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爷爷

2016-11-18 10:13陶金明
苏州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周汝昌红楼梦书法

陶金明

回忆我的爷爷

陶金明

黄异庵 书法

今年五月十八日,是我爷爷黄异庵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光流逝,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他虽一生磨难,但仍孜孜不倦不辞辛苦写长篇,他虽室已雅无可雅,但仍开诗书印义卖展,所得全捐民政部门。他是一世无愁半世屈,但仍交代我们小辈要交友以诚。

父亲讲,爷爷从小出色,上海文化名人江锡舟来太仓旅游,发现爷爷人小字好有天赋,便介绍拜当时为沪上三大家之一的天台山农刘介玉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十岁时和江锡舟儿子江寒汀一起在上海大世界门厅旁,一个挥毫写字,一个泼墨画画,从此“十龄童”就名扬上海。多年后回忆此事时,爷爷还作诗一首,“共和厅里十龄童,对客挥毫小相公。一事至今忘不得,难为老父作书僮。”

1930年爷爷和江锡舟四女成亲,1931年长女曙红出生,1933年长子出生,取名云初,即我父亲。十八岁那年爷爷即和舅兄一起学习苏州弹词,后因舅兄江寒汀常熟话太浓,一时难以改变,就放弃了学习。爷爷由于有较强的古典文学功底,加上特别喜爱一类文学性较强的书目,故一部有别于朱寄庵朱兰庵的《西厢记》就此诞生了,貌不惊人的爷爷连同他的“黄西厢”走红上海滩。

解放后,爷爷最先编唱李闯王新书,作为评弹界唯一代表,出席了五十年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者会议,被称为“评弹才子”。1957年起走入坎坷,1959年被发配去青海。爷爷有诗为证:“姹紫嫣红色太姣,妒花风雨自难饶。狂吹直去天西北,九月高原雪正飘。”1969年上山下乡随女到滨海,奇苦无比,半饥不温。爷爷写诗记录道:“谁令幽境绝人烟,新屋初成五月天。曲水流墙观不足,霉花开到枕头边。”爷爷常说自己是一生三海,三海先生,红在上海,难在青海,苦在滨海。

应该说是坎坷经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造就了多才的爷爷。他的诗总是触景生情,无论是全国戏曲大会歌颂志愿军的诗,还是生活中有感而发自娱自乐的小诗,无不体现他的才艺和对生活的热爱。爷爷酷爱弹词,自编自演长篇有四部,《西厢记》传给了杨振雄,《李闯王》传给了饶一尘,《文徵明》传给了赵开生。滨海归来后,他迎来了又一个黄金创作期,《红楼梦》《翁同龢和杨乃武》等相继问世。谈到红楼梦,不能不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在共同研究红楼梦时,两位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诸多书信往来,惺惺相惜,一个说:“白头人说红楼梦,应被红楼笑白头。怪底掌声雷动处,座中顾曲独无周。”一个说:“多才多艺异常流,不独知音顾曲周。论墨讲词兼篆印,一时声动古苏州。”周汝昌老先生评介爷爷柳敬亭后一人而已,不是一般的艺人,而是在文学艺术上博道的大方家。

1981年爷爷从西园新村搬入石幢弄,我和父亲帮他搬家,讲起我要去参军,我父亲有些想法,不大情愿让我去。爷爷知晓后,做我父亲的工作,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小青年应该走出去参军。要知道,当时他自己头上的帽子还没有完全摘掉。

爷爷历经三海,为人乐观,生性耿直,更加淡泊名利,虽在评弹、诗词、金石、书法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仍孜孜不倦。晚年生活尽管清苦,他从无怨言。1994年开诗书印义卖,凡来参观者皆曰:此异庵之所以谓异也,不计自身之清贫若此,而竟养媳妇做起媒人来也,异哉!爷爷淡然一笑:“天自无言理可通,盈头白发气犹雄。但求安我心而已,只认无钱不认穷。”

1996年春,我到医院看望爷爷,告知父亲因病过世,他拉着我的手久久无语,然后说:我对事业投入太多,对子女关心太少,尤其对你父亲。我有愧于他,我死后要和他葬在一起,多陪陪他。并谈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长辈对隔代的殷殷期望,使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黄异庵 书法

猜你喜欢
周汝昌红楼梦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天津举办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出版
书法欣赏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