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走向开放——上海电影广场设计札记

2016-11-16 01:51沈米钢姚冬晖
浙江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场所活力广场

沈米钢,姚冬晖

(1.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杭州绿城都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从封闭走向开放
——上海电影广场设计札记

沈米钢1,姚冬晖2

(1.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杭州绿城都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在中央推广开放式街区的背景下,城市活力的提升和地块中积极空间的打造必将是未来建筑设计中将要面对的现实。上海电影广场项目的设计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以塑造城市亮点和活力源泉为己任,打破以往以建筑形态为主体的设计理念,探索一条营造城市中开放的场所空间的道路,以期获得业主与人群、城市和建筑的共赢。

封闭大院;开放场所;城市活力;积极空间;开放边界

对于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以往的设计理念往往只关注建筑自我的功能以及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当今城市活力和氛围的匮乏。而城市活力和氛围的营造需要每一个地块都站在城市需求的角度,在考虑建筑功能和形象之余同时评估自身对城市功能的补充和对城市活力的贡献[1]。

笔者认为,这种建立在城市需求和城市活力角度的场所设计思想,事实上正暗合了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于2016年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推广开放式街区的意图所在。本质而言,开放式街区对原有封闭小区和大院边界的打破,意义在于为生活栖居在城市的人群重建了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意义。

在上海电影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正是秉承打造活力场所的理念。上海电影广场,作为上海城市中全新的开放式街区,将是人群的汇集之地,将是知识和思想的交汇之所,将是享受城市文明的空间场所。这也正是设计在满足功能之外的场所企图,与力图达到的对城市活力之贡献。同时,更是一种人本关怀和人性尺度在城市中的重新回归。

1 场地与城市需求

上海电影广场的项目场地为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地处徐家汇商圈最繁华的地段。改造前原为过去上海城市中常有的封闭单位大院。这种封闭大院的特点不但在于其大尺度,更在于其封闭特性。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院简单粗暴的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分离。地块设有数米高的围墙,西侧的大门设有专人看守,南侧围墙设有封闭的铁门专供车队出入,禁止外人进入。而在原现状中,地块北侧的慈云路被封闭大院阻隔成为了断头路,地块西侧的蒲汇塘路直接面对冷漠的大院围墙。它不但对城市环境冷漠,更是对城市人群的冷漠。这与上海的城市形象以及繁华的徐家汇格格不入。项目基地原始状况见图1。

图1 项目基地原始状况: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院

面对场地封闭的现状,在本项目中进行开放式设计,是地块也是城市的必然需求。同时,我们同样期望上海电影广场的设计能够修补城市区域的功能缺失。在基地周边的城市地块中,充盈着孤立的高楼,具有温馨宜人的氛围,而能让人停留、休憩、活动的场所成为了区域中的缺失。因此,设计不但需要街区的开放,更需要活力和氛围的公共空间之营造[2]。

因此,本地块开放式活力场所的打造将是设计对城市区块的最大贡献,同时电影广场本身就有滋养文明的作用。它对城市文化的滋养和打造,将与用地北侧徐汇商圈、南侧体育场体育馆一起,共同成为徐汇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城市亮点和活力源泉。

2 开放场所的主题

通过仔细分析城市需求和城市活力,设计采取的场地措施由此建立。

原先的封闭大院被打破,一举变为了面向城市的开放空间。项目通过退让部分用地拓宽了北侧慈云街,由原先的断头路变为了城市道路,减小了城市交通压力。在正对西侧的蒲汇塘路的场地中设置了纵向的广场,不但为蒲汇塘路塑造了城市对景,同样也为城市区块塑造了沿漕溪北路温馨宜人的公共空间。这个广场强调了人与人的以及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和动态特征,并成为了城市氛围的一部分。同时,这也是徐家汇城市活力脉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将以电影文化的主题联接徐家汇的商业主题和万体馆的运动休闲主题,成为享受城市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总体布局见图2。

图2 项目设计的总体布局

包括陆家嘴乃至场地周边,以往的城市地块设计往往是空旷的场地包围着孤立的建筑,建筑实体成为了空间的核心,这使得周边场地都变成了消极空间。在消极空间中,尺度感缺失,人们没有归属感,不愿停留,更不是人与城市产生互动的场所,无法为城市活力提供贡献[3]。

开放式场所的设计方法,正是变城市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塑造安全有归属感的场所。此次设计,我们以稳定积极的城市场所为塑造的空间核心,建筑物限定出城市安定舒适又富有趣味的广场和花园,在这里场地变成具有归属感的场所,而电影、展览等活动的开展,又让场所变成发生故事、具有戏剧性的场合[4]。同时,建筑限定的广场也正是室内功能的扩展——城市中生长的电影客厅。随着场地的开放和积极空间的塑造,我们将上海电影广场的主题定为 “上海格调与电影艺术”。希望通过精心的设计,将上海风情与时尚的电影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公众场所空间和城市活力节拍器。

由此,上海电影广场的地面建筑由上海电影博物馆、电影艺术研究所业务大楼、2号楼、修女宿舍、保留摄影棚组成。电影博物馆处于场地的中心位置,以城市作为大背景,大气庄重,成为整组建筑的中心,也成为整个场所的核心空间。电影艺术研究所业务大楼、2号楼、修女宿舍、保留摄影棚围绕博物馆周边布局。以各种风格的建筑为布景,表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都市风情,同时也表达了接纳时尚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愿望。营造的开放场所将建筑、灯光效果和绿化景观相配合,形成视觉和感受丰富曼妙的光彩情境。

3 开放场所的挑战

图3 上海电影广场主体建筑的造型和立面

我们必须同时强调在上海电影广场设计中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难点和设计挑战。这是塑造独特而丰富的公众场所空间和城市活力节拍器中必须被一一解决的现实困难。

首先是基地正下方施工周期内有地铁11号线盾构通过,最近处离地下室底板仅2.5m,对开放场所空间的布局形成了极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采用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地下室跨越地铁11号线保护范围的区域,设计在地下2层沿柱网设置结构转换构件,结合基础底板采用厚板转换,以确保荷载传递至地铁保护范围以外的工程桩;以保证地面建筑能够限定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公共场所。

同时,基地东南北三个方向均为居民楼,在必须满足周边居民的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必须仔细打磨自身的位置和体型,日照计算精确到每户居民的单窗日照,保证满足日照要求。同样,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设计的目标不仅在于仅仅保证周边的日照条件,而是尽可能地在场地中限定出温馨宜人的公共场所。

此外,基地内还有修女宿舍、原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棚等历史建筑需要保护,设计对修女宿舍和摄影棚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保护上采用了一定的创新方法。使得这些富于记忆,又各具特色的保护建筑同样为开放的活力空间提供了历史的印记与城市的回忆。

总而言之,在富有活力的开放场所的塑造上,必须兼顾建设方和周边居民的利益,寻找使用者、周边、城市共同的平衡点,不能一味的为开放而开放[5]。设计在这种兼顾和平衡的原则下,经历了几次大的修改。主楼高度由90m降低至60m,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周边居民的利益,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融合。

4 开放边界的塑造

作为将上海风情与时尚的电影元素相结合的公众场所空间和城市活力节拍器。电影广场的开放空间,就是城市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客厅。在这个文化客厅的界面塑造上,设计充分考虑了电影广场的主题和特性,通过建筑、表皮、灯光等手段令这个城市客厅活力四射,光彩熠熠。

设计中作为电影博物馆的主楼处于场地的中心位置,以城市作为背景,大气庄重,体现了以上海电影作为载体的地位和自信的姿态,同时也表达了接纳时尚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愿望。主楼采用双层立面的手法,使其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呈现出不同的完美效果,成为整组建筑的中心。主楼4层屋面形成类似戏台的效果,既标识出场所的特征,又能为节庆活动提供舞台,平时还能作为休闲活动及举办酒会的平台。配合屋顶和丰富的灯光效果,共同展现绚丽多彩的都市魅力。

电影是现实与虚幻的流转。建筑和景观构成了真实的故事,物质的表现,而丰富的光影设置则展现了故事虚幻变化的另一面。通过精心设置的屏幕、投影效果、光影设计以及店招广告等手段,用影像构成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上海独有的魅力。见图4。

开放场所的设计界面白天凸现了上海的面貌和风情;晚上则着重表现现代都市的时尚魅力,虚幻陆离的影像主宰效果;遇到节庆活动,灯火通明,以各种风格的建筑为布景,将老上海的情调和具有现代魅力的新上海相互融合。

图4 上海电影广场面向城市的活力空间以及场所氛围

而在开放的公众场所空间中,西侧的前半部分广场被设计为纵向的带状序列。这不但是正对蒲汇塘路城市轴线的延伸,同样更承担了电影广场功能中“星光大道”的重要功能。而东侧的另一半场所空间,则被设计成扇状的剧场形态,这个极富魅力的室外剧场,以电影博物馆主楼网状的双重表皮作为幕布,令整个电影广场成为城市中流光溢彩的露天影院。

5 结 语

上海电影广场项目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原来的城市中禁锢围墙内的单位大院,改变成为向城市开放、向民众开放的公共场所空间和城市文化地标。设计既满足了创造形象的要求,又为城市区域提供了富于活力的空间场所[6]。电影广场不但承担了举办电影节以及红毯走秀的功能,还是上海乃至中国电影产业最为重要的展示窗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电影广场也是人们享受城市活力和文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居民最终都成为了这一独特而丰富的公众场所空间以及城市活力节拍器的受益者。

通过此次上海电影广场的设计实践,我们尝试了一种从以建筑为主体的传统意识到以空间场所为主体的创新意识的转变。从上海电影广场建成之后得到的各方面积极评价,以及建成后对城市、业主和居民三方面的贡献而言, 同样也证明了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在推广开放式街区的背景下, 营造城市开发活力场所的价值。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关于城市活力的提升,适合于人们活动交流的开放空间,诸如街道、广场乃至宅前廊下的塑造,将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建筑思考中的造型、表皮一起成为我们实践和思考中的要点和趋势[7]。而上海电影广场的设计将是我们面对这种未来趋势探索的开始。

[1]【美】C·亚历山大. 城市设计新理论[M].陈治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 总体设计[M].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Serge Salat,Francoise Labbe,Caroline Nowacki. Cities and Forms:On Sustainable Urbanism[M]. Hermann, 2011.

[4]杨纵横.从空间到场所:论场所感在城市设计中的体现[D].重庆:重庆大学,2013.

[5]阳毅.高层建筑与城市场所建构[D].上海:同济大学,2007.

[6]余向洋,王兴中. 城市社区环境下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J].人文地理,2003(4):32-36.

[7]张中华,张沛,朱菁. 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 2010(4):29-39.

Heading fo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rom Closing :Reading Notes of the Cinema Square in Shanghai

SHEN Migang1,YAO Donghui2

2016-07-04

沈米钢(1976—),男,浙江海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TU

B

猜你喜欢
场所活力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活力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广场
恋爱场所的变化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