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视听说课上的应用研究

2016-11-16 17:42蒋惠英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视听说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蒋惠英

【摘要】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种种优势。本文概述了“翻转课堂”的起源,对其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并系统阐述了笔者对翻转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探索实践,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 视听说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学分比重大,学生投入时间多,然而以传统模式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视听说教学,其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备受争议。2011年,“翻转课堂”的出现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得到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对利用新媒体学习的浓厚兴趣、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都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翻转课堂”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源于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于1991年创立的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法,他将学习步骤分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从而形成翻转课堂理论的雏形。而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是莫林·拉赫(Maureen Lage)在《颠倒课堂:建立一个包容性学习环境的途径》中首次提出的。随后在美国,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Aaron Sams)最先开始进行“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自此,翻转课堂风靡全球,各国教育界纷纷开始翻转课堂的实践。

二、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从教学目的来看,仍然以考试为导向。社会对四、六级有要求,学生就有需求,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变成了四、六级听力课,而不是提高以听说能力为主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为目的。

其次,从授课方式来看,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以“讲授式”为主的英语视听说课,使得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较多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大多数学生几乎就没有机会去练习,这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地下降。此外,由于缺乏较多的互动练习,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不仅导致了学生英语某些方面的一些错误长期存在,而且使许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盲目的状态。

最后,从评价方式来看,仍以单一的“终结性”书面考试为主,甚至忽略口语测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英语听说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却无法改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状。

三、实施大学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的有利条件

就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程性质而言,这是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模式的一门课程。就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而言,相对来说,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师资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虽然这支队伍多是文科出身,但多数年轻教师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熟练制作PPT课件、操作教学软件、录制视频、制作微课等。其他教师也能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胜任技术方面的要求。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更喜欢利用网络、利用数字化设备来学习,更能够接受新事物。就硬件设备而言,翻转课堂需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以便教师能够制作视频、发布视频,学生能够在课下观看视频。而个人电脑、iPad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硬件保障。对于极少数没有这些设备的同学,他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等来完成视频学习任务。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为了进一步证实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四个学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目标的不同,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视听说翻转课堂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1.课前准备阶段的教学视频搜集和制作。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网络上找到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来或者亲自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MIT Open Course Ware)启动以来,世界上涌现了一批开放教育资源和平台,如美国三大Moocs网络教学平台Coursea,Udacity,Edx,哈佛、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教师可以在这些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自己课程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视频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免费资源可供教师选择利用,如TED演讲、名人演讲、BBC系列纪录片、原声影视剧、访谈节目、英语新闻等。当这些资源不能满足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动手制作自己全新的微课或将这些开放教育资源融入到自己的微课设计中。Camtasia studio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一款录屏软件,计算机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轻松驾驭制作出自己的微课。自行制作教学视频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兼顾到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群体的不同。

在选择和制作教学视频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在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第一学期时可以选择视觉效果好、发音标准的、英文对白双语字幕的、有趣的动画电影、名人演讲等,配上教师自己制作的知识点讲解的微课,让学生爱上英语视听说。在之后的三个学期里,可以更注重知识性、文化性、专业性等。其次,要符合教学目标。比如,教学内容为美国历史时,可以选择BBC系列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可汗学院公开课《美国史》作为自己的教学视频,必要时配上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

2.课中实施阶段的课堂活动设计。在选择和制作好教学视频后,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就基本完成了知识输入的过程。而我们视听说课的目的是输出、是交流。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教学活动设计要涵盖课堂组织、学生管理、课堂活动策划、学生评价等。笔者在学期初要求学生自由结成若干小组,以方便组织课堂,也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课堂活动主要是在上课时将比较突出和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在观看视频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并对学生表现给出形成性评价。比如,在观看BBC系列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其中的一集《内战》之后,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活动的。看视频前,给学生三个任务: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下与政治、军事相关的词汇;要求学生看视频时留意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与视频相关的讨论问题;要求学生背诵视频中出现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说》。课上活动设计方案为,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并两两结对,第一轮进行小组PK,形式有5种,分别为演讲(《葛底斯堡演说》)、辩论(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词汇比拼、改编短剧演出、你组提问我组答的知识竞赛。PK中获胜的5组赢得第二轮回答讨论问题的机会,并取得相应加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积极性获得极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加倍提升。

3.课后总结阶段的教学综合评价方式设计。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本文强调的是后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不再依赖传统的纸质试卷,而是根据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形成性评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使用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在形成性评估过程中,针对大学英语视听说的特点,主要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活动中的表现、口头语言表达情况、口语交际能力等。

五、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四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之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大大提升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综合能力。首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视频教学内容的丰富、更多的参与机会、处于课堂中心的新型身份、丰富多彩的课堂参与形式、多角度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由不喜欢英语到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其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敢于开口讲英语了,胆子大了,“脸皮厚”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原来“不敢说”变成“敢说、会说、能说”甚至享受上台说英语了。再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说:“感谢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我的性格变好了,否则我一辈子也不能够主动开口用英语与人交流”。通过演讲、辩论、短剧表演、影视剧模仿与配音、朗诵等形式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开口表达的勇气增强了,交流的能力也增强了。最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组织能力增强了。四个学期的视听说课,都是以小组为组织单位,每个课堂活动都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创意、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大增强了。总之,翻转课堂模式在诸多方面效果显著。

六、结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其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从实践应用来看,在看到明显效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推广上的一些困难,比如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难以改变多年的传统授课方式和观念,很难实现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学生方面,有些学生更喜欢“灌输式”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制力差,对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有应付的心态。学习资源方面,优秀学习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仍需进一步建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去探索、去优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更好地发挥出其优势。

参考文献:

[1]弋倩,侯密令.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J].海外英语,2015(7):93-95.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info.jyb.cn/jyzck/201203/t20120330_485886.html.

[4]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5(5):49-52.

猜你喜欢
视听说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试论日语视听说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谈“视听说”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