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使用教材,让课堂再生精彩

2016-11-14 07:18豆进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白鸽等式鸽子

豆进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78-0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预设外的情况,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从而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有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在亲身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大胆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回避不成,反生精彩

一天,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教材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以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解答。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递等式,显得很突兀。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撇开递等式,重点使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口算出得数。这节课很顺畅地进行到尾声,全课总结时,我请学生提出感觉困惑的地方。这时,一位女孩怯怯地站起来说:“老师,课本上那两个等号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完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我犹豫了几秒钟,本想说下节课再讨论。可是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猛然响起:“老师,我知道。那是递等式。”我讶然,忙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我哥的书上看到的。”这时,看来回避不是办法,我连忙说:“请你来当小老师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好吗?”这位孩子很兴奋地用他不完整的语言介绍起递等式来了。此时,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小朋友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尽管他说得不是那么完整、准确,但是他已把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求,我正好顺势利导,教学也水到渠成。

二、偶发事件,精彩顿生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随处可见。在一次学生学了“求相差数的解决问题”以后,我创设情景,出示课件“公园一角”的画面,先让小朋友独立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再提出数学问题,并把自己的问题与组内同学交流,最后反馈汇报。其中一组同学代表汇报:“白鸽有24只,黑鸽18只,白鸽比黑鸽多几只?”同学以掌声鼓励。接下来小朋友纷纷补充不同的说法:“黑鸽比白鸽少几只?”“白鸽和黑鸽相差几只?”正当我们围绕着求相差的不同表述时,平时很调皮的钱英豪同学把手举得老高,我很兴奋地请他回答。“我们杀掉几只白鸽就和黑鸽同样多?”他带着几份得意,大声地说。刹时同学都大笑起来,教室气氛有些混乱。我知道他想标新立异,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轻轻地说:“钱英豪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想出了特别的问题,你们觉得他提的问题怎么样?同桌同学可以交流自己的看法。”汇报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动。“我觉得钱英豪提的问题是对的,但是把白鸽子杀了太残忍了。”“我觉得应该这样改,几只白鸽子去送信了就和黑鸽子同样多?”“几只黑鸽子送信回来就和白鸽子同样多?”“把白鸽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黑鸽子同样多,另一部分是几只呢?”“鸽妈妈把几只白鸽子带去找食物,剩下的两种鸽子就同样多呢?”……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表述方式,大有一种不讲完不罢休的架势。学生不仅掌握了“求相差”问题的特征,还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同学的发言。

三、实践活动,精彩生成

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活动过程,精彩也可生成。如“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老教材中是第五册才出现,而现在我们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这块内容的教学,学生能接受吗?我们该如何把握起点?要求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我心里没底。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预设了几种方案,但都不满意。人民币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体验上,纸上谈兵根本不行。对了,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那不是很好吗?我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去商场调查5种文具的价格,在家中尝试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和妈妈进行换钱游戏;课中,(每人准备一套玩具纸币)教师创设模拟购物的情境——师生买卖活动,学生“上岗”开文具店——在小组内以自己的文具进行买卖,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组员当顾客。老师也充当顾客,穿梭于各小组间,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生找钱、付钱、换钱都非常利索、熟练;最后集体共同反馈购物情况;课后,让学生实际到商店买两种自己所需的物品,到学校后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购物的全过程说出来,让小组其他同学来判断是否正确,使学生找钱、付钱、换钱的本领再一次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白鸽等式鸽子
鸽子,飞吧
组成等式
鸽子高高飞
白鸽的梦想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小鸽子,飞起来
速填等式
伤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