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也是治水能手

2016-11-01 12:50赖晨
百家讲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长堤大水抗洪

赖晨

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在兴修水利和防汛抗洪方面也政绩卓著。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东坡到徐州任知州。中秋刚过,黄河的秋汛便涨起来了。八月二十一日,黄河在距徐州城北25千米处决口,洪水到达徐州城外,水位不断升高。当洪水还未到徐州时,苏东坡就动员群众加高城外护堤。但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护堤还是很可能被大水淹没。苏东坡来到城墙上,望着滚滚洪水心想:如果此时动员城内所有居民带上贵重细软转移,一天之内即可完全撤到西面的云龙山上。但是这样一来,洪水过后老百姓住哪儿?吃什么?最终,苏东坡决心死保徐州。

当时,城中的有钱人争相出城避水,苏东坡明白这样势必导致民心大乱,遂下令严禁富人出城。但依然有人偷偷出逃,最后,苏东坡拿出强硬的手段,在各城门张贴布告:擅自出城者杀无赦。民心终于稳定了下来。

苏东坡察看地形,决定从东南戏马台起至城墙筑一道长堤防洪,由各位官员分段负责,哪里出了问题,拿哪里的官员是问。他还派衙役鸣锣通知全城人民,团结抗洪,死看硬守,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此外,苏东坡穿着草鞋,拄着木拐来到抗洪一线,希望动员禁军参加抗洪。但是按照宋朝的规定,禁军归朝廷直接管辖,没有朝廷的命令,当地知州无权调动。禁军卒长被苏东坡的精神感动了,率领年轻力壮的士兵们拿上土筐、铁锹,加入抗洪一线。

人心齐,士气高,人们很快在城东南筑起一道护城长堤,总算把黄河水给拦住了。然而,暴雨日夜下个不停,水位越升越高。这时的苏东坡却在城上搭了个临时帐篷住了下来,表明他将与徐州共存亡的决心。军民见此,心里觉得踏实,信心也就更坚定了,于是苏东坡继续发动军民将墙加厚,加高。

苏东坡带着徐州军民经过45天的死看硬守,硬是把洪水挡在了徐州城外。在防洪的同时,他找到当地对水流方向比较熟悉的人一起商量解决洪水围城的办法。一个叫应言的和尚对徐州水经、地理情况了如指掌,他向苏东坡建议:“只有想办法挖开青冷口,让洪水流人黄河故道,徐州城外的水才可解决。”为了实施这一工程,他带领官佐,在应言和尚的导引下,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青冷口,亲自测量规划。

方案定下来后,苏东坡亲荷畚(ben)锸,布衣草屣,亲率部队和民夫前往施工。十月十五日,黄河水流入了黄河故道,围困徐州城的洪水慢慢退去。被大水包围45天的徐州城彻底解除了危机,苏东坡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防洪的45天之内,苏东坡没有回过一次家。古书上说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苏东坡在徐州防洪,恐怕不只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退去,苏东坡没有懈怠,而是上书朝廷请求豁免徐州赋税。为了确保徐州的长治久安,他还决定在朝廷的允许下动用地方财政修筑防洪大堤。他来到防洪时修筑的大堤上,来回查勘,认为这堤实在太粗糙,太不理想了,若明年大水再至,徐州将难以保存。于是他向朝廷上书,说明他准备重修长堤,以防将来洪水再至。皇帝下圣旨赞扬他在抗洪中的功绩,并拨款、拨粮,提供义务工的指标。第二年,苏东坡利用这些物力、人力,在城市的东南建造了结实的防洪土坝。

编辑/冰如

猜你喜欢
长堤大水抗洪
那一年大水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看 秋
如梦令
奇怪森林
问客
当雾霭遮住了远山
烈日当空,看小编如何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