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女性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2016-11-15 18:42李小莉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价值观

李小莉

摘 要 舒婷是当代最富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从女性自身出发,审视观照内心,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发出独立自强平等博爱的声音。文章将从她的诗歌中,探寻当代女性价值观,传递积极的生活信念,给生活在当下的女性以启迪。

关键词 舒婷诗歌 当代女性 价值观

舒婷是当代文学朦胧诗派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她的诗歌在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在年青一代的读者中歌咏和传诵。她以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表达心中的情感,在传统和反抗的矛盾中寻找人生的航向,唤起人们对独立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体生命的珍爱,引发人们对人生崭新的思考。诗歌吟咏事业、爱情、友谊、对生命的关怀,其鲜明而自觉的女性姿态展现出当代社会女性的积极独立的价值观,给当代女性的人生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和指导。

1 独立的女性价值观

女人首先是人,舒婷从来都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着自己位置的个体,实践着女性与男人平等的角色定位,先有“我”,才有爱情的平等追求。这种观念与舒婷诗歌表现的内涵是一致的:即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舒婷的《双桅船》里具有象征意味的“双桅船”象征着女性心目中的爱情和事业相互依存,却又有所区分。诗歌用象征、意象表现人的主观情绪,细腻的心态和娴熟的笔法伸张了人性最本真的需求。双桅船是诗人自我的物化,虽有靠岸寻找归宿的渴望与乘风扬帆追求理想之“灯”的矛盾心态,但还是雾打湿双翼也容不下丝毫的犹豫,执着踏上追求理想的航程。最终“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女性对理想不懈的追求,寻找人生价值,体现女性自强不息的奋斗和强烈的独立精神。天高海阔的悠远意境,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她思索女性自身的命运,于诗歌中启迪女性,只有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追求,才可能在人格上与男性平等,才能有与之在精神层面对话的权利,才有权利去选择,知道自己的需要,才不会有背负被抛弃附庸在他人身上的不安全感,一切来自自我的建立,独立地生存。从其诗作内容来讲,“对生命自由人格的坚定追求,对传统道德理性的反思背叛,这应当是舒婷诗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纵然在爱情里,同样不做依附在他人身上借助他人的光芒求得生存的陪衬,“我”必须是一株“木棉”——花树中最为高大的“英雄树”成为“自我”,与橡树一样高大,它以树的形象和橡树具有相同的精神气质。美好爱情则就建立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追求和理想。诗人以此呼唤女性的自我人格和价值追求,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分明是已不甘再做男人的附庸。与温柔顺从、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依附的传统女性,与现代社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都市女子相比,我们分明赞同在精神和事业上与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坚实地构筑事业大厦,寻找自我独立的新女性的价值观。

2 平等真挚的爱情观

舒婷的爱情诗热烈真挚,执着坚定,追求平等。她的诗歌注重女性内心的个人体验,用细腻的笔法,诗作中的女性有传统的忠贞、奉献、坚韧,也有着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自我的张扬,从而形成了舒婷诗歌中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统一。

《“?.!”》中“当宽阔的银河冲开我们,你还要耐心等我,扎一只忠诚的小木筏”,表现出女性对爱的执著,作为诗作中的对方,似乎应该经得起等待,“等”的反复出现,是爱人默默支持和爱恋,坚持的等待,“即使背后是追鞭……即使黑暗在黎明之前赶上我……”许多的“即使”的假设是真正的爱情必须要经得起磨难考验,这一切的等待和考验才会让“我将从容地穿过开阔地走向你,走向你”,女性在爱中有自己的追求,这份追求先于两人的爱,需要对方坚持和等待,甚至是无限的包容和理解,这是建立在尊重女性承认其独立人格的基础之上的,最终爱情之花也将灿然怒放,这种爱情才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这和《致橡树》中的爱情观是统一的,一贯的。舒婷的诗歌中爱的双方彼此平等,忠诚、坚贞,爱的双方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种价值观上的趋同令他们充满默契,“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爱是互相的欣赏,互相的包容,这样的爱情书写的实则就是现代爱情观念。当代成长起来的女性普遍认同“不仅要干得好,还要嫁得好”,与诗歌中希望爱情平等,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共同的精神追求,能够在心灵上可以沟通对话的爱情观也是一致的。

在爱情里,女性不再被动,享受爱的甜蜜与期待,显示出女性更可爱的本真与性情,《无题》一诗中:“‘你怕吗? ……是的我怕。但我不告诉你。”“‘你快乐吗?我仰起脸,星星向我蜂拥。是的,快乐,但我不告诉你……”,“但我不告诉你”表露了爱情里女性的俏皮和娇羞,爱情让女性显得更美!《赠》中:“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深藏心底的爱婉转真切,在平静的表面下澎湃,却欲言又止,默默期待中让我们看到传统女性的柔美与含蓄。这充盈丰富的生命体验是女性快乐幸福的源泉,诗人笔下的女性有欲有爱,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3 关注社会与民族的命运,对生命、人性的终极关怀

舒婷的诗,有着超越小女子的家国情怀,超越“小我”的民族大义,温婉深情,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有着大情怀的舒婷。与这个时代一起沉浮,同这个社会一起呼吸,在国家和民族及自我面临选择的时候,她宁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有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担忧分愁,她呼唤人的价值是对人类的爱,她企盼改革中兴是对祖国的爱。这正是当下我们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爱国,自由,平等,公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深情,饱含着时代青年对祖国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希冀,这首诗歌诗人用一种赤子的心态去吟唱,“我”始终与祖国融在一起,为了实现祖国强大的愿望,诗人抒发了愿意为之献身的情感,“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取得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表达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将“我”与祖国母亲熔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同在艰难的岁月中奋力前进。坚信苦难将成为过去,迎面而来的是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发展中的中国仍面临挑战,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荣辱相依的爱国情和历史责任感。前进的步履艰辛,我们同样满怀希望。

舒婷在其作品《惠安女子》表现出对女性的关怀,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怀。惠安女子生命的野火只能燃烧于眼底,她们美丽却承受“古老部落”的“约束”,幸福的梦只能消逝在“海面上”、“浪花”里,把忧伤深埋心中,织进“洞箫和琵琶”声下的夕阳余晖中沉默隐忍下去,惠安女被人们的“欣赏”捆绑在“封面和插图”中,成为“风景和传奇”,惠安女就这样被人们以一种世俗的态度欣赏,忽略了她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她们被封建陈规陋习束缚,她们生活环境艰难。诗人观照的不仅是惠安女子,应该是整个受封建传统约束着的女性,诗歌表达了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呼吁尊重女性,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而女性本身也应勇敢走出来寻找自我获得生命的自由。我们看到舒婷的伟大和博爱,看到她对人性关怀的博大情怀。正如舒婷所说:“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

舒婷把视角投向广阔的生存空间,关注了整个社会,不止把视野停留在家庭这个层面。让女性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国家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超越自身获得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人的价值。

舒婷的诗在今天,并没有成为过去,它散发着清新温暖的气息,通过女性的视角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充满着正能量,为当今主流的价值观所肯定。亦传达着新时代女性自立自强寻找自我的心声,引领着新一代年青女性树立独立的自我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追求属于女性幸福快乐的生活信念,对新时期女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万森.新时期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

[2] 舒婷.舒婷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0.

[3] 盛英.我读舒婷,中国女性文学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240.

[4] 郑泽然.传统婚姻观念下的现代女性价值观——以《蜗居》为例[J].剑南文学,2010(9).

猜你喜欢
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认识自我:判断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