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关国计民生的供水事业理顺管好

2016-11-16 02:35王瑜
国企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务公益性陕西省

把事关国计民生的供水事业理顺管好

陕西省水资源先天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供水问题曾一度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2014年以来,陕西省水务集团以市场化破局县城供水问题,为公益性国企探索如何释放正能量,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王 瑜陕西省水务集团 执行董事、总经理

公益性国企是我国新时期国企分类改革后对传统国企进行的重新定位,目的在于激发国企活力,促进国企的差异化和精准化发展。通过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模式,把事关国计民生的供水事业理顺管好,是陕西省水务集团的使命和担当。

争取地方支持,实现合作共赢

2014年,陕西省遭遇大旱,特别是商南、三原等地旱情严重,县城供水严重不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9月,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富县签订了供水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全省第一个县级供水市场化试点,并在这个项目中首次尝试了PPP模式。

接洽开始,陕西省水务集团就市场化合作内容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多层面深入交流,宣传推介市场化合作模式的利好。充分利用供水服务公益性的特性及国家鼓励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先在思想认识上与当地政府取得一致。然后在项目的合作运行上,引入专业机构,与政府一起就项目建设规划、资金投入、运行管理和预期效益等内容进行商谈论证,提出科学有效的运作方案。对于单纯靠供水不能回收成本的项目,陕西省水务集团以公益性国企的身份积极向政府争取相应政策补偿支持,通过资产、土地划转等形式进行回补,确保项目合作的持续稳定性。最后,本着互利互赢的原则,与政府达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共识,开展合作。

双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县城供水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第一,确保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必须科学规划水利项目,承担对供水服务的监管职能,为供水服务提供便于发展的政策支持。第二,陕西省水务集团作为县城供水唯一特许经营企业,负责县城供水工程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确保当地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提高供水保证率。第三,建立合理的项目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所需承担的风险和分担比例。双方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做好总体规划、科学测算,充分识别风险,尽力降低前期风险,实现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截至目前,陕西省水务集团通过PPP模式的运作,已为富县筹措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水厂扩建、应急引水工程建设、管网铺设、设备更新等。2015年为当地新增日供水能力5000m3,供水规模扩大了一倍,使富县存续多年的缺水问题以及拖延三年的投资达200亿元的延能化基地用水问题得以解决,供水企业职工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真正做到了政府、企业、群众的三方满意。

高效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陕西省水务集团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化,构建起了跨区域水资源网络,解决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对县城供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区域间水资源优势互补,为用水需求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对集团水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回补项目收益。以供水服务为核心,整合水利工程、旅游、土地、渔业等资源,充分发挥涉水资源的经济开发功能。

依托“富县模式”,陕西省水务集团供水业务覆盖全省富县、宁强、子长、韩城等20多个县市,下设企业20家,职工2000余人,形成资产50亿元。今年以来,陕西省水务集团相继在汉中、商洛、延安和韩城市成立了四家分公司,探索出“以市带县”的工作思路。通过利用整合供水相关资源,开辟了以城镇供水为核心,水电开发、水源工程、融资、农业综合开发五大业务板块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一年多来,通过PPP模式,盘活水利资产50亿元,完成融资180多亿元,获得28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已开工水源、管网改造、水电、渔业、农业水利综合开发等项目50个,总投资30亿元。已投资管网建设100余公里,日供水规模达到15万吨,满足100余万人口的用水需求,拉动了工业企业、县域旅游等产业发展,保障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洞河水库、石沟水库和张家山群泉等一批因投资不足而搁置几十年的省重点水利工程得以动工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开展银企合作,增强融资能力

陕西省水务集团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为省内大型重点水利工程如陕北黄河引水、东庄水库、引汉济渭等进行投融资和建设管理的任务。这些项目投资大、见效慢,怎么融好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遵循。经过与金融机构反复探讨总结,陕西省水务集团提出了“企业贷款建设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还贷”的公益性水利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陕西省水务集团于2012年9月10日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签订借款合同,为陕西省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融资38亿元。这一融资方式被水利部称为公益性水利项目融资的“陕西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正是这样一个突破,为全省公益性水利项目筹融资找到了途径。同时在创新融资模式方面通过签订《委托代建协议》的方式理顺融资与建设关系,与省水利厅、省农发行、省渭河治理办签订《资金四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职责,为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项目融资5亿元。在这样的模式下,陕西省水务集团先后与多家银行展开磋商合作,为众多其他水源、水利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水电项目融资方面。为扩大收益,陕西省水务集团在桑园坝水电站基础上积极拓展开发郑家坝、碑坝河水电项目。经过与中行、农行、中信、浦发等多家金融机构衔接,最终与浦发银行达成贷款意向,为水电开发项目筹措资金1.3亿元。同时,依托中省财政资本金,“十三五”期间水务集团还将为渭河、汉江、丹江、东庄水库、引汉济渭等省级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投融资635亿元。

一方面,陕西省水务集团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在开发性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为各县供水项目争取更多中长期贷款额度;同时,进一步扩大与各商业银行信贷合作,策划适应金融信贷政策的贷款项目和融资方案,在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上取得了更多突破。另一方面,运用资产证券化、土地增值变现、项目打捆融资、收费权质押等方式多渠道融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涉水领域,为集团涉水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特别是省水务集团运用PPP模式创新思路,提出了以县为单位,采取“区域性项目打捆融资”的方式,将偿债力差的项目与优良项目组合,形成效益串联、互补,增强项目偿债能力,避免了“优质项目抢着要、困难项目无人问、同类项目天天跑”的失衡局面,实现了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

责任编辑/刘 娇

猜你喜欢
水务公益性陕西省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