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应该成为精准扶贫战略重点

2016-11-09 22:25文新良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政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减少了7亿,但是我们仍然有7000万人口处在贫困当中,而且这些人是脱贫难度最大的。 “中共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成为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社会保障能力比较低下,国家经济实力相对有限的社会背景下,扶贫任务更加艰巨。贫困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历史贫困的代际遗传。精神贫困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教育扶贫能够首先解决家庭的精神贫困,并且为家庭的彻底脱贫带来巨大的希望,所以政府应该将教育扶贫当作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十八洞村位于国家划定的连片贫困地区武陵山片区中心地带。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口号。习近平心系扶贫工作,随后又对扶贫工作做出了分别做出了“决不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构建的治理格局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 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等一系列指示,并且回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的效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1 扶贫任务艰巨,贫困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截止到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仍然有7017万人,约占我国农村居民的7.2%,占世界贫困总人口数量的10%。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且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1978年7.7亿贫困人口相比,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政府成功让7亿人脱离贫困。剩下的贫困人口是脱贫难度最大的人群,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阶段,根据十三五规划扶贫方面的指示,我国在未来五六年时间内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纵观人类社会发生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贫困不仅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还会催生恐怖主义和社会刑事案件。从本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都是因为国家权利高度垄断,财富分配不均导致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从而让底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弥漫,民众接受了一些极端思想和组织,导致社会政局不稳,最后导致恐怖主义乃至战争的发生。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争而大量涌入欧洲,造成了欧洲多起治安性事件,甚至发生了恐怖袭击。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社会暴力事件,贫困也是导致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在物质基础满足生存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去发展、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追求更高的生活层次,所以消除贫困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 贫困的根源在于精神贫困,教育扶贫应该成为扶贫工作的战略支点

导致贫困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既有自然资源太恶劣不适合居住的情况,也有城乡差距变大,财富分配体系不公等原因。从理性上分析,导致剩余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直接原因是贫困地区缺乏合适的产业,也缺乏相应的资金,但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信息闭塞,思维僵化,见识有限。也就是贫困地区教育落后、贫困地区人民精神贫困。因此即使有了好的项目,有了必备的资金支持,扶贫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当前政府普遍采用扶贫的办法是产业扶贫,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确实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精神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的方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使得贫困地区农民受到伤害。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贵州和云南的一些地方政府引入企业发展林业,企业以一定数额的资金租用农民的林地。企业在林权证拿去做贷款抵押后就没有再投资,当企业不再进行开发的情况下,农民只能拿到很低的土地租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能对自己林地进行开发,也没有机会在林业企业上班赚钱。如果农民的意识、思想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就很难产生具备市场意识的农民企业家。在农业产业经济回报率不高,资金周转时间长的背景下,非当地企业沉下心来发展农村的动力有待考量。建设新农村,让贫困人口脱贫最可靠的办法是一定要让尊重当地农民意愿,培养若干数量层次不等、种类各异的农村企业,培养若干具有市场意识,扎根农村的农民企业家,因为他们的父母、亲人、社会关系都在当地,又对当地的情况最熟悉,这种企业自然也就是最有生命力。但是这种企业、企业家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

现在农民背井离乡去奔波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教育的萎缩,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放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这样大大增加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许多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如果乡村小学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广大农村地区的家长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花费那么大的代价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在扶贫资金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家里能够出一个大学生,还能极大地增加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能够提高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文化水平,能够开阔整个家庭的视野。而且乡村小学承载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延续“乡愁”的使命。把人口留在农村还能避免大城市的拥堵,减少城市病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3 小结

因此,应该把教育扶贫当成精准扶贫的战略支点,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技术扶贫,教育扶贫,这不仅仅能够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极大地减轻贫苦地区农民的经济负担,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文新良,现为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