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2016-11-11 02:41曹玲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曹玲

摘 要: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文章认为,教师只有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一般型 骨干型 经验型 专家型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中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通过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三)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学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宽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积累大量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创造新知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的步骤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3.教学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掌握反思方法。

1.内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

2.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

三、教学反思效果

(一)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育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并会主动寻找新的思想与策略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

(二)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可能。

教育绝非像学技术那样简单,它是一门艺术,单靠某种“一二三四五”排列出来的所谓策略,一定不能够让它绽放出艺术的绚丽和丰满。因此,教育需要研究,全方位的、高意蕴的研究。而教师的反思,恰恰就能够实现这种研究。

(三)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品质。

就像是植物的成长一样,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职业成长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下,更侧重对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是一种以外因为核心的成长理念。

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系统的反思,可以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可以让教师站在自己之外,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自己本身,更深刻地洞悉自身的主体力量。也就是说,教师有了“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可能,有了成长的尊严和动力,有了成功的自信和力量。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教师的发展就有了行动的张力,辛苦就不复存在,埋怨就会即刻消失;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反思就会成为习惯,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就会成为教师的内在品质——无须强迫,就能自发出现。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浅析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