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的探索

2016-11-09 23:42韦华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韦华

【摘 要】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服饰品,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审美喜好,而且倾注了设计师的心血结晶,如何提高设计品位,使大多数消费者给予认可和支持,是广大设计师们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培养服装设计师的摇篮,更应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设计出更加出色的服装作品,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论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以期将教学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93-02

服装设计专业是讲述服装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时刻把握潮流脉搏,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服装,最终能够引领时尚潮流,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愈发严苛,普通的设计很难满足大众的口味,这为服装设计教学增加了难度。高校应根据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制定科学的改革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早日成才。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为最终的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依据,企业在考察人才时往往将其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理论知识则相对次之,所以高校设置的服装设计课程应将理论和实践课程置于同等地位。然而纵观高校的课程安排不难发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学生说起理论知识滔滔不绝,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入手,而且现有的教材版本过于陈旧,与当前服装产业的发展严重脱节,学生的能力因而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落后

在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复述教材内容,让学生将重要的知识点标出并记忆,很少采用案例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频率普遍较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师生间的距离不断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

(三)缺少实习基地

由于资金有限,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在校内建设服装设计实训基地,学生只能到企业中实习,积累经验。然而有些高校没有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既缺少企业的资金支持,又不能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学生的实习面临难题。高校与企业的交流甚少,对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缺乏了解,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仍需要重新学习,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企业也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如果实习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学生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材料、色彩、款式的识别和搭配,品牌策划与设计,CAD制图,成衣效果展示等等,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绘图软件进行服装设计和造型。因此,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之前,应该派遣教师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企业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培养。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将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人才培养目标也能够更快地实现。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用于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企业也可以优先从高校中选择优秀学生,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校内讲座,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服装生产成果,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或者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订单式的教学方案,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讲解服装设计的理论课程时,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服装设计的精髓。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比如说让学生自由形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根据教师的喜好为其设计服装,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选出最佳小组。通过创建合作和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四)重视信息收集和传播工作

服装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就是设计出时尚、美观大方的服装,可以说,服装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创新能力。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时尚服装报刊,多浏览服装设计网站,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让学生现场参加一些服装设计展览秀,学习服装设计理念。

(五)增加实践环节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大多在一线生产岗位,理论知识的作用被不断弱化,实践能力急需得到快速的提升。根据学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应增加实训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高校可以在每个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为期两周的实习,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在工作岗位上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习后要书写实习报告,说明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高校也要将学生的出勤率和平时表现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对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依托,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的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小亮,刘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思考[J].山东服装经济,2012,(8):56.

[2]郭雪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2,(4):174-175.

作者简介:

韦 华(1974-),男,梧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