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置于身后,沿着西山岛吹吹风

2016-11-16 15:49张娟
现代苏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西山太湖农家乐

文|张娟

喧嚣置于身后,沿着西山岛吹吹风

文|张娟

从市区出发,沿着南环、苏福快速路,可快速驶向目的地——太湖里的西山岛。

在摄影师瞿金根眼中,因为有了快速路、有了太湖大桥,让他到西山岛从30年前的大半天时间缩短到了仅仅40分钟。

驱车沿着太湖大桥缓缓驶入西山岛,在路上就已然能闻见隐隐约约从山里飘出的桂花香味,过了太湖大桥,马路的两边有几个自己“搭摊子”零售瓜果的居民,并不叫卖,只是等到有客人前来的时候才会说上两句,“都是自家种的,新鲜的很,来点吧。”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山上的石榴个头很大,看着也“很精神”,还没有完全上市的橘子在这里也可以“一尝为快”,更让人想起来就口水直流的,是太湖里的清水大闸蟹、“太湖三白”……

自己第一次去西山岛是采风,早听说西山岛明月湾很有味道,恬静却不单调,于是带着相机就去了,结果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再次坐车去西山岛,才发现在原来的太湖大桥的旁边——紧挨着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新大桥,模样大小都和原来的相近。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第一座太湖大桥还没建起来的时候,想要出入一趟西山岛,几乎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太湖大桥的建立和完善,给了那些想要暂时抛开都市匆忙生活、偶尔放空自己的游客多了更好的选择。

湖边印象

摄影师瞿金根镜头里的太湖西山岛,美的有点像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味道。

无论是在湖面上扬帆的船只、河边浣洗的妇女,还是坐在小巷口售卖瓜果的老人,都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安静又美好。

信步在村里的小巷中,随手就能成就一幅画卷,这大约就是西山岛令许多摄影爱好者迷恋的原因了吧。

“最早的时候去太湖只能骑自行车、坐船,每次都是早上九点就出发了,一边骑车,一边咬着大饼油条赶路,要到下午才能到。”在摄影大咖瞿金根说到,那个时候他和很多其他的摄影爱好者一样,恋眷着万顷太湖的烟波浩渺。在他的记忆里,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太湖大桥,从家里骑车到太湖边上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上午九点钟出发要下午才能到,往往时间都花在路上,很难拍到心仪的照片。

即使是一整天的赶路时长,也没有消减瞿金根对太湖西山岛的向往之情,“要是要到下雨天,就找个大塑料披在身上,到了西山岛上,就找个农户住下来,等第二天的太阳。”瞿金根很喜欢西山岛,一方面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下乡”对其有所接触,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山岛这种安逸、宁静的田园生活深深的吸引了他。

“现在好了,太湖大桥快速路通车之后,自驾过来,从市里到西山岛也就四十来分钟时间,方便得很。”苏州市吴中区西山经济和旅游发展局副局长吴建红告诉我们,太湖大桥和太湖外围长达42公里的环岛公路的建设,都是为了让西山岛能为长三角2小时都市圈内的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且自太湖大桥开通以来,“进岛”的时间缩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极大的节省了游客花在路上的时间。

“我们目前正在规划政府同当地居民合力打造20余间精品名宿,让这些两小时都市圈的游客,能更好的体验到西山岛当地的民风民情。”吴建红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瞿金根为了能圆当太湖岛民梦,早几年前就在太湖的长沙岛上买了一套房子,成为自己周末的家。

在采访中,瞿金根回想以前在西山岛采风的时候,住的就是居民家的房子,房间简单质朴却也温馨,且居民一家子人都很好相处,摄影爱好者们早出晚归时,都会给他们“留门”。秋天的清晨,空气都是凉的,呵出一口气能看到白茫茫的雾气。乘着天还没亮,他们裹着棉衣匆忙的往码头上赶,正好能看到湖面的渔民刚刚出船,耳边是发动机隆隆的响声,和着湖水拍岸的声音,让人困意全无,一阵快门按下来,只觉得神清气爽。

这些年来,摄影师瞿金根为寻求更好的摄影素材,几乎跑遍了苏州太湖里的每一处小岛,每一座山头,每一个古村落。现在瞿金根自己的摄影基地就设立在西山岛上,每周总有那么几天是要来西山岛住的,“基本上是在市里呆不了三天的,感觉还是这里好,不来难受。”瞿金根现在是每周在市里住五天在西山岛住两天,他想着以后等自己老了,就反过来,在市里住两天山里住五天。“这里好啊,空气也新鲜,还可以自在地享受田园生活,好!”

瞿金根对太湖西山岛的感情很深,在他的镜头下不仅有人们熟悉的太湖大桥、太湖风光,七桅帆船等风光,很多小村落里的人物场景也是活灵活现的,果园里摘果子的农夫、正在谈话的老太、同大黄狗戏耍的孩童等等,无一不让人倍感亲切。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张村妇在河边浣洗的照片了,记忆里在河边洗衣洗菜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很多河水因为受到污染,走过是不闻到阵阵恶臭就很不错了,洗衣洗菜更是不能期望了的。而在西山岛明月湾的小河边,每天早晨都有农妇在淘米、洗菜和聊天,洗完就端着自己的盆慢慢悠悠的回家做饭去了。瞿金根用镜头将这些西山岛上的风土人情一一记录了下来,画面中浣洗的妇女、被激起的水花都引起了人们对西山岛古镇向往和好奇。

岛里人家

“现在太湖边上污染少,人口密度也小,非常适合放松和休息。”一心想要在太湖边上“养老”的瞿金根笑谈到。确实,太湖边上的常住居民人数并不多,各个小村落里大多是“六零”和“六一”,当太湖大桥正“迎来”两小时都市圈内的游客时,太湖边上的青年们也正从大桥上“走出去”。

随着太湖大桥通车,太湖边上“走出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太湖里富饶鲜美的水产和西山岛上健康美味的瓜果。太湖大桥像是一条枢纽一样,养育着太湖民众,滋润着城里居民。

过了太湖大桥,在长沙岛上开设有农家乐的朱锡华一家就是太湖边上典型的“岛里人家”,他家在去往西山岛“必经”的太湖大桥公路上开了一家农家乐,朱锡华一家人都在店里忙活,收拾桌子、上菜、洗菜洗碗都是自己来。旅游旺季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家里的亲戚也都会过来帮忙。“我们过去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店里客人往来热闹,朱锡华一边招呼我们,一边给客人上菜。“”

“现在交通方便了,来西山岛旅游的人也多了,自己开家农家乐,和家人在一起忙忙挺自由的,现在我们村里多数人都在经营自己的农家乐。”朱锡华介绍,现在整个西山岛及周边岛屿上汇集了500来家农家乐,大多都是当地居民靠水吃水,举家经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边上的居民们两样都占全了。朱锡华说,“绿色家园”厨房里的菜都是自产的,鱼虾蟹是自己一早从太湖渔家那里精心挑选过来的,而鸡鸭鹅则是母亲自己在村内散养的,最难得的是豇豆茄子这一类的蔬菜,就种在“绿色家园”的边上,也都是母亲在一旁侍弄的,春天的时候,店里也会采摘一些四叶菜、枸杞头一类的野菜丰富一下种类。

“我们店里的蔬菜一年四季是换着吃的,地里什么熟了吃什么,反季节想吃,没有。”这种农家种植的蔬菜,使用的化肥激素少,又生长在合适的季节里,厨师就是最简单的加工一下,也能让客人尝到甘鲜的美味。

“这个就是今天才从太湖捞出来的,新鲜吧!”朱锡华指着桌子上的“太湖银鱼”说到,有的客人一看菜单觉得你这农家乐的价格怎么都赶上市里的酒店了?“我们家只买太湖上新鲜捕上来的鱼,虽然中间运输成本减少了,但如果今天渔民捕的鱼只有前一天的一半,那我们去买鱼的价格肯定也要跟着涨的。”朱锡华坚持认为,保持农家菜的地道才是最重要。

说话间,大厅里又来了好几个客人,朱锡华的母亲在透明的大窗户外面叫朱锡华出去招呼一下。窗户的外面,就种着一棵树,已经有房顶高了,秋风吹过的时候,还能听到树叶在风中簌簌的声音。朱锡华说,这是为了给前来游玩的游客一种更加舒适的环境,“他们来到这里,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所以我想把环境做的尽可能的休闲、精巧一些。”

在经营好农家乐的同时,朱锡华和其他居民一样,经营农家乐的同时,也零售太湖三白、太湖蟹等当地的特产。 “都说阳澄湖蟹好吃,我们太湖蟹也好吃的,其实在水质好的前提下,太湖蟹和阳澄湖蟹其实是一样的,要是是要吃到正宗的太湖蟹。”朱锡华说,自己就有很多老客户每年来预订太湖蟹。

虽然经营农家乐并不轻松,但是朱锡华表示自己还是愿意留在太湖边上,他笑说,像国庆的时候自己在家里招待游客没有出去游玩,但是自己可以在游客少的时候出去走走,不仅自由而且路上人也少,“这样很自由,没什么约束,还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健康生态之福地

西山岛,又名洞庭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的太湖之中,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达79.8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与周围其他的小岛在浩渺太湖中构成一幅巨型的山水盆景。

“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说的就是太湖西山岛。太湖人家的日子,一年四季都在种类繁多的果树见绕来绕去,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是鸟语花香的。“尝新掘泥笋,代饷剥枯栗”秋天正是山里头栗子成熟的时候,林间小巷里都能看见被剥开的栗壳。一旁的路边就有老太一边剥一边售卖,现剥的栗子颜色橙黄,一口咬下去爽脆、甘甜,和炒熟之后的糯香截然不同,香甜之余会有回甘。一位当地的农民告诉我们,这一定得是新鲜剥出来的生栗子,要是时间长了,甜度就会下降,也就没有回甘了。

俗话说“秋高气爽”,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个适合出游的季节。岛上的民众往往会把自己的果栗采摘后,出门来叫卖 “要吃新鲜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一颗白果鸭蛋大,一个铜板买三颗。”秋日的光景就这样被太湖人家唱在了民谣里。

太湖的秋,是暖暖的橙黄色,仿佛要给人入冬前最后一丝暖意。岛上的银杏叶子是黄的,餐桌上的太湖蟹是红的,居民屋前屋后的橘子也是橙红橙红的。

一直以为橘子是冬天的产物,但在西山岛上,秋天里,就能看到大片的“橘子红了”。漫山遍野的橘树,像是一户一户张灯结彩的人家,大红灯笼意气风发的挂满了枝头,在来来回回的季节里,做了喜气洋洋的小结之后,又有一个新的开始。

当地居民黄先生告诉我们,基本上西山岛上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片橘林,每年秋天的时候,不光是将橘子采摘下来送往市区,更多的是让前来度假的游客“自己动手”摘橘子,体验采摘的乐趣。黄先生自己家里就是这样,只不过往年接待的大多是组织好的秋游团体,而近些年来,一家三口驱车前来游玩的“散客”成了主要接待对象。

随着散客的增多,黄先生也开始在家里开起了“民宿”。“以前都是过来玩一玩,中午吃个饭,下午就走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游客更讲究体验生活和享受生活,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到码头走走看看,更愿意体验清晨里山间的‘集市’。”确实,随着太湖大桥的开通,“两小时都市圈”里游客更倾向于找一个安静的民宿住上一两晚,在这满眼翠意的山村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将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统统抛开,过上几天“清闲”日子。

而西山岛令过往游客恋恋不忘的,更多的是山里的一份宁静。无论是缥缈晴峦的缥缈峰,还是美景天成的石公山,都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这里没有繁忙的车水马龙,也没有热闹的灯红酒绿,一大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马路上的喇叭声,而是远远传来的湖水拍岸声和山间小鸟的清啼。

“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想要到西山岛体验“登高望远,独我一人”的意境,不得不去的是缥缈峰和石公山。到了这常隐于云雾之中,缥缥缈缈,似仙山隔云海,如霞岭玉带连的缥缈峰,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忘却烦忧,放空自我。宋代诗人范成大就留有“满载清闲一柞孤,长风相送入仙都。莫愁怀抱无消豁,缥缈峰头望太湖”的感叹。缥缈峰作为西山岛的主峰,同时也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自古就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

而石公山则是太湖边欣赏天象风景的最佳场所,站在“一线天”之上赏太湖,让人感觉似乎已经到了天地的尽头,给人一种“天涯海角”的味道。远看石公山也就是一笼翠意拥着些石块,临近登上石公山才能发现这三面环水的风光无限。在这小岛上,带上几只应季的太湖蟹作食,配以相应的瓜果点心,乘着微凉的晚风,对月饮酒,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目前西山岛正以打造精品名宿、倡导农旅结合、务实文旅提升的三部曲为主题,为长三角的“两小时都市圈”游客提供更加精致的旅游生活。”吴建红说到:“政府方面也会尽量配合、引导居民,做到真正的全岛旅游。”通过“吴中农家乐协会”等机构的建立,全面落实好游管理,不断提升景点和相关配置质量,以便更好的引导游客享受到健康休闲的生态理念。

猜你喜欢
西山太湖农家乐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农家乐里去休闲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
观西山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西山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