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放手知豆:新能源路上各奔前程

2016-10-28 01:59撰文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年8期
关键词:宁海大洋吉利

撰文/N.E.S 杨 朔

吉利放手知豆:新能源路上各奔前程

撰文/N.E.S杨朔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不过三”,可这句话对于知豆来说却并不适用。从一开始的新大洋到众泰,之后再到吉利,而如今知豆再次面临改嫁的命运。下一任是否能结束知豆“居无定所”的日子?

吉利公告出售知豆

6月下旬,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下属的子公司)及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吉利集团拥有99%股权的附属公司),连同宁海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与一个独立第三方投资者签订了一个出售知豆的框架协议,同意出售吉利方面所持有的宁海知豆若干股权。

该框架协议还约定,若此交易完成,该第三方投资者还将促成其中一名关联人士(某A股上市公司)收购吉利集团所持有的宁海知豆的剩余股权。这也意味着,吉利将抛光手中所有宁海知豆的股份,知豆与吉利一年多的合作就此结束。

公告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业界极大关注。作为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为何会减持知豆股份,这一决定对于吉利和知豆未来新能源产品的发展将产生怎样影响,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两次颠沛流离“联姻”车企

知豆汽车是由主攻电驱动技术的新大洋集团与吉利汽车共同打造的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15年1月10日。而新大洋集团早在2006年就进入电动车生产领域,历时6年打造出了知豆。但是,由于一直被质疑为低速电动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电动车,直到2014年新大洋借壳众泰汽车推出众泰知豆电动车,才获得准生证。

但在合作1年后,众泰掌握了知豆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后便与知豆结束了合作关系,并开始自主生产电动车。为了能继续获得准生证,知豆在2015年初傍上了吉利,借助吉利的生产、研发、技术、市场平台,生产出了知豆D1、D2系列的小型电动车。

但知豆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表现令人堪忧,据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知豆的销量为0,直到5月份将电池续航里程增加后,才开始有车售出。而另一方面,吉利母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车却表现尚可。吉利帝豪EV在5月就有2461辆的销售成绩。

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吉利出售知豆还与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自身竞争力有关。去年底,工信部与财政部开始严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事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收紧。同时,工信部还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商进行了规范。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收紧,一线城市免摇号,直接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则成为了主要卖点。而在这种情况下,知豆的定位偏低,续航里程、舒适性以及豪华性都没有保证,将新能源牌照浪费在知豆这种小型电动车上就显得有些不值,所以其竞争能力大幅下降。

安聪慧表示,吉利与知豆的合资公司,“从双方的资产关系来说,我们不是绝对控股”。而吉利自身制定的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不包含与知豆和康迪(吉利的另一个合作伙伴)的合资公司。“我们要集中精力,把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全面地实施好,其他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将会剥离出去。”

“都是为了对方好”吉利知豆和平分手

就在吉利的公告发出后不久,吉利集团又发布一项说明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已经在册的整车生产企业不能单独申请电动汽车《公告》。由于吉利汽车是在册整车企业,并且是知豆的控股股东,所以知豆的电动车不能单独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因此为了解决知豆电动车拿到独立的资质,吉利汽车愿意减持知豆股份。”

正如大多数婚姻告终的原因在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吉利和新大洋的“分歧”则是双方在各自的新能源产品发展方向和定位的不同。吉利知豆主要以直接销售模式攻微型电动车领域。结合吉利知豆的价格、产品力等不难看出,其瞄准的一直是中低端纯电动车市场。而过去的几年,吉利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无论是传统汽车领域的博瑞、博越,还是新能源车型帝豪EV系列,都在逐步向高端迈进。品牌取向的不同,必然会引发“分歧”,这样一来,二者的分道扬镳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对于知豆来说,这一年来,通过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收获了丰富的整车生产经验。而此次吉利出售知豆,造成的话题效应也迅速让其进入了风投的视线。有传言,知豆的下一任接盘者将会是一家国企背景的上市企业。相对于像吉利这种民营企业来说,国企的能量无疑将更加巨大。同时根据股权转让的框架协议,第三方投资者还将促使另外一家内地上市公司收购吉利所持有的宁海知豆剩余股权,知豆未来或将上市也未可知。

猜你喜欢
宁海大洋吉利
悬浮屋
Year of the Tiger calendar makes early impression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吉利成戴姆勒大股东
吉利4A军团出战
五行真经(6)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