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2016-11-19 10:57邓江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邓江华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行硝酸酯类药物联合中药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46-02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或痉挛。近年来,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这也导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治疗主要有药物、介入、外科手术搭桥等手段。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近年研究表明,痰、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常运用具有化痰、祛瘀、理气温阳、疏通经络等作用的中药,已经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治疗药物。实验研究表明,川芎、丹参、赤芍、红花等药物除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阻止血栓形成等功效外,还有保护心肌细胞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1]。笔者选取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疗效予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2],中医辨证分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都已经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为(606±23)岁,病程在5个月至8年,平均为(31±11)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2~73岁,平均为(605±22)岁,病程在5个月至8年,平均为(32±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都开展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其中包含抗血小板粘附集聚、稳定粥样斑块、改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等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硝酸酯类开展治疗,在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片(南京白敬宇制药厂,国药准字为H32024617)10mg/次,3次/d,口服,倍他乐克(产自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100mL/d,早晨顿服或分早、晚两次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产自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61023537)100~300mg/d,口服,再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开展降压与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百半夏汤加温胆汤,其方药组成为:陈皮15g,薤白10g,瓜蒌30g,丹参30g,当归15g,茯苓15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两周。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14疗效判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剂量以及心电图变化等机型观察记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幅度>80%,硝酸甘油剂量减少也超过80%,心电图ST-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有效:硝酸甘油剂量减少和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处在50%~80%之间,T波直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是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全部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等常规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官腔狭窄,患者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之下,就会导致出现供血不足。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几种类型,分析其病理过程,其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所导致的,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众多,常见的有: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粥样斑块不稳定、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5],近年来,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研究有很多,西医治疗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发病率还是居高不下,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导致了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非常的必要。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心痛”、“胸痹”的范畴,其发病机制本虚标实,认为气滞、寒凝、痰阻、血瘀等为标,功能失调、腑脏气血阴阳亏损为本,在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主要采用的是整体的辨证思维,注重多环节、多靶点的干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标本兼治,因此应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6]。而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需要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采取相关措施迅速有效地缓解其胸痛胸闷症状,患者的治疗中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则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等,进一步巩固疗效。心绞痛发作时的主要病机为标实,临床表现为气滞、血淤导致心脉痹阻,因此心绞痛发作时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以期尽快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本次研究的药物,瓜蒌可以化瘀开胸,薤白则能够通阳散结,两种药物都具有扩张冠脉和阻止心肌缺血的作用,而且在过往的文献报道中[7],已经有使用单味薤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功案例。在既往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实践中,丹参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的验证[8]。丹参具有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功能,通过改善患者的侧枝循环,能够对其侧枝循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从而有利于其毛细血管管网的开放;同时,丹参还可以增加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避免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此外,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凝等作用,可防止血栓的形成[9]。竹茹可清热化瘀,枳实行气消痰,将其与当归、丹参等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良好的通络止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预防痰瘀互结[10],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温胆汤可以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借助于自主神经的调节来间接舒缓其冠状动脉的痉挛,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缓患者的心率,最终使得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11]。

作为心绞痛发作时最常使用的药物,硝酸甘油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从而有效地改善冠脉供血,缓解心肌缺血缺氧,临床实践中借助于观察硝酸甘油停减数的高低,能够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程度。停减次数越多,则其治疗效果越显著[12]。本次研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则为6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芳.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上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3,4(16):98-10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4]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68-73.

[5]印茂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2):2361.

[6] 陈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2):269-270.

[7]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87-788.

[8]赵立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4):24-25.

[9] 龚昌杰,周亮,杨德钱.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9):875-876.

[10]高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28(9):901-903.

[11]申保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28(11):22-25.

[12] Gibbons RJ,Abrams J,Chatterjee K,et al.ACC/AHA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a summary article[J].J Am Coll Cardiol,2003,4(97):159-168.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与异乐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