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课程、新课改

2016-11-16 16:43王红娟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

王红娟

摘 要:面对当下课改的新形势,只有对以往时下课改应试教育进行理智的分析,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好地正视、把握新课标。我们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而是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理智分析、承前继后,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好地正视、把握新课标。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应对变化

翻开各类教育报纸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采用“新课标”,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而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在强化中却有意无意中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认笔者认为只有对以往应试教育进行理智的分析,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好地正视、把握新课标。我们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而是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理智分析、承前继后,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好地正视、把握新课标。

一、新课改中出现的几个变化

(一)课程设置变了——课程设置趋向“综合化”。如音乐和美术合成了一门艺术课,历史课和地理课合成一门“历史与社会”课,物理、化学、生物统称“科学课”,体育课则改成“体育与健康”。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新旧课程设置的“不一样”。过去的好多学科在这上面被“综合”掉了。

(二)学生地位变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长期以来,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想应该怎么讲,才能讲得最清楚,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得更明白,想到的只是“我”。而现在,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现在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一种交往、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

在新课程中,教师已真正从主演的位置转到助、导的位置上来,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去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科学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如一位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同样是美术课,学画苹果。中国老师画好一个样板给学生临摹,“照葫芦画瓢”;在美国,老师把学生带到果园里,让学生自己看、自己琢磨。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不单要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不单要有理性的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

(三)教师角色变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今,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在信息社会里,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协助者”,教师的任务应是“导学”而不仅是“教学”。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的“教”的位置,学生必然感到压抑、被动;将教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轻松。自然。因此,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能否放下尊严和架子,能否从讲台上走下来,能否与学生做朋友,这个变化其实是很艰难的。

(四)教学方式变了。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而21世纪的信息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形形色色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上来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

由接受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只有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递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过“再现”和“重演”:人类的某些社会历史活动,去“占有”具有独特形态的活动成果,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强调的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二、应对变化

针对新课改中的以上变化,我们的确需要转变思想,不过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以别人的课堂模式来评价我们的课堂,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转变。

现在,新课改转变理念主要体现在课堂模式上,所以各地五花八门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可是似乎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秀课”而非上课,一些课改早的地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而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我们只能是搞搞形式,真的就成了作秀。

同时,我们自己的实际可能决定我们在课堂上不得不多讲些,因为我们的学生既没有电脑又缺乏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除了课本就剩几本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或者资料,且学习基础太薄弱,所以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给予。所以我们既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尽量少讲多练,也要结合实际——慢慢转变、慢慢引导,千万不能直接套用别人的课堂模式。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其发展。扈文华老师(高中政治新课程编辑之一)说过:“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要求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所以新课改态度很重要,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相信一定会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