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岗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6-11-14 02:11赵国睿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办公基础岗位

赵国睿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天津 300300)



浅析基于岗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赵国睿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天津300300)

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提升职业化办公能力为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就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改革。以提高职业化办公能力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层等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职业化办公能力;课程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应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占用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常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在飞速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国家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所以计算机技能作为中职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当大地改革。作为学校公共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例如对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操作以及安全维护、常用软件以及网络的应用、Word、PPT、Excel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应该是基于企业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并结合中职学生的性格与特点,在基于岗位能力与素养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岗位职业素养。

一.传统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学校的公共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部分学生都是把它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学习,没有把它作为专业技能一样进行实训,导致学完该课程后不会利用Word软件编辑文档、不会使用Excel分析处理数据,这些都是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因为企业中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部分工作都是靠电脑来完成。

除了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之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选择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相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知识与技能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硬件方面,还是计算机的软件方面,其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确实非常缓慢,远远不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所以,导致计算机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不能很快的被学生学习。使用陈旧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与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不相符合。所以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地更新,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二)教学内容过于笼统,过于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技能的模块性

在开学之初,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开始入门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第一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抽象、难懂,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如果一开始经讲解过于笼统的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模块性,使学生认为这门课是纯理论课,教学内容又非常的枯燥、难懂,毫无学习兴趣可言。因此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拒绝满堂灌的教学,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适用的、能学的、学得会、想学的知识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助学习,提高个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一个实例之后,学生按照教师所讲的操作步骤去完成实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长期下去,生就会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放弃学习,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教学实例知识单纯的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操作性训练,并没有结合岗位需求选择实例进行正对性的实训。在我看来,只有与企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才能够事半功倍,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

二.基于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应该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把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职业化办公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办公的流程,从实际案例出发,提高学生的办公能力和岗位素养,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总而言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文字处理、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及网络维护等四方面的能力。

从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出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其具体的改革如图1-1。

图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示意图

(一)基于企业岗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重新重合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具备自主学习的并具备日常办公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与开发性,对知识点可以进行二次的开发,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过教学内容的熟练,要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样式。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段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学习一年,是一门学年课,时间较长。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第一学期参照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筛选教学内容,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训练;第二学期参照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模块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体的教学内容见表1-1。

表1-1 岗位办公能力训练教学内容

(二)分析工作流程,模拟环境,采用案例、任务、驱动、分组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化教学

在充分结合不同的专业模拟工作情景的基础上,如何制订教学计划才能既让基础好、能力高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又能让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能掌握教学知识,是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分层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企业,培养自主学习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把变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实现“多手段教学”。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实训。只有这样讲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例如,对于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数控技术应用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产品使用说明书”、“会议备忘录”等案例进行情景教学;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制作“个人年度工作计划”“班级期刊”、“手抄报”等案例进行情景教学。通过专业案例的训练,使学生在情景中深刻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自主,提高学生的能力。

2.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和基础知识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差别的进行教学,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在教学的进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除此之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几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任务驱动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并提出带有明确目标要求的任务,然后将总目标划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到对应的任务中,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比如说,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等级考试的重要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等)划分到任务中。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任务步骤进行实训,简单、移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4.案例教学

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析、逐步演示,讲解案例所包含的技能知识。比如说“产品销售统计”案例,具有以下功能:根据产品的销量进行业绩排名,再根据业绩排名确定销售人员的销售奖金,统计公司每月每个人的平均销售业绩、制作图标等。

根据计算机操作员国家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设计了与企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应用案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参见表1-2。

表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案例表

(三)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

选择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考核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选择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试方式,选择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1.计算机等级考试

等级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实行考教分离,实行统一的命题,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统一的考试,并进行统一的阅卷,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与此同时,也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还可以促进教师更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好的考核手段。

2. 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职业资格认证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职业资格认证主要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采用考场上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该考核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也为将来的岗位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其中职班的教学效果显著。使用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职业能力认证作为考核手段,不仅得到了学生的重视,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职业办公能力,感受到岗位办公的基本流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了不同专业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大量的教学案例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一些基础弱、能力差的学生常常很难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使得如何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持续学习软件的方法并应用到日常办公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个人素质等为题还需要不断的摸索解决。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中要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苦熬了,这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based on Position

ZHAO Guo-rui

(TianjinDongliVocationalEducationCenter,Tianjin, 300300)

with cultivating students’ basic computer operating skills and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al working skills as the goal,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reform is conducted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ith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working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to rebuild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simulating real work situations, task-driven, case study and stratif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modular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s; professional working capability; curriculum reform

2016-05-05

赵国睿(1986-),女,天津市人,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G712

A

1673-582X(2016)09-0111-05

猜你喜欢
办公基础岗位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