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下肠置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

2016-11-14 09:25李文伟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大连116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胃瘫白蛋白腹部

李文伟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200)

无痛内镜下肠置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

李文伟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200)

内容提要: 目的:为有效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症状的患者,临床探究无痛内镜下肠置管进行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96例入院行腹部手术出现胃瘫的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在无痛内镜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治疗2周、8周后病患体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白蛋白指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恢复情况好(P<0.05),8周后两组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率为95.8%,对照组为85.4%,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结论:为有效促进胃瘫患者恢复,临床可在腹部手术后行无痛内镜下肠置管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快、恢复好。

胃瘫 疗效 无痛内镜 腹部手术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临床手术治疗应用于各种类型治疗,但术后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因素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胃瘫是腹部手术后由非机械性梗阻因素造成患者胃动力紊乱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1]。患者临床会出现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症状如餐后上腹饱胀、疼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中残留食物、胃液及胆汁,同时由于胃排空障碍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2]。此病持续时间长、病情反复、恢复缓慢,若无及时有效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疾病治疗、预后效果且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次我院临床观察无痛内镜下肠置管行营养支持的效果,发现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96例入院行腹部手术出现胃瘫的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19例,女29例,胃部手术27例、胆囊切除6例、结直肠手术13例、胆总管切口取石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4.8±6.2)岁;治疗组男19例,女29例,胃部手术27例、胆囊切除6例、结直肠手术13例、胆总管切口取石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5.0±5.9)岁。经检查符合临床胃瘫诊断标准[3],积极配合治疗有良好依从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用药物无相关禁忌症、明显过敏反应,经检查未发现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两组一般基线差别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包括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胃肠减压,使用促胃动力恢复药物纠正贫血、减轻胃肠道水肿等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滴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人体基本需求;治疗组患者使用2%5 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鼻咽部后,在无痛情况下经胃镜下插入鼻肠管,将营养管置于空肠内,同时每天输注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首剂量为每日500ml,2~3d后可逐渐增加营养液剂量,肠内营养液第1天输注速度为30 ml/h,在观察患者无不适后可相应增加速度至80~120 ml/h。为避免出现输注管堵塞,每天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次,同时为避免胃液潴留、防止酸碱失衡将胃肠减压所得液体过滤后,亦经鼻肠管输入回小肠内,每天回输胃肠减压液维持在800ml左右。

表1. 两组病患白蛋白指标变化情况(n=48)

1.3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2周、8周后病患体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情况,同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自制胃瘫恢复评测表进行调查;疾病治愈: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无出现。病情好转:患者疼痛、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有所恢复:病人腹胀、疼痛以及相关症状得到部分改善、缓解。病情无进展:病人恶心呕吐未改善,其他症状均无好转或病情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两组白蛋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2周后治疗组白蛋白指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恢复情况好(P<0.05),8周后两组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率为95.8%,对照组为85.4%,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见表2。

3.讨论

腹部手术后由于患者消化道结构出现变化,营养不良、胆汁反流、腹腔感染等情况造成机体胃动力紊乱,最终引发疾病,患者会出现餐后上腹部饱满、轻压有疼痛感,听诊会出现肠鸣减弱,同时胃管每天引流量在800~2500ml,行X线造影检查会发现胃部扩张、大量胃液残留。临床此病治疗多给予患者纠正贫血、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减轻胃肠道水肿、促进胃动力恢复等治疗,其中营养支持不仅为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保障机体各器官、组织能正常运行[4]。早期临床对会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滴注营养液,虽疾病治疗效果良好但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会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且长期静脉置管有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可能性,使治疗效果降低。近几年较为推崇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有效避免肠外营养支持所出现的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费用少、住院时间缩短,有学者研究发现胃镜插入过程能对胃肠道蠕动起到一定刺激效果,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5]。肠内营养支持使机体吸收完全有利于胃肌力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食物机械刺激会促进机体消化道激素分泌,使肠道结构、功能恢复[6]。

表2. 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n=48,例)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2周后治疗组白蛋白指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恢复情况好(P<0.05),8周后两组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率为95.8%,对照组为85.4%,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

综上所述,为有效促进胃瘫患者恢复,临床可在腹部手术后行无痛内镜下肠置管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快、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1]孙学良,蒋林哲,王兆永,等.无痛内镜下肠内置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5):439.

[2]张德波,严聪吉.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2):156,166.

[3]文刚,何磊,涂从银,等.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胃镜空肠置管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15-117.

[4]夏博,王斌,赵光忠,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72-74,77.

[5]赵栋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12-313.

[6]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3,35(24):2193-2195.

1006-6586(2016)05-0070-02

R656

B

猜你喜欢
胃瘫白蛋白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