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车站保护再利用的方法初探

2016-11-09 08:04袁梦霄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火车站

火车站建筑是反映城市历史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保护再利用城市的老火车站建筑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文章浅析我国老火车站现状,分析其改建再利用模式,并结合石家庄老火车站现状进行探索。

【关键词】火车站;保护再利用;标志性建筑

1 我国老火车站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对策

1.1 我国火车站的现状调研

一个城市的火车站建筑,往往是这个城市建筑文化的缩影。老火车站作为省会的枢纽,带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中老火车站因改造被拆占62%,因战争摧毁占6%,因建设较晚的占17%,而保留下来的仅占15%,其中,成为保护遗址的占40%,改建再利用的仅占60%,这样的比例直观的反映出我国对于旧建筑改建再利用的实施率。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客流量的增加,绝大部分的省会枢纽火车站都经历过3到5次的大规模改造。所谓的改造,无疑就是“拆旧建新”,无论是火车站还是历史建筑,都是“推倒重来”式的“建设性破坏”。不仅如此,还有要建“复制版“老火车站的现象,我们要做的应该合理再利用资源,而不是盲目的效仿和新建。

1.2 我国火车站的发展对策

据统计,我国房屋建筑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如今我国逐渐步入高铁时代,火车站的发展将进一步面临新的考验。面对火车站需要再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出两点发展建议:

第一点是保护再扩建。如果由于老火车站所在位置相对于一线城市较舒缓,周围环境密度小,可以选择保护老火车站再扩建的原则。保护再扩建模式,即在原基础之上,保护主体建筑和基本样式不做改动,扩建部分风格与老火车站保持一致,达到新旧建筑相互协调、融为一体。第二点是改建再利用。大部分城市的火车站,尤其是省会火车站无法在原基础上保护再扩建,我们可以选择另择新址建造,老址改建再利用模式。而“再利用”与“保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再利用”强调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结合,应当在新时代充分挖掘其价值,重新注入新生命,进行有效利用,使其在当今时代中获得重生,达到成功的功能转型。

根据周围环境和老火车站的自身条件,经过功能的改变获得新的存在价值。老火车站改建再利用大致分为文化类公共建筑、商业类公共建筑和景观类公共建筑三种模式。例如香港铁路博物馆则是旧大埔墟火车站原址改建而成的,规模虽小,但是一座风格独特的金字顶型中国传统建筑。东京火车站万世桥,则改建为大型商业空间,空间内的展廊和凹室被用作商店、咖啡屋和餐厅。而老火车站改造不仅可以单一的改造站房,也可以连带周围的特色景观一起改造,可以根据铁路或基础设施形成“带状”区域,多改建成文化游园,户外博物馆等景观类公共建筑。任何形式的改建再利用不仅使老火车站本身存在其新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2 石家庄老火车站背景分析与改造再利用探索

2.1 石家庄老火车站背景分析

石家庄老火车站位于京广、石德、石太交会点,站房总面积13600平方米,于1987年正式开通使用,2012年石家庄老火车站正式退役。老火车站周围交通线路繁杂,路网密度较低且不成系统,功能布局是以老火车站为中心,周围布置有传统商业区、普通居住用地、公共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建筑等,且没有相应的开放景观空间。

老火车站向北350米左右是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纪念馆东侧不远处是正太饭店,是石家庄现有最早也是唯一的法式小洋楼,再往北90米是石家庄人民英雄解放纪念碑,再往北80米是大石桥,建于1907年,因用大石方块修砌而得名,石家庄也因此桥分为桥东桥西。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凌乱的分布在老火车站以北地带,且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再利用,没有形成完整的文脉体系。

2.2 石家庄老火车站改造再利用探索

老火车站整体建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50米,包括主体建筑南、中、北三个大厅及售票厅和其他附属建筑。规划局暂定改建为铁路博物馆,但综合周围环境、历史遗产、和缺少宜人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可以老火车站作为“起点”向北结合散落的历史文化建筑形成“带状”公共景观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地带,形成石家庄历史文化中心。下面从4个方面探究对石家庄老火车站改建再利用的优势。

首先,拥有良好的步行体验空间。石家庄有长安公园、平安公园、欧韵公园等大型的公共景观空间,但是结合老火车站等老建筑和文化遗迹的景观类公共建筑空间并没有。创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在老火车站南侧设置交通转换点,以老火车站为“起点”打造点连成线的步行体验空间。其次,可增加游人的空间趣味体验,结合五大建筑景观点和老火车站和解放纪念馆两大室内景观点,外部可再设计一些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等开放景观,吸引更多的游人了解石家庄的历史文化。再次,可维持历史遗迹的协调统一。分析老火车站改建在整体景观空间的作用和价值,不仅新旧建筑做到协调统一,也使整个“带状”景观空间做到协调统一,从建筑色彩、材质、细部、公共构筑、布局方式等方面,达到整体平衡。最后,可舒缓人流和交通。在城市中心设置结合旧建筑群的公共景观带,不仅可给人们带来游玩、欣赏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舒缓周围复杂人流和交通,同时也可赋予街区新的特点,给街区带来多样性和发展的活力。

3 结论与思考

老火车站是城市建筑文化的缩影,应理性面对其改造规划,多方面分析思考,首先尊重老建筑的真实性,其次在对老火车站再利用的过程中,形成“资源——建筑——循环使用建筑——循环再利用建材”的物质闭路循环过程,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保护再利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林平.建筑遗产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3(06).

[2]张琨,任家瑜.国际大都市建筑文化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2010(12).

作者简介

袁梦霄(1993-),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现为青岛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建筑艺术与空间设计。

庞峰(1971-),男,天津市人。现为青岛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艺术与空间设计。

阎娜(1984-),女,山东省烟台市人。现为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33

猜你喜欢
火车站
火车站凶案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
繁忙的火车站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既有火车站改造——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你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