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都给了它

2016-11-18 10:13顾志骋
苏州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礼苏绣姑苏

顾志骋

我这一生都给了它

顾志骋

“他们说,张玉英只会做人像,做乱针绣,然后我就做出了这幅《姑苏繁华图》。”

张玉英,1935年生,20岁开始学习刺绣,参加苏州工艺美术合作社,师从我国著名苏绣艺术家朱凤,又先后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任嚖娴学习苏绣传统技艺和乱针绣法。其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多幅作品被国家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2007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笔者从小读过很多篇人物传记,文言文寥寥百字讲完人的一生,重点事迹悉数在内也不过留下一句:“此人真英雄也。”然而那些介绍真的能给人带来什么印象吗?当我站在张玉英老师家的阳台上,看到她以82岁的高龄仍在做着一幅绣品时,那种感动几乎直入心胸,张老师还什么都没有说,我却觉得她已经把什么都表达清楚了。

“这幅《姑苏繁华图》是我当时去镇湖,挑了十多个绣娘,我手把手地教,和她们一起完成的。”张老师从最近的一幅作品讲起,她是至今唯一仍活跃在中国绣坛的工艺美术大师,完成的《姑苏繁华图》稿本取自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所作《盛世滋生图》,原图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长一倍多,以艺术形式真实地描绘了250年前苏州市井的繁荣景象。

张玉英

“《姑苏繁华图》里几乎包括了所有我会的针法,乱针、细绣,还有很多别的,我做这幅图的时候是相当花心思的,每一个部分都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同样是树叶,我都用了十几种针法来区分远近、粗细和虚实,更不用说画里本身的层次结构了。我在这幅作品里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因为我本身跟过三个老师,朱凤、李娥英和任嚖娴,她们都是很好的老师,都教了我不同的东西,我呢就是把她们教给我的结合在一起,针法变化非常多。这幅作品也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挑战,以前在刺绣研究所的时候,都是上面布置给我任务,我就去完成,这次却是需要我完完全全一个人琢磨的。我吸收了良师们的精华,自己也有创作的欲望,感觉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

张玉英1955年考入苏州工艺美术合作社,“妈妈认为女孩子应该学习刺绣。当时去学习的时候,我是不喜欢的,想逃回家。迫于生计,后来又受到朱凤老师的影响,我留了下来,慢慢也培养了对刺绣的兴趣。”1955年的新中国,刚刚从残酷的战争中喘息过来,百废待兴,人民为了安稳的生活日夜劳作,“我文化水平不高,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但我在刺绣这方面有些天赋,有些道理我一听就懂,绘画之类的基本功也很好。”张玉英老师说,刺绣和很多东西都融会贯通,绣什么都要先观察实物,了解它的生长构造,顺着它的生长规律去绣才能让人看得舒服,不论是一片叶子,或是一只小猫,都有自己的生命脉络。笔者听得入神,不禁想,刺绣有那么多题材,张老师几乎都绣过了,且无一不精,这是不是说明老师本身也洞悉了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刺绣探索了生命的意义?然而,82岁的张老师却说:“我在刺绣这方面,感觉自己还年轻着,有很多力量想去发挥。”

刺绣是一项需要与寂寞为伍的艺术,刺绣者的手夏天不能出汗,冬天不能僵硬,张老师的手摸起来很滑,和同龄的人不一样。当提到张老师的几幅代表作时,她显得很自豪:“我七十年代之前以传统的花、鸟、风景为基础刺绣。40岁的时候,我做了第一幅人物肖像绣,是《牧羊姑娘》。请画师画好,勾好图样,当时刺绣研究所是下午四点半下班,但是我想赶紧做好,一心想着赶工,就自己给自己加班。后来就越做越多,像《圣母》《达·芬奇》和《蒙娜丽莎》这些作品都有很多人喜欢,我也前后做过好多幅。”

苏绣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代表,以其精湛技艺闻名于世,一直作为国礼赠予外宾,张玉英老师就曾绣过好几幅国礼作品。“每次做国礼时间都非常紧,有时候要日夜不睡。画里的天、水都需要做得非常精细。我自己最喜欢和周爱珍老师一起完成的《82+1》,拿去北京的时候,是邓小平的女儿接见了我们,当时邓小平去上海出差了。这幅作品与众不同的是,以往我做的人物肖像绣都是以照片为原型,这一幅是以油画为原型的。还有《摩洛哥国王》,因为眼睛自然、额头饱满等做工逼真,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宾。还有《阿联酋酋长》,他的两个儿子还到刺绣研究所来看过我,看看是谁绣的。”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超乎世界想象,古老的国度吸收了新的东西焕发生机,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却有一批人仍在默默坚守传统,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回过头看的时候,会庆幸还好有那么一群人。“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思开始活络,想开工作室,想找人合作,我喜欢刺绣,不想做营销,不想受市场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一份不受外界诱惑的执着之心,使得张玉英老师作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是以一幅乱针绣作品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大家就以为我只会乱针绣,只擅长绣人物,其实不是的。我各种题材都绣过的,花鸟、山水、仕女画、西方油画、人物肖像、动物等等,我都做过,中国和西方古典的,现代的,我喜欢什么做什么。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幅喜欢的照片,我就把它剪下来,自己绣。”涉猎广泛,技艺精湛,取众家之长,作为苏绣的传承人,张玉英既有老一辈教导过的传统针法,又在新时代中革新了苏绣技艺,她一天天不停歇地创作着,也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给年轻人,“我觉得我这一生都给了它。”张老师指着阳台上的刺绣绷子,上面还有完成了一半的作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六十二年几乎日日与刺绣相伴,这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解释一二。刺绣者,手上一幅图,心里一浮图罢。

猜你喜欢
国礼苏绣姑苏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姑苏城外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