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不图眼前利

2016-11-01 12:55宝谷
百家讲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傻瓜竞争对手利润

宝谷

“同行是冤家”是商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也是商事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但是,有远见、乐善好施的商人却从不这样认为,例如清朝中叶的富商伍秉鉴。对待同行或竞争对手,伍秉鉴一直秉持“和中为贵”的经营理念。

伍秉鉴是广州十三行中“怡和行”的行长,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出入生意场,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有一次,一家英商公司提出要怡和行担任羽纱的销售代理。这是一笔人人羡慕、盈利颇丰的大交易,但伍秉鉴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在此之前,有好几家行商的老板都争着抢着想要接这份生意,甚至不惜动用金钱走关系,但英商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怡和行,而且让怡和行做独家代理。

伍秉鉴知道,如果自己接受这桩生意,势必会遭到其他行商的嫉妒。这无疑是在树敌。但自己又不能辜负了英商公司的一片好意。该怎么平衡这其中的利弊得失呢?

思来想去,伍秉鉴决定“分羹”。恰巧,几日之后就是伍秉鉴的生日,于是他挨家挨户送了请帖。生日那天,伍秉鉴设宴款待大家,席间,他客气地对大家说:“今借饭局有一事拜托诸位。诸位可能听说了,英商公司让怡和行做他们产品的销售代理,可惜我伍某资金有限,所以恳请大家和我一起分这块蛋糕,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怡和行完全有能力独揽这桩生意,这只不过是伍秉鉴谦虚的说法,目的就是让大家有利共享。可想而知,行商们欣然接受了伍秉鉴的合作邀请,对他的敌对情绪烟消云散。

就这样,伍秉鉴接过了英商公司的生意,然后想办法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事后有不少人认为伍秉鉴是个把利润拱手让给他人的大傻瓜。事实上,他虽然损失了一些既得利益,但是人气一路攀升。这从怡和行的地位变化可以看得出——与英商公司合作前,怡和行在十三行中只排第三位;合作后,伍家的财富一路攀升,1826年资产达到了2600万两白银,而到了1831年,怡和行就成为了十三行行首。

那些曾说伍秉鉴是傻瓜的人直到这时才明白:大商不图眼前利。以义为利之举恰恰体现了他的眼光长远,因为他知道竞争对手并非死对头,做生意只有互相照顾才能共同赢利,从而为自己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和更稳固的地位。

编辑/冰如

猜你喜欢
傻瓜竞争对手利润
竞争对手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1—4月实现利润列前五位省份增长情况
傻瓜服务机
我不是傻瓜
李斌:从失败中寻觅先机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