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价值分析

2016-11-01 09:39杨光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查普外科开腹

杨光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 (铁岭 112000)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价值分析

杨光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铁岭11200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普外科的急腹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探查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探查术,观察两组术中确诊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普外科急腹症的确诊率,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急腹症诊断治疗

急腹症是指由于腹腔内器官和组织突然出现急剧病理变化引起的以腹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正是由于腹腔内脏器的多样性和临床表现的相似性,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显得较为棘手。普外科急腹症传统的诊治方法为开腹探查术,但阴性和盲目的开腹探查不仅无助于急腹症的诊治,反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凭借其微创和并发症少的优势,在全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同时,腹腔镜探查术也逐渐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2]。本文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科传统开腹探查和腹腔镜探查应用于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而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普外科急腹症患者70例,均达到急腹症的手术指征。采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将患者随机编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18~64岁,平均(31.7±5.1)岁,其中阑尾炎20例,肠梗阻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5例,急性胆囊炎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17~65岁,平均(29.6±4.7)岁,其中阑尾炎19例,肠梗阻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6例,急性胆囊炎2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血常规、腹部B超、CT等相关检查,均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适应症,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后,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常规使用抗生素,并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探查术。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单,采用腹部探查切口,按传统方法开腹行腹部探查术,明确诊断后行相关治疗手术。

1.2.2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探查术。全麻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经脐周做长约1厘米的切口,常规建立气腹(压力11~13cmH2O),置入腹腔镜。初步探查并确定病变部位和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Trocar的部位和数量。之后在腹腔镜下实施相关治疗手术。

1.2.3手术方式选择: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扭转复位术等解除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

表1. 各观察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使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确诊率:实验组的确诊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确诊率为77.14%(27/3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手术时间: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6.36±4.2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7.21±5.91)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1.19±2.47)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91.01±6.26)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住院时间:实验组的手术后住院时间为(4.39±1.0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7.16±1.37)d,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腹痛,具有起病急、病因多样、进展迅速等特点。如果快速而准确地确诊急腹症的病因进而明确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的主要目标。目前,急腹症的诊断主要包括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全面腹部超声[3]、多层螺旋CT[4]、腹腔穿刺等非手术手段,但这些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病人在经过上述检查后,往往还是需要进行开腹探查术,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痛苦,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延误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病情。因此,使用一种微创甚至无创、快捷、准确的诊治方法对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腹腔镜具有视野开阔、创伤小、使用广泛等特点,更有潜力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利用好腹腔镜的第一步。目前,腹腔镜用于急腹症的主要指征[5]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等常见急腹症,相对适应症包括粘连较少的肠梗阻[6]、肠憩室炎[7]和腹部创伤。由于气腹症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和导致细菌入血等,因此,腹腔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腹膜炎是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当然,禁忌症和适应症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和术后支持手段的改进而变化,临床医生需要在此框架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我院普外科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阑尾炎、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轻度的急性肠梗阻。

本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手术能提高急腹症的确诊率,减少阴性开腹率,利于疾病的病因学诊断。腹腔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进而加快治疗进程。腹腔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的开腹探查组,说明腹腔手术对患者的伤害和打击较小,从而患者恢复快。而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提高普外科急腹症的确诊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宋茂民. 急腹症诊疗进展[J]. 中国医刊, 2003, 38(7):14-16.

[2]欧梦川,杨显金,王崇树.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3):378-382.

[3]李世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急腹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

[4] 付子文.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5):57-59.

[5] 刘允怡.腹腔镜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1):10-12.

[6] 饶伟,徐金明,黎可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探讨[J].重庆医学,2013, 42(5):595-596.

[7]Toorenvliet BR, Swank H, Schoones JW, et al. Laparoscopic peritoneal lavage for perforated colonic diverticu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J].Colorectal Dis,2010, 12(9): 862-867.

1006-6586(2016)03-0027-02

R656.1

B

猜你喜欢
探查普外科开腹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