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续的“三问”——写在黄光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2016-11-12 07:48周均清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问城市规划医生

周均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待续的“三问”——写在黄光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周均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接到催稿子的信息,我内心其实充满了矛盾和不安,要落笔写回忆先生的文章,对我而言,确实是要翻越心底的一个坎,而这个坎,埋藏在心里已经十年。

大约在十年前比现在还稍早几个月的时间,先生因为春节前后全身瘙痒和随后日益严重的黄疸入住新桥医院。几经周折,医生建议迅速住院。入院后,先生几乎把工作搬到了病房,只要精力可济,便开始修改完善书稿。我当时已经在湖北的一个城市工作,得知先生住院的消息,在2006年五一前后,赶回去陪伴先生,陆陆续续在医院度过了两个多星期。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这两个星期,正是先生在得知所主持的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关于城市规划学术思想总结最关键的时候。在多次询问主治医生关于先生病情后,医生闪烁其词的话让我隐隐感到情况不妙,但面对充满激情和乐观向上的先生,我没有办法相信医生的弦外之音。医生的建议加上先生超乎异常的急迫感,促使我内心深处开始留意先生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想法,希望能够和他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当时的我其实内心已经对先生的健康状况做了很多种假设,只不过这种种假设,我并没有对师母和其他家人提及,而是默默的把种种担心,化成了一种幻念,总是寄希望于医疗技术,还能给我们一个奇迹。我也默默的把这种种假设,变成一种无言的倾听,让先生自己来讲述历史,讲述思想,讲述遗憾。在这宝贵的几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先生谈笑风生,乐观而向上;偶尔悲伤,更多激昂;时而消沉,更多对未来的向往。先生在打趣中回忆重庆建院的诸多往事,在激昂中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悲伤中回忆老来丧子的切肤之痛,在遗憾中掰着手指头数落自己还没有完成的作业。印象中,先生还不止一次且不乏幽默的回忆自己当年被批斗的“黄粱美梦”的全过程。

现实是残酷的,我心底里的这种幻念让我不太相信医生的“判决”,以至于固执的相信先生一定会好起来,而这种执念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种遗憾,一种无法回避和回忆的遗憾。细细想来,尽管自己内心深处试图和先生去交流,而碍于场面,我仅仅做了一个倾听者。现在回忆起来,先生在和我的交谈中,谈及往事、人生、家庭和专业,这分明是一个老人在有意无意的总结着自己风云数十载的人生,而我只有汗颜,没有能够珍惜和先生独处的时间,没有能够完整的记录先生的言谈,只是简单的认为先生是为了打破我们之间的沉默而主动寻找话题。在先生去世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每每想起此事,内心就无法原谅自己那时的简单和轻率。

先生随后病程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2006年国庆前夕,我带着妻儿一同回到重庆,见到了在重症监护室的先生,先生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只能用铅笔写字和我们交流。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先生艰难的和我笔谈,询问我的家庭、孩子及工作的状况。离开前,先生突然欠身拉着我的手,异常艰难,嘴唇颤动,不顾手中的铅笔滑落,只是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眼含泪水,欲言又止。

先生在2006年辞世前和作者的笔谈片段,口不能言,仍心系他钟爱的城市规划与建设the conversation segments by writing with Professor Huang Guangyu

尽管先生的离开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事实。要知道,目睹一个充满斗志和乐观向上的老人从斗志昂扬走向生命的终点,其实是一件让时间变得异常难熬的事情。

时间,或许可以做出最好的诠释。

十多年来,先生的离去不仅没有被人逐渐忘却,先生的洞见反而愈久弥新。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的概念在当前的学术界已成共识。十年间,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城市规划问题早已不是拘囿于单一学科的综合性话题。城市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城市社会经济问题的错综复杂已经超出了当前城市规划教育的单一认知边界,我们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确实是如此的捉襟见肘,行政化、学院化和理想化的学术思维无所不在,无论是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发展还是规划的实践与管理,急功近利无所不在,自以为是比比皆是,理论结合实践和独立的创新性见解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这不由让我想起先生在新桥医院住院的那段时间,反复和我探讨的3个问题:

“城市生态问题研究不是简单地用几张纸叠加分析一下生态因子,写几篇文章,而是要预见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生态这个问题迟早会成为中国最头痛的问题。”(2006年4月11日)

“大家做的规划设计在你管的城市有用吗?会不会是一堆废纸?”(2006年4月15日)

“你说的数字城市,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城市水污染了,空气污染了,土壤污染了,古迹被拆了,出门堵车,进门闻臭,技术再先进,那还能叫城市?这个理论那个理论,不解决问题的理论都是狗屁理论。”(2006年4月20日凌晨)

简单三问,待续作答。

以此短文,纪念亦师亦父的黄光宇先生。

(编辑:李方)

Three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To Commemorate Mr. Huang Guangyu's 10th Anniversary

ZHOU Junqing

2016-10-08

猜你喜欢
三问城市规划医生
最美医生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医生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望着路,不想走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