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2016-11-02 01:56史修波兰小琼佘冬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利嗪左西甘草酸

史修波 兰小琼 佘冬华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史修波兰小琼佘冬华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 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以左西替利嗪和酮替芬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75 mg tid。均连用4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复方甘草酸苷;左西替利嗪;酮替芬;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困扰。为了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现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患者病程均在8周以上,症状、体征明显,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1周内未服用其他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有内分泌或其他脏器疾病的排除在外。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38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5年)和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3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症状、体征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商品名“凯因甘乐”,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 mg tid,同时口服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 qd,酮替芬 1 mg qn;对照组左西替利嗪 10 mg qd,酮替芬1 mg要qd,连续服用4周为1疗程,每周复诊1次,第5周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1]

参考欧洲Benavides的研究,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风团的大小、数目、持续时间评分。具体见表1。(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指数。疗效指数≥91%为痊愈;疗效指数(51%~90%)为显效;疗效指数(25%~50%)为进步;疗效指数<25%为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两组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57.89%,=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4例(9.52%)、口干2例(4.76%)、体位性低血压1例(2.38%);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4例(10.52%)、口干1例(2.63%)、体位性低血压1例(2.63%)。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停止治疗,也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不良反应渐减轻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症状相似,可能与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有关。

表1 评分标准

注:瘙痒用vas 100 mm 视觉模拟法。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甚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作用,引起荨麻疹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补体等[2]。多年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很多,但均不能达到满意疗效[3]。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结构比较相似,其不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作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疗法;甘草酸可显著抑制抗原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能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为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建立了充实的依据[4-7]。

左西替利嗪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是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具有强大的H1受体拮抗药作用,对H1受体的亲活力是西替利嗪的2倍。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轻微。酮替芬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H1受体拮抗的双重作用,同时具有一定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8]。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而且安全性,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黄芳,黄惠新,刘铭炎,等.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异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4): 250-251.

2罗婕,宋志强,钟华,等. 5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22): 2421-2424.

3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版[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742-748.

4郝飞. 甘草酸国外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1, 12(8): 500-501.

5李亚玲,李俊,叶云,等.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1): 52-53.

6王爱民,黎雯,王玲,等.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10): 706-707.

7郭焱,孙晓东,施辛,等. 复方甘草酸苷对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49(6): 402-405.

8王侠生. 优泽—左西替利嗪[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4): 267-268.

Treatment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levocetirizine and ketotifen on chronic urticaria

Shi Xiu-Bo, Lan Xiao-Qiong, She Dong-hua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Hospital of Chengdu Office of People′s Government of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Sichuan Chengdu 610041)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levocetirizine and ketotifen on chronic urticaria.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38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42 case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treated with orally levocetirizine and ketotifen, and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ly compound glycyrrhizin 75 mg tid, combined with levocetirizine and ketotifen.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4 weeks, then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5.71% and 57.89% respectively, which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result of chronic urticaria with 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levocetirizine and ketotifen is effective, and worth to use in clinic.

Compound glycyrrhizin; Levocetirizine; Ketotifen; Urticaria

史修波,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治疗方面的研究,Email:shixiubo88@163.com。

2016-8-2)

猜你喜欢
利嗪左西甘草酸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疹的效果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疗效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