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016-11-18 19:04戴静文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公正新闻报道

戴静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63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戴静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63

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研究,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矫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期能够为新闻传播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失范;虚假新闻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于新闻媒体、公众来说都有着十分负面的影响。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必须要进行严格预防与矫正。因此,针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1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1.1 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即为新闻媒体工作者通过收取相关费用、出售版面等途径与被采访组织开展权力寻租的经济交易行为[1]。有偿新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偿新闻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独家消息支付相关费用给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第二种是新闻媒体以发布新闻的名义来获取采访对象所给予的好处。这一形式即为被采访对象给予新闻媒体经济利益要求媒体刊登有益于自己的新闻或阻止媒体刊登不利于自己的新闻。总体来说有偿新闻的形式众多,但是本质都是经济利益与新闻之间的交易,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易来实现所谓的“双赢”。新闻媒体获得经济效益,被采访单位或个人达到宣传的目的或达到掩盖事实真相,逃避社会责任的目的。

1.2 新闻敲诈勒索

新闻敲诈勒索通常是指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之便,以刊登或不刊登与新闻当事人有关的新闻为理由,来对新闻当事人进行敲诈勒索钱财的行为。新闻敲诈勒索不单单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体现,同时也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从本质上来看新闻敲诈勒索的本质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利用人民赋予的调查、揭露权利,将发表揭露批判报道对对象单位所形成的名誉损失相威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2]。著名的“孟怀虎案件”就是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站站长孟怀虎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进行勒索敲诈的行为,金额高达63万元,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新闻敲诈勒索的情况愈加频繁,反映出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1.3 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就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中存在虚假与不真实的内容,是与真实原则相悖的新闻报道形式。虚假新闻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第一,主观捏造的故事。该类型的虚假新闻全部为杜撰[3]。第二,随意发挥,加以改变。该类型的虚假新闻最为常见,通常都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新闻从业工作者有目的地虚构,制造出假新闻。第三,合成拼凑事件。这一类型是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拼凑在一起,成为一篇吸引受众的新闻。2015年1月《南方都市报》所刊登的《南京众人围观裸女跳河 救助者被遗忘 没人帮忙拉一把》一文中称,南京有一名女子赤裸跳河,一男子见义勇为救人。有网友爆料,群众均围观裸女,没人帮忙拉救人男子一把。现场图片显示,男子正在攀爬高达2 m左右的河岸,无人上前帮助。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在1月11日,南京一女子跳河获救,最初的新闻源头并未涉及救人者遭遇冷漠对待的内容。而救人男子被冷落一事则是在1月12日湖北黄冈所发生的事件。这两件事是被人拼凑在一起的。总的来说,虚假新闻的形式众多,但是本质都是欺骗公众。

1.4 庸俗新闻

庸俗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内容庸俗,思想不健康、品位低劣的新闻。庸俗新闻是当前新闻行业十分普遍的问题。庸俗新闻形式分为形式庸俗与内容庸俗。形式庸俗即为新闻报道所采用的形式十分庸俗,表达方式庸俗,带有不健康色彩;报刊版面设计庸俗,

浮夸造作。往往使用充斥着色情、暴力、刺激的字眼来吸引读者。内容庸俗即为新闻内容所传递的内容庸俗低下,思想不健康。炒作明星私生活,宣传色情桃色新闻,报道暴力、凶杀等新闻。无中生有、哗众取宠使得庸俗新闻与虚假新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庸俗新闻的报道对于社会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道德失范十分普遍的现象之一。

2 矫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则

2.1 公正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公正原则的体现即为新闻公正。新闻公正是最为基础的道德原则,是其他道德原则的基础,是从事新闻职业的必然需求,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新闻真实、准确的重要基础。站在新闻认识的角度来说,新闻公正即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在理念上公正公平地对待新闻传播的每一个步骤,将客观性、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基础,始终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站在新闻操作的角度来看,要秉持新闻公正原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站在客观的角度来报道新闻,以达到新闻的公正。首先,在面对新闻源的时候要公平公正,为了尽可能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尽量站在不同角度来对各个当事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正面、反面、积极、消极的各种意见。其次,在选择新闻报道手法的过程中要满足客观性的需求。新闻报道与推广宣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新闻报道要尽可能地陈述客观事实,不能掺入自身的私人感情与看法,不得带有私人情感。最后,在新闻报道的写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使用客观的写作方式,对于新闻的来源进行真实的交代,提供新闻采访对象的原话,将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区分开来等。

2.2 责任原则

新闻从业工作者在责任原则方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专业责任、组织责任与个人责任。由于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十分关键。要矫正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就必须要新闻从业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新闻道德的内在需求,这是由于新闻媒体是国家的公共资源,肩负着为人民群众服务,传播社会信息的责任。因此,当前我国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真实、公正报道新闻的责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的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另外,新闻媒体还需要肩负着改善社会文化、道德素养的责任,建立人民群众有序、正常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处理的平台。总的来说,社会责任对新闻媒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就足以说明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2.3 诚信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诚信原则的职业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必须要坚持诚信原则,将新闻的真实性作为生命来坚守。新闻从业工作者要站在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片面、主观、带有个人情感的思想来进行新闻报道。尽可能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反复核实的方式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第二,新闻真诚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基本任务,新闻媒体只有在秉持诚信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新闻报道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够为自身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人道主义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人道主义的原则有特定的含义。首先,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需要拥有爱心与关怀的心,对待人民群众要用平等的眼光,尊重每一位当事人与新闻受众。在人道主义的约束下新闻媒体需要严肃认真对待新闻工作,以饱满的热情与端正的态度投入到新闻报道的工作中。在兼顾新闻社会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到新闻受众的感受,对弱势群体表示关心,深入基层人民。其次,在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下针对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拥有爱心。由于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丢弃了爱心,开始挖掘“人性化细节”,不顾受害者家属悲痛强行进行采访。例如:2011年佛山“小悦悦”惨遭碾压的新闻事件中,不同媒体反复报道交通事故发生时的惨烈状况,记者不断让家长回忆当天的场景,甚至质问家长为何没有做好看管好孩子的责任,对于孩子受害有什么看法。这种血腥、直接、粗暴的采访方式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要矫正这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必须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坚持人道主义原则,以爱心与同情心来进行新闻报道。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媒体从业工作者要始终谨记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伟大使命,坚守新闻传播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努力呈现真实、全面、公正的新闻事实,尽量避免出现各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报道与活动。

[1]司桐.互联网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6(13):115-116.

[2]张爽.探讨目前我国网络新闻道德失范问题[J].新闻传播,2014(3):230.

[3]沈莹.由“繁峙矿难”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性[J].留学生,2016(3):30-32.

G2

A

2096-0360(2016)19-0003-02

戴静文,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公正新闻报道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