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脏手术周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

2016-11-07 12:37戴明李秋伍建国唐铠李春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6期
关键词:心脏手术射频消融心房颤动

戴明 李秋 伍建国 唐铠 李春胜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周期使用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方法 90例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单纯提供瓣膜置换术, 治疗组使用射频消融术, 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 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5.32±0.69)、(5.21±0.43)cm;对照组分别为(5.49±0.64)、(5.49±0.64)cm。术后, 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36±0.42)、(4.71±0.59)cm;对照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79±0.51)、(4.78±0.44)cm。相较于术前, 术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且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还能减少血栓的形成, 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脏手术;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88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 是心律失常中的常见病症[1], 据不完全统计, 其发病率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左右, 容易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情不断加重。心血管患者易发生房颤[2], 该疾病会导致左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停滞、体循环栓塞等危险性。目前, 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文章对在本院心脏手术同期患者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 获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90例,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治疗组中男28例, 女17 例;年龄最小32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6.2±5.3)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70个月, 平均病程(36.2±10.7)个月;疾病类型:12例为阵发性房颤, 33例为持续性房颤;30例为二尖瓣病变, 15例为二尖瓣与主动脉病变。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7岁, 平均年龄(54.1±3.7)岁;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68个月, 平均病程(35.4±11.2)个月;疾病类型:10例为阵发性房颤, 35例为持续性房颤;32例为二尖瓣病变, 13例为二尖瓣与主动脉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住院后, 两组患者均使用术前检查, 包括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常规检查等。全部患者均行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 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对照组使用常规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左心耳切除术。治疗组使用射频消融术, 术中游离左、右心房后壁心包折返处, 游离左、右肺静脉前庭, 双极消融笔各行五道环线, 切除左心耳, 行至左心耳至左肺静脉间的消融线。完成射频消融后, 缝合左房后壁小切口, 按照患者病情进行相关心脏膜瓣置换、修复或搭桥手术。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 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5.32±0.69)、(5.21±0.43)cm;对照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5.49±0.64)、(5.49±0.64)cm。

术后, 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36±0.42)、(4.71±0.59)cm;对照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79±0.51)、(4.78±0.44)cm。相较于术前, 术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且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3], 房颤十分常见,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十分容易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极易对身体造成危害, 主要体现在三点:①当心脏跳动不规律时很难对心率进行控制, 患者会出现难受现象, 容易引发焦虑情绪;②心脏在房颤的作用下房室很容易失去协调传动功能, 心搏量会减少20%以上, 同时, 心脏在高负荷跳动过程中, 心脏的内部结构会因此产生改变;③心脏血流组织会提高血栓塞形成几率, 因房颤引发的脑栓塞, 占脑栓塞发病总数的20%, 所以在同等条件下, 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患者的2倍。因此, 有效治疗心脏病手术周期房颤患者非常必要。

在疾病类型的分类中, 房颤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为孤立性房颤、第二种为持续性房颤、第三种为永久性房颤、第四种为阵发性房颤。进过实验研究证明, 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类型的房颤引发血栓塞的风险是一致的。研究显示, 房颤的发病机制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折返子波学说;②异位兴奋灶学。治疗房颤的方式有很多[4], 主要有:药物治疗、植入式心房除颤器治疗、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因为, 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所以手术治疗获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房颤最早的手术治疗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 由医学家Williams和 Cox 使用左心房隔离术进行治疗。手术的原理是为了在左心房隔离房颤, 一部分心脏为窦性心律,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右心房和心室调节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从而提高心脏的血液流动量, 但是, 左心房依然会存在房颤, 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血栓的产生。1985年Guirandon 提出走廊术(corridor pro-cedure), 让房颤的治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手术原理为患者的心肌组织设置一条通路, 隔离左侧心房与右侧心房, 这样不会对窦性心律造成影响, 但这种方法仍然会引发血栓。1987年Cox 提出了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 它是将心房切割成很多传导盲区, 完全阻断颠簸的折返, 在心肌内部建立一条狭窄的电兴奋传导, 从而使窦性心律得以恢复。

本次选取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选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笔作为能量平台, 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使用房颤射频消融术过程中, 如果术前在食管内安装彩色超声探头, 应将其拔出, 防止损伤食管壁。连接左、右肺静脉环消融路径时, 应尽量靠近左房顶, 结扎左心耳时防止位置过低, 避免损伤冠动脉回旋支。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术后, 治疗组中患者的左心房横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横径均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与付明浦等[5]的研究报道相一致。另外, 手术后, 短时间内房颤复发患者或是暂时未转复位窦性心律患者应给予控制心律治疗, 必要时可以为其提供电复律治疗, 等待患者的心律自行转复。

综上所述, 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还能减少血栓的形成, 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健, 刘勇, 黄击修, 等. 心脏手术中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12): 1133-1137.

[2] 王洪强, 吴玉辉, 杨林山, 等. 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10):1914-1918.

[3] 邓元子, 李韬, 胡楝, 等.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2(4):434-436.

[4] 赵映, 刘苏, 刘淑芳.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4):471-472.

[5] 付明浦, 薛松, 黄日太. 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比较.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9):851-854.

[收稿日期:2016-06-15]

猜你喜欢
心脏手术射频消融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62例分析
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心脏手术麻醉后并发症预防探讨
围手术期综合血液管理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