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开端的思考
——基于又一次专项调研

2016-11-16 09:17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数学大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开端问候笔者

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徐 强

对初中数学课堂开端的思考
——基于又一次专项调研

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徐 强

课堂教学开端环节被大多数教师轻视或忽略,但良好的课堂开端才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无论是预备候课还是师生间的互致问候,亦或是课堂导入,它们不是课堂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形成课堂良好氛围、共建师生和谐关系、点亮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开端;现状;候课;问候;导入;思考

近期,笔者又聚焦“初中数学课堂开端的细节”,进行了专项调研,听了150多节常态课,结果发现:仅有25.8%左右的课,教师能较好地关注和利用课堂开端这一环节,而75.2%左右的课,教师或忽视候课,或“例行公事”地问候,或平淡、任务式地导入。日常课堂的开端,成了被大多数教师轻视或忽略的环节!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开端的一些现象,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用心候课,锤炼敬重课堂的品质

现象:上课铃声响时,教师才匆匆进入教室,然后将物品随意丢在讲桌上。

这类现象在此次调研中占28.5%左右。这种忽视候课的行为和“无所谓”的态度给学生、给课堂带来的是什么?笔者观察到,一般学生桌上与本课堂无关的书依然叠得高高的或放得乱乱的。铃响以后,教师来了,教室里依然闹闹的,“漫不经心”“无视教师”,听到教师的第一句话是“静下来!”,甚至第二、三句话仍是“静下来!”,于是45分钟的课就变成了40分钟甚至更少了。“匆匆忙忙上讲台”、“将物品随意丢在讲桌上”的习惯性行为,这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良好的形象,师生间产生生疏感、距离感,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习惯,课堂的参与度、思维度。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也就成为了虚幻的神话。

候课的细节很小,但它往往是师生无意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最内在的情感、最真实的思想,是习惯性行为反映出来的教学素养。候课用心与否这一细节实质上反映了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敬重每一节课的品质。

【消除策略】

预备候课是上好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指教师在预备铃声响后,正式上课前2~3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是在教室内等候上课。教师候课的态度和言行,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组织管理水平,它对学生的行为,尤其是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影响是巨大的。怎样才能做好候课?

笔者在用心候课的课堂观察到,教师的教具、课件、板书内容出示得井然有序,学生文具用品、书本的摆放等得当有序。这是否给我们以启发:注重预备候课,教师最起码要提前候课,对学生课本、文具等摆放提明确要求——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笔者认为,候课并不是教师单纯站在教室门口或是在教室中等待上课的铃声,也不是变相为提前上课,而应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课前教学组织艺术,是师生交流的“黄金时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教师应该自我锤炼,养成敬重每一节课的品质,充分利用候课时间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和行为示范,如面带笑容跟学生进行简短的交谈,向学生传递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拉近彼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观察提醒学生调整好情绪,做好课堂学习的各项准备工作等。

二、复原问候,彰显身心投入的激情

现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或没有以“上课”“坐下”开头,就进入本课教学内容;或语气平淡地问候一句“同学们好”,感受不到多少情感。

这类现象在此次调研中占55.7%左右。课后询问“为何要问候?问候有何意义?”,教师很茫然,大多反应是“没想过”“习惯了”“无所谓”。这样例行公事式、平淡变味式的问候带来的是什么?笔者观察到,对此,学生呈现出的是参差不齐的起立,有口无心的“老师好”,常伴着长长的拖音。在课堂进程中,笔者一般感受到的是压抑的课堂气氛,很难有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样例行任务的真情缺失的问候,不仅不能引发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制约情感的沟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长此以往,甚至会不断滋长虚情假意,这“长长的拖音”已经说明这一切。若课堂一开始就“假”,又谈何让学生信教师评价之“真”?师生缺失情感的沟通,又怎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消除策略】

互致问候的细节很小,但会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氛围,而氛围的营造取决于师生的情感投入度,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脸都能让人如沐春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课堂互致问候是师与生之间的关心、尊重与温情传递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热情引发的开始,和谐的课堂始于问候!充满激情、笑容灿烂、问候有力,这是公开课中很多老师的互致问候的场景。

因此,笔者认为,互致问候是课堂交流的开始,是情感沟通的起步,能引发学生打破隔膜、敞开心灵。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课堂之始的互致问候,教师应该复原问候的本质,让真诚互致问候成为启动教学的心灵呼唤,用激情引发学生的热情,全球有“世界问候日”,教师每课的“同学们好”应成为一生的节日!互致问候,最起码应真诚微笑,语气上扬而带着朝气——让和谐课堂始于问候,感染学生上课的情绪!

三、丰富导入,书写智慧教学的灵动

现象:教师以形式化的言语,如“昨天学了……,今天学……”或以一种简单直白、单调而乏味的方式切入等,作为课堂导入。

这类现象在此次调研中占42.3%左右。这样过于平淡、无的放矢的导入有效吗?笔者观察到,在教师这样的课堂导入的同时,一部分学生仍然低着头,毫无反应;一部分学生抬起了头,但表情平淡,甚至发出了“早知道了”等小声咕噜。试想,这样的导入有什么价值?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昨天学了什么、今天要学什么吗?完全偏离了导入的目的。

这种放之每课皆可的“导入”方式,实质是废话!不仅没有任何用,而且会大大影响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究其缘由,笔者发现,这类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意识的缺失,目标不明确,呈现出的是教师随意、平淡乏味、没有生气的导入,反映出的是教学与目标的差距,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准的问题;二是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行为缺失,带来的是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做法,实质隐藏着低效和负效的现象,变为了习惯。

【消除策略】

数学课堂导入是数学思维的起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诱发学生的思维。离开了课堂导入谈论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疑是缘木求鱼。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的知识。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关键要书写好两点:

一是养成课前“问导”的自觉行为。“问导”,实质体现的是为教学、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基于教材的准确解读、目标的准确定位,养成自我追问如“怎样导入”“为什么这样导入”“还可以怎样导入”等等行为。另一方面要立足“导教”转型为“导学”。“导教”,就是为了教师“讲”的出场。“导学”,则是为学生“学”的投入,树立不断优化由“扶”(引导)到“放”(自主)的探究路径,不断调整任务(情景)驱动的方式。从而让课堂导入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让课堂导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引领,为学生搭好引桥,让学生有抵达对岸的可能和动力。

二是丰富导入的方式方法。导入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宜,因教学内容而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丰富课堂导入。笔者结合课堂观察,综合优秀数学老师的做法,归纳了当下常用的三类方法,供参考:

问题驱动——问题导入法。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25.1.2概率”。某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在同样的条件下,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围绕这些问题,请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试验。

这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的课堂导入方法。紧扣重点,不拖泥带水,通过问题驱动,集中学生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引发阅读思考,达到学习期待的目的。

审题入手——标题导入法。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想一想,标题是什么意思?关键词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2)猜一猜,“同底数幂的乘法”中主要学什么?

这是一种靠标题解读,建立自动化阅读机制的课堂导入法。标题往往是课时内容的中心,读标题,不仅可以有目的地回顾已学的“幂的意义”“底数”“指数”等知识,解读什么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而且可以感知“若干个相同的数相乘”与“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联系,整体把握本课时要学的主要内容。

搭桥铺路——目标导入法。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请同学们根据目标和要求回顾直角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

目标:能根据图形,结合举例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已学直角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

如图在Rt△ABC 中,∠C=90°,则

(1)边的关系(勾股定理)__________,如:__________;

(2)两锐角的关系__________,如:__________。

要求:①独立思考完成;②2分钟后由组长组织成员轮流进行交流;③小组代表结合图展示。

这是一种直接用学习目标和要求作为课堂的导入方法。具有能引导学生聚焦目标和要求,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优点。

以上三类的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变“导教”为“导学”,让学生从问题、目标、标题等走进了教材和原有知识结构,增进了思维度、方向感和阅读欲。实践证明,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备候课、互致问候、课堂导入”这些课堂教学开端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好似无关大体,与变革似乎也搭不上边儿,但笔者认为没有人能否定它的作用和影响。有句话叫作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亦然。如果课堂不建立在这些行为习惯上,怎能算是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因此,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时间、教学的效率、教学的质量。期待更多的同行来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细节,一起转动课堂的高效之轮。

[1]马葆基.试析教师候课的意义及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4).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强.对初中数学课堂结尾的思考[J].初中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4(11).

猜你喜欢
开端问候笔者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老师,别走……
风带来的问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最美三月天
舞出一年好开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Hola,来自加勒比海的问候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