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期刊不朽”的三大支撑性功能

2016-11-08 06:57李祖平吕国昌董燕萍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稿源期刊数据库

李祖平 吕国昌 董燕萍

媒体融合时代“期刊不朽”的三大支撑性功能

李祖平 吕国昌 董燕萍

期刊何以不朽?支撑期刊不朽并在互联网时代照样大放异彩的,不只是政府层面的法律与政策保护,更有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诞生至今300多年来日益彰显的三大功能的强力支撑——作为知识产品的约定性编辑发布功能;作为传统读物的最简易翻阅读取功能;作为文献资源的被连续存储利用功能。

面对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与强力冲击,作为拥有9877 种期刊的中国期刊界,界别内外、各个阶层都在不断发问:期刊业路在何方?[1]2014年11月21 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数量世界第二,影响因子不及国际平均值,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外》的报道,记者在采访了主管期刊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和期刊界部分社长总编、专家学者后,也禁不住发问:“国内科技期刊还有戏吗?”

一、国际期刊界新龙头与期刊的三大支撑性功能

与国内期刊界创新发展多疑虑相反,国际期刊界却频出好戏。自然出版集团和德国Springer2015年1月15日正式宣布合并,《自然》网站发布了详细消息,科学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2]这次合并使该公司的期刊数量超过Elsevier 出版公司,达到3147 种(Elsevier 3057种,Wiley 2339 种,Taylor & Francis 2105种)。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营业额15 亿欧元、员工超过13000 人的超级出版集团。

作为期刊界内之人,由此我们更加坚信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在第三届上海国际期刊论坛上的演讲:期刊不朽,在互联网时代照样可以大放异彩!期刊何以不朽?在研究国际期刊界四巨头做大做强的经验后,笔者认为,支撑期刊不朽并在互联网时代照样大放异彩的,不只是政府层面的法律与政策保护,也不只是主管主办单位依靠垄断性资源的特殊庇护和四巨头那样超大规模集约化的市场效益,更有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诞生至今300 多年来日益彰显的三大功能的强力支撑——作为知识产品的约定性编辑发布功能;作为传统读物的最简易翻阅读取功能;作为文献资源的被连续存储利用功能。

二、作为知识产品的约定性编辑发布功能

期刊是知识与信息服务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作为内容提供者的作者和作为内容加工者的编辑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约定,是属于双方互动交流、修改加工、编排审核、发布传播、支付稿酬或版面费、转化为知识产权和其他成果的全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功能的具体约定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编辑主动出击邀约优质稿源,二是作者认可接受期刊及其品牌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自然投稿。

(一)优质稿源的邀约是期刊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优质稿源是期刊的命脉,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主动约到优质稿源,才能使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质的飞跃。因此,编辑工作的重头戏也应从案头文字的加工转移到策划创新能力的拓展、优质稿源的争取上。优质稿源的邀约工作也越来越细化,具体包括:召开编委与编辑会议,选定每期重点主题专题;根据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锁定重要作者;发挥主编和编委、编辑的作用,完成约稿、组稿。为了约到优质稿源,很多编辑采取了“猎头”式的工作方法和举措。具体包括:跟踪跟进编委、特约审稿人的学术研究进展,有针对性进行约稿;借助同类优秀期刊寻找优秀作者, 主动联系约稿;参加重要会议活动时,瞅准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约稿[3]。面对国内一流科研论文90%投到国际一流期刊的窘境,我国学术期刊界暗地里一直都在上演“抢稿大战”,有了优秀论文,就有了大量的引用和下载数据,就有了骄人的影响因子。因此,邀约优质稿源是期刊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期刊跻身国内顶尖、国际一流,在媒体融合时代也常胜不败的宏大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品牌化的传播是期刊提升特定附加值的主要途径

期刊在运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持续积累,最终都会形成品牌、产生附加值,成为有品牌化约定的传播表达载体。作者的自然投稿就是认可接受品牌期刊的“高标准、严要求”约定。品牌期刊意味着学术权威性、文献关注度、知识与信息服务附加值的“三高”。发表在品牌期刊中的信息成果往往更容易、更能够体现其权威性,得到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认可与采用,受到读者和用户的下载和引用。

期刊影响力与期刊的品牌化效应相辅相成。当期刊能够邀约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就意味着这些专家学者认定该期刊的品牌能够与自身的信息成果相匹配,借此能够取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好的双效益。与此同时,品牌期刊也会因为自身的影响力,得到更多自然投稿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信赖、支持。每一次国际一流品牌期刊的主编和编辑来参加国内的会议活动,都会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牢牢“盯住”,这些小有名气、颇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在国际一流品牌期刊的编辑面前,也不得不放低姿态,希望得到编辑的提示与帮助,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品牌期刊上得以发表。

隅人在《相看两不厌——也说互联网与期刊融合发展》里指出,期刊的“可信度、美誉度、品牌效应。一个刊物名牌可以几十年不倒”。其实何止几十年,国际上很多一流期刊,凭借信息成果的品牌化“高标准、严要求”的传播,早已经是百年老牌了。如创刊于1911年的《美国经济评论》,由美国经济学会每季发行一次,在经济学领域被视为最具有学术声望的重要期刊之一。期刊编辑主动出击邀约优质稿源、作者认可接受期刊及其品牌“高标准、严要求”而自然投稿这两种约定性编辑发布功能,确保了期刊在互联网时代“质量取胜”、魅力异彩不减[6]。

三、作为传统读物的最简易翻阅读取功能

电子化、数字化读物和网络技术在改变人们日常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浅阅读与思维懒惰。相比较而言,期刊具有传统读物的最简易翻阅读取功能,期刊还有选用多样化纸张编排印制加工后的纸质阅读感,更有利于深入阅读和反复阅读,因此并不逊色于新兴媒体。

(一)是书籍和信函读取功能的融合与简化

15 世纪发明印刷机械后,科学家之间的主要交流媒介是书籍。然而,用书籍交流有诸多不便。17 世纪,科学家之间悄然兴起信函交流热,借此互递新思想和新发现,因此它也被用来确立科学发现的时间先后。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亨利· 奥尔登伯格积极与欧洲的许多自然科学家通信联系,征集介绍他们发现成果和观察成就的信函,并翻译成拉丁文、英文和法文,印成小册子,这就是期刊的雏形。因此,世界上最早的期刊也是最早的科技期刊。法国议院参事戴· 萨罗律师1665年1月5 日于巴黎创办《学者期刊》(也叫《学者杂志》《博学者杂志》或《科学家周刊》)[4],亨利· 奥尔登伯格1665年3月6 日于伦敦创办《哲学汇刊》(1776年后改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刊》),是他们把期刊独特的读取功能充分挖掘发挥出来,让期刊真正实现了书籍和信函读取功能的融合与简化,成为传统读物最简易翻阅读取功能的承载主体。

(二)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纸质阅读需求

期刊在实现书籍和信函读取功能的融合与简化后,自身的灵活多样属性可以更加充分显现。就纸质阅读的载体材料——纸张而言,期刊最常用的就有铜版纸、哑粉纸、新闻纸、双胶纸、轻涂纸、特种纸等,不同纸张会呈现不同的纸质阅读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纸质阅读需求。铜版纸主要用于印刷高档华丽、图文并茂的期刊,满足人们色彩纷呈的阅读需求;哑粉纸上的图案比铜版纸更细腻、高档。新闻纸主要用于以文字为主体的期刊,满足人们大信息量的阅读需求。双胶纸能够呈现书籍阅读的效果。在台湾地区,轻涂纸就被称之为画刊纸;特种纸非常适合时尚设计、休闲生活类的极品期刊,能够满足高品质的阅读需求。期刊有上述功能和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照样有机会大放异彩。

四、作为文献资源的被连续存储利用功能

在国内外学术数据库中,期刊文献都是核心资源,而且是可以按照一定周期、周而复始、源源不断提供给数据库实现连续性存储利用的知识与信息资源。

(一) 期刊是世界上学术数据库的核心文献资源

表 1 中国知网文献资源主要指标排序表

中国知网目前已经收录了超过7900 种的国内文献来源期刊,加工建立了文献全文多达4321 万余篇(截至2015年4月24 日)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一系列的期刊文献数据库,期刊文献占所有学术论文的89.7%(见表1)。万方数据期刊文献资源也占全库论文总量的83%。号称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的维普资讯,其门户网站的检索入口上写着“中文期刊专业文章”8 个大字。

2015年1月10 日微信公众号“科研时间”发布《四大数据库PK》一文,提供了国外著名学术数据库的期刊数量: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创建的PubMed,收录期刊达6000 种;由荷兰的Elsevier 公司创建的Scopus,收录期刊达12850 种;由Thomson 科学和健康保健公司创建的Web of Science,收录期刊达8700 种。而著名的Google Scholar 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网络搜索引擎,该索引数据库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国外常用的EBSCO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7699 种。

(二)连续性存储利用为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持续支撑

在国外期刊界,1951年成立的Elsevier 早在1962年就着手做电子数据存储,1992年竟然拿出全年营收的36%(总计6 亿英镑)创建信息集成平台[5],用现在的通用说法就是数据库建设。期刊的连续性出版为数据库的连续性存储利用提供了文献内容,而文献内容的连续性存储利用又为数据库的资源扩容更新和壮大发展提供了持续、长久的支撑。

也正因为期刊作为文献资源的被连续存储利用功能,才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的数据库资源存储量越做越大,文献价值也得到了滚雪球般的开发利用。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不断壮大后,又通过反哺的方式加快提升了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内期刊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劲东风,真正做到大放异彩,真正做到不朽!

[1] 石峰. 中国期刊业路在何方[J]. 传媒,2013(10):10-12.

[2] 自然出版集团与施普林格合并[EB/OL].(2015-01-16)[2015-01-2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1727.shtm.

[3] 董燕萍. 约稿的技巧和感悟[C]// 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执委会. 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35-339.

[4] 尹玉吉. 期刊概念流变及其定义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64-68.

[5] 隅人. 相看两不厌——也说互联网与期刊融合发展[J]. 科技与出版,2014(9):4-7.

(作者单位系《今日科技》杂志社;本文摘自《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稿源期刊数据库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声 明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期刊问答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