐槽“像是一个个小品包袱的拼接”,甚至被认为该片故事“low(低级)到爆”。但《夏洛特烦恼》的高票房至少说明了它是一部受到大多数观众欢迎的成功的喜剧电影,也最能体现出新世纪喜剧电影所具有的快餐式的喜剧审美风格。

《夏洛特烦恼》体现了当下喜剧电影强调喜剧情节设计所带来的搞笑性。《夏洛特烦恼》讲述了一个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夏洛遭遇现实困境,穿越回到青春年代,重新开始人生,最终幡然醒悟,珍惜现在和身边人的故事。从夏洛穿越回去的特定地点——厕所的马桶盖——的选择开始,到处都是精心的细节设计与处理。夏洛打了曾经羞辱过他的高中老师,拥有了一直暗恋的女神,逆袭为乐坛的当红歌星,其间笑料不断。在现实与梦境中穿梭的夏洛,一面极力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糟糠之妻马冬梅,一面又会不由自主地对她脱口而出“媳妇”一词。夏洛利用穿越前已熟知的流行歌曲成为“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古今元素的穿插,试图摆脱与习惯称呼、娇羞的神态与开心的笑声等这些对比反差的运用与碰撞,不仅让观众哑然失笑,也使整部电影充满了喜剧色彩而获得了巨大的喜剧效果。《夏洛特烦恼》既有对现代人的事业压力与家庭烦恼的现实写照,又有恶搞社会热点、戏仿热播节目等的娱乐笑点,自然成为一部真诚搞笑的国产喜剧。当下喜剧电影的细节设计是最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且最能打动观众之处,既能使观众在欣赏时获得一定的娱乐与放松,也适应了消费主义时代大众快乐原则的审美趣味,使新世纪喜剧电影呈现出快餐式的喜剧审美风格。

《夏洛特烦恼》也体现了当下喜剧电影重视喜剧人物塑造所带来的当下性与现实感。《夏洛特烦恼》是一部讲述中年人梦想人生的喜剧,但更像是一部针对所有患有人生抱怨病的现代人开出疗方的喜剧。人到中年的夏洛被老师称为“二傻子”,在事业有成的同学身边无足轻重,在勤劳节俭的老婆眼里好逸恶劳。集现实的无奈与梦想的美好矛盾于一体的夏洛,在梦境中如愿以偿地事业有成并抱得美人归,但终究是一场美梦。夏洛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也是当下社会里不同人生轨迹的双重写照。夏洛现实生活中的困境道出了面临婚姻家庭、养家糊口、工作事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下中年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夏洛穿越后风光无限却遭遇爱情背叛与友情欺骗的经历也为现实生活中某类型人提供了借鉴。夏洛最终幡然醒悟去珍惜身边人的情感历程又何尝不是为当下年轻人在爱情抉择上提供了教训?因此,喜剧电影中塑造一个与受众的当下生活现状颇为贴近,得到受众认可与喜爱的喜剧角色,能给受众带来“熟悉的陌生人”的审美感受。并因此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生活百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满足了受众快餐式的审美需求。

在读图时代,作为大众文化产物的当下喜剧电影内涵逐渐转向世俗主义、娱乐主义并以此为重时,无论是当下流行的穿越剧,还是黑色喜剧抑或是古装喜剧,在凸显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所带来的娱乐性与当下性时,都必然呈现出鲜明的快餐式的喜剧审美风格。

二、互融性:当下喜剧电影的传播效应

当下喜剧电影运用各种制作要素,依靠多种现代电子媒介的普遍应用与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形成了网络与电影各因素之间的互融性的喜剧传播效应。

一方面,互融性的喜剧传播效应表现在电影剧本与网络流行的各种文艺形式之间的互通性。《夏洛特烦恼》曾经是知名喜剧团体开心麻花的热门话剧,此前该话剧已经在全国各地巡演过很多场次并获得成功。而电影《夏洛特烦恼》成为国庆档黑马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此前同名人气话剧已经获得的良好口碑。电影剧本与各种文艺形式融合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无论是哪种题材的喜剧最终都是对爱情、亲情、友情主题的突出。以《夏洛特烦恼》为例,不管把它当作穿越、青春或怀旧主题的哪一种,最终逗笑观众后再打动观众的依然是情感。记忆中初恋的羞涩美好,争吵后夫妻的相濡以沫,重逢后母子的温馨拥抱,醒悟后相互的珍惜所有,将观众所有的情感都煽情到了悲喜交加的境地,这也许是调动不同年龄段观众情感的关键之处吧!二是媒介话语在现代社会发挥了极大的功用。尽管导演彭大魔自称文艺界的“书呆子”,不擅长制造新闻,但在各种媒介话语的强大作用下,《夏洛特烦恼》的喜剧传播效应达到最大化的宣传。评分系统方面,豆瓣、猫眼、淘宝电影、万达好评等都到了9分以上,成为“十一”唯一一部主流售票平台全部上9分的国产片。名人推荐方面,韩寒“二刷”的极力推荐,王祖蓝的“笑中有泪的良心喜剧”的点评,从不在微博推荐电影的秦海璐认为这部电影“特别好看”,看过话剧的王珞丹依然被电影逗笑后的极力推荐等极大地发挥了名人效应。“自来水” 网友观众的评价,如“为了让它的票房能达到跟它水平一样的高度,我愿意多贡献几次电影票”“去看吧,高级的喜剧,觉得不好笑不感动不带劲的,票根寄给我,票钱我给”等也为这部电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传播效应。喜剧电影从网络上寻找可用的资源与素材进行制作,再通过各种媒介话语将喜剧电影的传播效应达到最大化,形成了电影剧本与网络之间互通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互融性的喜剧传播效应表现在电影各要素与网络流行文化之间的互文性。电影采用互文本的方式对流行文化,如各种社会热点或网络语言、选秀或娱乐性节目、经典电影片段等进行恶搞或戏仿,从而使电影的台词、音乐、武打等各要素以一种解构主流价值的姿态与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里的一曲通俗歌曲《小苹果》红遍大江南北;《疯狂的石头》里对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词的恶搞;《心花路放》里更是汇集了割包皮、杀马特、车震、阿凡达、最炫民族风等各种时下流行词语。《夏洛特烦恼》这部由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在台词写作上注重环环相扣的设计,显然更出彩。观影的过程中,这部电影的笑点可以说是接踵而至。如:“东施效颦?东施是谁?怎么会尿频?”“你要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感谢你们班楼层不高。”“就你这成绩还能受影响?你的成绩还有下降空间吗?”“夏洛这个孩子命苦啊,一出生爸爸就下落不明了。” “袁华同学的作文得了全区一等奖,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区长爸爸。”搞笑台词博得观众开怀大笑的同时,更是犀利地讽刺着社会的不良风气和揭露当下的热门事件,比如拼爹、炫富,模仿中国好声音和春晚等。这些台词得以迅速传播后也加速了喜剧传播效应,扩大了电影作品的影响。

“电子游戏、电视节目等已在不知不觉中与电影融合,多媒体跨界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电影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电影生态已经很难以独立封闭的形式存在。”①当下喜剧电影充分考虑到受众所处文化环境与审美需求,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形成了特定媒介规约下互融性的喜剧传播效应。

三、寓言体:当下喜剧电影的叙事手法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讲故事始终是当下喜剧电影的核心部分,采用何种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是衡量一部喜剧电影是否优秀的内在标尺。喜剧电影不能仅满足于为观众减压、轻松的娱乐目的而流于表面形式或技巧方式的玩味,更应丰富与提升电影自身应具有的人文内涵。于是,无论怎样滑稽戏仿、肆意恶搞或夸张表演,当下喜剧电影最终都试图以或荒诞、或梦幻的寓言体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

正如《夏洛特烦恼》这部喜剧,无论有多少令人捧腹大笑的笑点,也无论带给观众多少喜悦与感动,整部影片的情节也只是假定在一场荒诞的梦境里,用中年人的一场白日梦将夏洛与大众一起拉回现实生活中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其主题思想,即用梦幻的寓言体传达出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的道理。被称为环保科幻爱情喜剧的《美人鱼》,既有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也有对环保主题的大声呼吁,还有面对得失的抉择及成长的领悟等,多面向的主题也是通过夸张、幻想等叙事手法以及荒诞的、不存在的美人鱼世界来借古喻今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说:“喜剧电影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②任何一部喜剧在任何时代表达一种世界观时都可以拥有比悲剧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前提是不仅止于嬉戏发笑,还应有严肃深度的思考;不仅强调娱乐消遣性,还应重视对人们精神追求的关注以及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反思。因此,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不仅能当即把欢娱、轻松带给人们,更能促使人们笑过之后长久地深思,思索社会责任所在、梦想追求与人生价值的永恒等重大话题,也许沉重,但更能带给人们一种震撼力。

当下喜剧电影运用寓言体的叙事方法对不同审美水平的观众传达出某种劝诫、教育的目的。也许仅是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如《夏洛特烦恼》中用夏洛重逢已逝母亲的桥段暗示人们要珍重亲情与亲人的寓意;也可能是电影整体的深层表达,如《美人鱼》用假托的鱼类世界已无立足之地的处境喻示了人类世界也许暗淡悲惨的前景,告诫人们要爱护世界这个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的道理。姑且不论寓言体叙事手法的成功与否,至少这种迥异于传统阅读文字,通过视听艺术手段直接给观众带来冲击力与震撼力,以饱满丰盈的形态努力挖掘当下喜剧电影的深邃内涵的方式是值得称道的。当下喜剧电影因网络媒介的参与极大地拓展了选择空间,满足了各种层次受众的审美需求。因传播媒介的渗入将电影人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速了互融性的传播效应。因寓言体的叙事手法大大增加了喜剧电影的包容性,提升了丰富的主题内涵。

“从意义的构成方式上看,喜剧追求的是一种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游离,通过语言的误用和幽默,将意义削平。”③而“意义”一词在喜剧导演、评论家和不同观众的思维里具有不同理解层次上的意义。在传播与接受、迎合与选择的交流中,享受与活在当下的狂欢的观众拒绝任何意义上的思想深度,也因此他们把任何类型的喜剧都与可笑性等同混淆起来。也许大众所赋予的此种意义并非与导演们拍摄喜剧电影的初衷保持一致,而导演不仅要把握迎合当下大众的审美趣味,更应该对喜剧性提出自觉的深刻要求以引向深层的精神探索。评论家既要能客观中肯地指出目前喜剧电影的不足之处,避免喜剧电影的粗制滥造,又不过于苛刻指责喜剧电影的瑕疵,给喜剧电影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由此,喜剧电影只有通过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状与关注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来尊重普世价值,注重社会责任,才能构成其未来发展趋势的意义所在,这也正是引导当下喜剧电影在媒介话语下进行创作走向的重要因素。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312)。

注释:

① 电影名家杭城论剑:《网生代,我拿什么打动你》,《浙江日报》,2014年11月14日,第18版。

② 张晓楠,马思远:《让喜剧电影找准“穴位”》,《中国文化报》,2012年12月27日,第2版。

③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7页。

[作者简介]张婧磊(1976— ),女,河南汝南人,硕士,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

猜你喜欢
特质喜剧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喜剧大师
喜剧大师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岭南设计特质初探
《欢乐喜剧人》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