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狗包弟》为例谈七段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16-11-11 00:48刘永林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教学法课堂教学

刘永林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办法。将教学设计为七个环节,使之成为有节奏的课堂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小狗包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从这篇课文教学中可以总结出七段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七段式 教学法 《小狗包弟》

一、七段式教学法的理论解读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办法。教学开展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要有层次性、逻辑性和鲜活性。在课堂问题解决上要有集体讨论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的问题;要有“想”的问题和“做”的问题。这样才符合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教学设计为七个环节,使之成为有节奏的课堂。

一是课前一读,让学生随机选文朗读,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把学生上课状态“活”起来。先接触作家要先做背景介绍。二是问题一的解决,这个环节主要由老师进行讲解,给学生整体认知打下基础,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铺垫。三是问题二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解决,因为当课上到这个环节学生开始疲劳,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动一下,使精神活起来,同时解决教学内容。四是问题三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五是问题四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动手完成的问题,使学生从思考中转到动手中,形成能力。六是当堂及时练习巩固,给出课后课文延伸思考,作为作业完成于《课文反思本》上。七是留一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安静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以《小狗包弟》为例谈七段式教学设计

材料一: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看见八具尸体。”

材料二:1966年8月24日作家老舍先生在连日遭到毒打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在夜间投湖自尽。在动乱的“文革”十年间,人的生命如草芥,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亲近的小狗也难遭劫难。

(以小狗为核心设计问题链)

问题一: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学生找,老师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线索有个清晰概念。)提示:a.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b.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c.拍摄包弟的镜头。d.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e.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总结特点是: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点明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一家人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问题二:文章题目是《小狗包弟》,却以另外一个小狗与主人的故事开头。请大家将文中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对比一下,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小组学习,形成成果,学生讲述,老师点评。)提示:相同点——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说明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问题三:“您的小狗怎样?”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怎样出现的?在这三次问话里作者的心情如何?(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提供参考:1.日本女士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时问起,当时包弟很好,作者心情很愉快。2. 1962年作者生活幸福,心情的幸福感让他觉得有人问他,这是生活幸福的写照。3.“文革”开始,小狗和作者一家遭难,作者失去了小狗,于是猜测日本作家的再一次提问,心情悲痛沉重。

问题四:作者面对包弟的遭遇,不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自己独立完成,锻炼从课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问题五:关于作者对小狗处理的整件事,你能谈谈感想吗?学生交流后,教师自我明确:作者感情波澜起伏。与包弟亲密交往时很欢快;“文革”来临,又不知道怎样安排包弟,感到忧虑;刚送走包弟时感觉很轻松,之后又心情沉重,陷入良心自责和对包弟的歉意中。

问题六:作者为何要以一条小狗反映“文革”的现实?你能从小狗视角写一段反应当时它的所见所想的文字吗?(课后思考,完成于《课文反思本》上)学生完成后,教师自我明确:狗犹如此,人何以堪?1.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的权利。2.连一只小狗也无安宁之日,更突出:文革对人性的毁灭性践踏。3.小狗和作者经历的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小狗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心灵历程。写小狗是实,写心灵是虚,写虚以写实为基础。

三、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可以起到一定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但它还有很多弊端,如问题是老师设计的,不符合新课改问题的随机生成性,问题的设计怎样囊括所有教学内容,教学量过大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美]艾玛·麦克唐娜戴安·赫什曼.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郭克勤,姜野军.注重教学问题呈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J].北京: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2).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课堂教学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