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律动的风

2016-11-12 02:17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友人

郑 烨

匡山,律动的风

郑 烨

从古镇梅川出发,向北十余里,一路视野开阔,偶见一两处凸起的山包和慢坡,其状不惊。大别山绵延千里,到达滨江的武穴境内,其势渐微,频添了许多的柔美。

舒缓的惬意来不及更多地享受,一座大山就横到了眼前。大别山南,余脉多呈南北走向。此山却横亘东西,如一条苍龙,卧霸蕲黄大地,又似一道天然巨屏,截住大别山水南倾的所有灵气。同行友人介绍,此即匡山,亦名横岗山,乃武穴大地之北倚。

新修的柏油路直通山腰,仍不失曲折陡峭。向左转,上陡坡;向右转,上陡坡;连续左右转,连续上陡坡。蜿蜒个把小时,车到桃树岭就停下了。上主峰的亦是水泥路面,宽不过三米,依山环绕,一边巉岩兀立,一边万丈深渊,加上有施工车辆进出,行人至此,莫不触目惊心。

山脊狭长,南北不过数丈。山南石壁间,劈一条小路,直通峰顶。路左是一如斧削的绝壁,让人不敢探视。我们顺着右边的石壁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春日的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走不出百米,就气喘吁吁汗渍微微,大家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友人提议稍歇片刻。

我们放开胆子,驻足绝壁边。山脚是水平如镜的梅川水库,山水相融交错,尽现重湖叠巘。阳光的照射,水面不时闪出星星银亮,一派水色天光。一片葱绿之外,是漫天耀眼的金黄,数万顷油菜花在明媚春光里,绽放出匡山脚下最靓的色彩。金黄本是秋的颜色,绽放在春日的金黄,是否昭示着更丰收的希望?

青山、绿水、黄花,三三两两红顶农家楼舍,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图画。大别山美景不少,但集高峰与平川一地、融青山与秀水一体、得黄花与春日争妍的实在不多。既有山的雄奇险峻,又有水的阴柔妩媚,还有花的热烈娇艳,匡山无疑是美景中的胜景。

一阵清风吹来,氤氲着水的湿润,夹杂着花的芬芳,渗透着泥土的清新。大家纷纷站直身子,闭起眼睛,仰起面庞,任清风撩起衣衫,吹乱头发,拭去行走的燥热,拂去旅途的劳顿,感受春天的生机。

匡山的风,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武穴原名广济,旧有千佛之国美誉。广济城设梅川,自是鄂东千年古邑。天下名山僧道多,与梅川近在咫尺的匡山,自然成了道家修行僧人卓锡的好去处。

北承大别群山之灵,南汲大河浩荡之气,隋前匡山即为道家圣地。隋初,司马道信进山出家七年后,礼师禅宗三祖,得传衣钵,尊为四祖。佛教在此落地生根,有“庙宇七座,殿厢塔室七十余间”。匡山亦被尊为禅宗第一圣山。

朝天柱峰拾级而上,沿路寺庙道观林立。地藏寺、云盖寺、林隐寺,雕栏玉砌,真武殿、药王殿、玉皇殿,古色古香。每一处建筑里,不是佛音袅袅,就是道乐飘飘。还有许多正在进行中的修缮,其场景远远超过唐时“庙宇七座”的景象。

一山两教,同地双修。信佛也好,修道也好,最终目的还是一个,积极向善。宗教是一种信仰,因为有向善的信仰,人们就有不屈的坚韧,就有前行的力量,医道同源、禅武一体的思想也得以让人们接受。信仰得到寄托,宗教得以光大。佛道因匡山而兴,匡山因佛道而名。

从玉皇殿出来,站在一片卖香烛的摊点前。店主搬出凳子招呼我们坐下喝水。我忙说,我们不烧香。店主一笑,一口武穴话说,不买香烛也歇会儿,下山路走得更累。瞬间,我想起了多年前在省内某知名道场,香烛摊前最多的一句话是“不买快点走人,莫挡我做生意”,就是进了大殿,不朝功德箱塞些人民币,拜佛都没人给你敲磬。

店主只有三把凳子,我们一行有五人。对面店里的女主人瞧见,说她那还有。听口音她是蕲春的。闲谈我才知道,匡山襟连蕲黄广,天柱峰外东为黄梅地界,南为武穴辖区,北为蕲春属地。鸡鸣三县,叶落三地。三县人民在一起,其乐融融,生活安定,就是这山上的寺庙,也是三县共同建设的。

坐在玉皇殿前,松风阵阵。松风里有福地洞天的清幽,有抱朴含真的平静,有梵音禅韵的安宁。而这些,皆因有三县人民的和谐相处。有和谐熏风,一山两教始得共荣,人民生活才能安逸。

通天河是一处长约两公里的山谷,上游狭窄陡峭,下游平缓开阔,从主峰茂密林间涌出一股清泉,沿着光滑的石壁如脱兔般渲泄而下,形成三道壮观的瀑布,到了谷底,又汇集成一汪静谧幽蓝的深潭,如处子般安宁。

深水潭边,旅游步道和防护栏杆已经建成,下游的亲水平台也完工大半,堤边刚刚种下的各种苗木,长出了三五片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颤颤栗栗。一旁空地上一面大招牌,一行红字标明是西游记主题园区。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任荆王府纪善。荆王府地处匡山北麓。闲暇时间,吴先生也为匡山秀美风光和佛道文化所迷,常到此间游走,故而匡山一带的许多地名和民间传说故事被他写进了书中,通天河便是其中一例。

友人是武穴市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他向我们介绍,除了硬件建设,这里还要开发一个以唐僧师徒大闹通天河的娱乐节目,让游客亲身体验降妖除魔、扶弱济善的乐趣,将其打造成景区旅游的特色项目。

武穴是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见长。现在也要做旅游了?

是的。友人一笑,信心百倍地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匡山排名还在庐山之前。但因宋初避太祖讳几度更名,致使匡山一时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要整合匡山资源、挖掘匡山文化、光复匡山形象,叫响禅宗圣山品牌。

言罢,友人又驱车带我们到层峰山看峡谷溪流,到一尖山赏高山竹海,到太平山观花果山美景,拜四祖修行处,谒鲍照读书台,品尉迟恭游山碑文。此些景点,均为匡山所属。一处景点,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火热的建设战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上下忙碌,勃发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无限生机。

回到匡山门楼,天色渐晚。落照悬在天际,映红云梦烟霞。习习凉风,掠过苍翠的山岗,传来林隐寺悠长的暮鼓。声声鼓点,犹似奋发崛起的铿锵旋律,奏响匡庐齐秀的精彩乐章。

郑烨,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当代》《长江文艺》《长江丛刊》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40万字。曾获《长江丛刊》2014年年度小说奖。现供职黄冈文联。

猜你喜欢
友人
致友人(组诗)
友人以“鲐背”见贺,有作
《戏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书法
《友人伤足有赠》
郭沫若为加拿大友人云达乐题词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火烧衣裳
你就永远新吧!
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