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理系统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10 03:25孟小燕谭昌菊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8期
关键词:输液液体管理系统

孟小燕,谭昌菊

(铜梁区人民医院:1.手术室;2.护理部,重庆402560)

输液管理系统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孟小燕1,谭昌菊2△

(铜梁区人民医院:1.手术室;2.护理部,重庆402560)

目的探讨输液管理系统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住院的输液患者1 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在科室是否使用输液管理系统分为输液管理组(n=563)与常规组(n=579)。通过评估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输液不良事件,比较两组的输液管理质量。结果输液管理组在护士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及输液不良事件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住院患者的输液管理质量。

管理信息系统;输注,静脉内;整体护理

输液是临床护理中一项最基本的操作[1]。随着平均住院人次输液频数的不断增加及用药种类增多,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时存在的输液风险也增多。部分患者甚至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外周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医疗总费用,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2]。因此,有效地进行输液管理势在必行。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是一套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输液管理平台。该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输液方式的基础上,应用自主知识产权,首创了全新的输液管理模式,实现了输液的集中监控、量化管理和规范服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输液环节质量,解决了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焦虑和烦恼,提升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本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有7个临床科室使用了输液管理系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本院骨科、神经内科等14个科室收治的1 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在科室是否使用输液管理系统分为常规组(579例)和输液管理组(563例)。常规组患者中男319例(55.1%),女260例(44.9%);平均年龄(56.1±1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11例,大专及以上168例。输液管理组患者中男308例(54.7%),女255例(45.3%);平均年龄(55.6±14.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97例,大专及以上16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整体护理方法

1.2.1.1常规组未使用输液管理系统,主要由陪护人员或患者参与监控输液,以按铃呼叫等方式进行输液过程管理。

1.2.1.2输液管理组使用输液管理系统。(1)设计原理:病区输液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输液的信息(如点滴速度等)由传感器通过无线网传输至输液管理中心,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报警处理指示,最终发送至护士手持终端。(2)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主要由输液终端、中继器、监控台3个硬件部分组成,并配有输液监控管理系统和加密系统2套软件。主要功能是集中监控和管理一个病区内多例患者的输液信息,实时准确地掌控输液过程中流速,留置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输液液体余量、定量等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分级和排队,实时发出可闻可见的提示和呼叫。对每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护理等级、过敏史、饮食、床位分配等)进行录入、储存、编辑、查询和备份。(3)具体操作方法:当护士为患者完成输液后,即将输液器与输液终端连接,手动调节好点滴参数,并启动输液系统。将患者的信息(如住院号等)输入监控台的监控中心系统中,此时终端将显示该患者的输液速度、余量等。若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如空气阻塞、输液导管折叠、输液完毕等,系统将会自动报警,此时责任护士能立即进行处理,继续恢复输液或拔管[3]。

1.2.2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工作效率:主要观察无目的往返时间、往返次数;(2)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3)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未及时换液体、漏输液体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性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输液管理组无论是护士更换液体往返次数还是无目的往返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

表1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常规组输液管理组无目的往返时间(min)11.3±2.1 5.5±0.9 4.21<0.05 n 579 563 t P --往返次数(次)12.3±2.2 3.7±0.7 3.10<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85.8%,低于输液管理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输液管理组未发生未及时更换液体,且无漏输液体;而常规组发生未及时更换液体11例,漏输液体17例。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输液管理系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研究报道,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约有95%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且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有70%与输液有关[4-5]。近年来随着患者输液量、输液通路数增加、病房对输液泵的使用日益增多,护士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因此输液差错也随之上升[6]。输液管理系统实现了住院患者信息的综合采集与加工分析,并通过医院门户系统将各个信息化应用实现有机结合,符合现代医疗环境的需要[7]。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护士耗费大量时间核对患者信息、核对医嘱、转抄医嘱及记录输液信息,如输液瓶次、输液中的输液故障、输液次数等[8]。大量的统计工作降低了护士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而输液管理系统可实现输液各个流程均能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使转抄医嘱等工作平均用时显著缩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液管理组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往返次数和无目的往返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常规组。原因是常规组有时可能会有几个护士同时处理一个突发情况,而输液管理组护士手持报警终端,能准确处理一个情况[9],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护士重复劳动,节约人力成本;也可能是输液管理组通过对患者液体情况的监控做到了心中有数,能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例如,在输液管理组中,患者液体即将完毕时会发出语音报警,但此时余下的液体仍能维持几分钟,这就给责任护士充足的时间,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在未使用输液管理系统的科室中,部分患者直到输液完毕才按下呼叫器,当护士来更换液体时,护士有可能还要重新排除输液管中的空气,甚至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导致针头阻塞,需要重新穿刺。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因此智能化输液系统的应用为部分护理工作带来了现代化的革新与进步,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环境。

3.2输液管理系统优化了输液流程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输液管理系统简化了患者的输液过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液管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3.8%,高于常规组的85.8%。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如出现漏针、需更换液体等问题时,常规组护士可能不能及时应答患者。而对于输液管理组的护士可在输液的任何地点使用移动终端接受呼叫,及时处理患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护士可以对每例患者的输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可在患者按铃前及时拔针或更换液体[10-11],从而避免了患者及家属的大声呼叫,有利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此外,由于输液管理系统的使用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可以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患者,投入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中。患者得到了实惠,对住院部及医院的满意度极大地提高[12-15]。此外,由于输液管理系统使护士可以通过终端了解全科室患者的输液情况,做到掌握每例患者的输液情况,能准确、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突发情况,避免了因患者肢体移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引起的液体外渗、输液管中出现气泡和静脉血回血阻塞针头等现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忧虑,有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3输液管理系统降低了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了输液质量输液是一项护理工作,有研究报道,在整个护理安全因素中,输液占第1位[16]。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与正确性至关重要。输液管理系统设置了查对控制程序,可以通过患者的住院号自动完成患者信息的匹配,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发生11例未及时更换液体,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液体输完时,巡回护士未及时发现或同时有数位患者进行呼叫,由于人力资源不够,不能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处理。而输液管理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未及时更换液体,主要是因为输液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输液进程,让责任护士做到心中有数,在患者未呼叫前就可以及时为患者更换液体,同时在液体将要滴注完毕时,系统会进行语音报警,再次提醒责任护士进行处理。在漏输液体方面,常规组发生17例,而输液管理组未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常规组护士在未输的液体上签字,而交接班时未讲明。由此可见,静脉输液管理系统能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安全中的不良因素。

输液管理系统能准确控制输液速度,提高输液质量。在临床输液时,护士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设置滴注速度,成人一般为每分钟40~60滴[17]。但临床上有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需要匀速注入,输液滴速过快或过慢均会对患者造成危害[18],输液管理系统不仅能按照药物性质设置滴注速度,还能实时监控莫菲滴管,若出现速度改变,护士在移动终端或护士站主机上能立即收到报警信号,从而及时处理。同时当发现针头阻塞、输液管有气泡等安全隐患时,护士也能立即收到报警,从而及时处理输液异常情况[19-21]。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电子信息管理,使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得到提高,资料不易遗失,便于进行回顾性研究及资源共享,可以随时查询和提取。综上所述,输液管理系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输液质量。

总之,本研究证实了输液管理系统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输液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主要因为其结合了互联网与语音报警功能,让护士在工作中能全面掌控患者液体情况,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本研究选取了14个应用与尚未应用输液管理系统的科室,由于各科室患者病情差异,输液治疗的方式及每天的液体量也会存在差异,可能会对研究的结论有一定的影响;(2)目前只是针对部分科室开展了输液管理系统,下一步需要在全院开展该系统,以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效果。

[1]Ingram P,Lavery I.Peripheral intravenous therapy:key risk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Nurs Stand,2005,19(46):55-64.

[2]朱建英,张玲玲,韩文军,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3-155.

[3]刁惠民,詹宪凤,季兵.静脉输液监控系统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73-74.

[4]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1-30.

[5]康丽艳,刁惠民,齐艳.静脉输液监控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106-107.

[6]孙玉姣,冯玉玲,庄丽梅.应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管理策略改进安全输液品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31-834.

[7]肖蕾,张丽杰.输液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的应用效果分析[J].人民军医,2014,57(9):1035-1036.

[8]黄莹,徐立群,潘晓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液监控系统在病区输液闭环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2):55-57.

[9]宋宇,翁新武.一种智能化输液监控管理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4,37(3):114-116.

[10]肖云珍,傅慧敏,郭华燕,等.移动输液系统在儿科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6):157-158.

[11]陈芝薇.移动信息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143-145.

[12]吴从解.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6):106-107.

[13]张志娟,佘燕萍,何钻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8):58-61.

[14]徐丽芳,莫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童医院特需留察输液区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4):162-163.

[15]王颖,陈淑琴,楚立云,等.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73-74.

[16]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6-20.

[17]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B):15-17.

[18]赵文,张展,房华.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3):75-76.

[19]胡琨.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与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979-980.

[20]龚萍,陈传英,孟爱凤,等.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8):14-15.

[21]王连芝.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6):461-463.

Application study of infus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holistic nursing*

Meng Xiaoyan1,Tan Changju2△
(1.Operating Room;2.Department of Nursing,Tongl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256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us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holistic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 1 142 inpatients with inf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infusion management group(n=563)and conventional group(n=579)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department using the infus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working efficiency,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infusion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infusion management qual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infusion manage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nurse working efficiency,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infusion adverse eve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0.01).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usion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s the infusion management quality of transfusion in hospital pati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Infusions,intravenous;Holistic nursing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8.006

A

1009-5519(2016)18-2800-03

重庆市卫生局面上项目(2014-2200)。

孟小燕(1982-),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E-mail:965943797@qq.com。

(2016-06-14)

猜你喜欢
输液液体管理系统
液体小“桥”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层层叠叠的液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