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字纹的艺术美

2016-11-03 23:41李彩云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艺术美

李彩云

摘   要:万字纹是中国传统吉祥艺术纹样的典型代表,在形态上体现曲折、方正、旋转之美;寓意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之美及吉祥寓意之美;精神层面上具有“和”之美及“禅意”之美,在中国装饰纹样史中独具魅力。

关键词:万字纹;装饰纹样;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138-02

万字纹即“卍、卐”图纹,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文化符号,有左旋“卍”和右旋“卐”两种形式。“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有关史实证实:卍符号起源于亚洲中部和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我国,万字纹在历史文化的洗礼下不断发展演变,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构图独特、内涵丰富的装饰纹样,应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蕴展现了形态、寓意和精神层面上的多种美感,在中国的装饰艺术中独具魅力。

一、万字纹本身的形态美

除了常见的单粗线型、双勾线型外,万字纹还有外延伸式、内延伸式、单细曲线外延伸型、双勾线内弯型、双勾线45度折角型及阴刻线型等丰富的独立式变体造型,如图1所示,不同形式的万字纹在线条、结构、形状上体现了曲折、方正、旋转的美感。

万字纹的线条美。万字纹一开始以“线”为基本构成元素, 通过曲折旋转的造型巧妙地传达出了人们对太阳对生命的自然崇拜。不同造型的万字纹,线条有不同的粗细、曲直、虚实、方圆、内收、外张等艺术表达形式,表现出万字纹的庄严、柔和、张扬、内敛等不同气韵,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线条之美。

万字纹的曲折美。传统“卍”字纹样,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在图案构成上呈现出“S”形弯曲交错的曲折造型,端点有首尾相连的内含之势又有扩张延伸之感,构思巧妙,比例均匀协调,平稳完美。

万字纹的方正美。“卍”字纹像一个在四个端点处按同一个方向加了等长垂直短线的“十” 字,又像一个在四周上按同一个方向减掉了一半边长的“田”字,通过长线与短线的对比组合,构成旋转对称的正方形纹样,方正对称带来了庄严、崇高、规整等审美特征,让整个图形看起来刚毅、个性、有棱角,富有方正阳刚之美。

万字纹的旋转美。把“卍”字的各起点和终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可以发现它就像风车,充满了旋转之意,将“卍”字纹旋转九十度,一百八十度,可发现周而复始、循环延续的每一次转动,都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超越,一种上升,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永恒性哲理。旋转的风轮形象, 与“太极图”一样,在静谧之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动感,具有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运动美感。

二、万字纹图案的意蕴美

万字纹作为中国文明最神秘、古老、重要的纹样之一,不仅纹样本身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其装饰图案更以形得意、神韵兼具,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意蕴美。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

万字纹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象征寓意及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别具一格又一脉相承的艺术美。在上古时期,万字纹是一种具有太阳崇拜、鸟类图腾及西藏苯教等象征意义的陶符,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刻画出的万字纹雏形,线条粗细自如,无拘无束,体现出一种神秘、古朴的艺术特点;秦朝至唐朝初年,万字纹与佛教文化融合,成为佛教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同时具有了吉祥万德之意,体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审美特征;中晚唐至五代宋元时期,万字纹基本脱离佛教,得到了全面的繁荣发展,其象征吉祥寓意的组合形态逐渐鲜明,开始被人们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此时万字纹样形成完全封闭且方形曲折的静止空间,展现的是一种简约、清新之美;到了明清时期,虽然承受着佛教教义和吉祥寓意的双重身份,但此时人们已不再刻意追究万字纹的文化内涵,其发展趋向纯粹意义上的装饰纹样,走向了世俗化,与龙纹、祥云纹、灯笼纹、如意纹等相结合,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图案,并在皇家服饰中盛行,主要展现的是华贵、富丽之美。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万字纹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至今仍焕发出旷古悠远的意蕴美。

(二)丰富的吉祥寓意

在秦朝至唐朝初年的发展中,万字纹就开始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寓意——万德吉祥之所集。自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音之为万起,“卍、卐”字纹不再是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具有音形义的汉字,拥有美好的吉祥寓意,也由此衍生出了许多至今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万字纹装饰图案。在这些装饰纹样中,万字纹通常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或与其他纹饰符号组合的形式,展现出连绵不断、万事吉祥的意味,成为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如与牡丹相配象征“万事富贵”,与寿字组合成“团寿”图案,象征“万寿无疆”,与美化后的蝙幅组合象征“万福五寿”,与四合如意纹结合象征“万事如意”等等,千百年来,这些装饰图案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吉祥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展现着吉祥、和乐、喜庆的意蕴美。

三、万字纹的精神美

集佛教光辉及儒家智慧于一身的万字纹,无论是左旋或是右旋,旋转还是静止的形态,都具有某种对天理人道乃至芸芸万物的认知与哲思,俨然已上升到精神层面,呈出一种方圆合一天人和谐的“和”之美及宁静虚空超凡脱俗的“禅意”之美,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而淳朴的对美的追求心理及意境深远的审美哲学。

(一)“和”之美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是儒家文化“和合”精神与“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万字纹本身对称均衡、旋转轮回的形式,将方的直线造型推崇到太极圆融境界,具有《易经》所指的囊括天地的涵义,体现了人在天地间生命流转不息的思想,是天地人和的一种表现。如图2所示,集各种形态万字纹于一身的齿轮玉佩,在其复杂多样的纹饰造型上,造型元素的主次、虚实、曲直等变化有序、对立统一,同样体现出协调适中的和谐之美。另外,万字纹装饰图案的吉祥寓意之美,也蕴涵着中国传统“以和为贵”的中庸哲学及精神内涵。

(二)“禅意”之美

“禅”一词出自佛教,为古印度梵语,“禅”其意解为静心思虑,是一种修身之道。“禅意”一词出现在唐代,曾有诗云:“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种意境是一种精神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禅意美”的特点,一是轻物质重精神,强调意境,讲求超越物体表缘去关注内在精神,发现精神世界中的规律与变化,从而达到精神与想象的统一;二是崇尚自然,即将人的静悟与自然之道和谐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源于自然抽象形态的“卍”字纹,其简约的线条及大方、朴素的曲折相交造型,展现了古朴、简素的禅意美;加之佛教的渊源,其直线曲折相交形成的静止空间,无形中表现出一种宁静、虚空的意境,大气而高远;而其具有的旋转轮回、和谐融合的外在特质及精神内涵更使之具有一种纯元本真的禅意美。如图3所示,万字纹的室内设计,清雅脱尘、宁静淡泊,自有一种瀚澹高远的意境。

四、结语

中国的万字纹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 在形态、寓意和精神上呈现出多层面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美感,正是这难以替代的精神气质及艺术美学价值,使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能够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云,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王克林.“卍”图像符号流源考[J].文博,1995(03).

[2]徐兰兰.吉祥符号“太极图”与“万字符”之间的异同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6).

[4]郭戎晶.论”卍”符号美学意蕴的发展与演变[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

[5]黄滢.禅意东方[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