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污的一次大选,希拉里和特朗普到底在争什么?

2016-11-19 14:27赵灵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希拉里选民特朗普

赵灵敏

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谁最终当选,都面临着一个业已撕裂的国家和社会

编辑 孙凌宇 rwzkzx@126.com

本次美国大选恐怕是二战以来最污的一次。

早在共和党党内提名争夺中,特朗普和对手卢比奥就以影射对方生殖器大小的方式互相攻击,另一名参选人克鲁兹则被曝出有五名情人。

民主党这边,维基解密的资料显示,民主党高层完全站在希拉里这边,想尽办法要把桑德斯排挤出去。

到了两党对决阶段,希拉里和特朗普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围绕着希拉里“邮件门”、克林顿基金会和中东政客的关系、特朗普的税单、特朗普一系列猥亵污辱女性的言论等问题,双方缠斗数月,“不要脸”“早该进监狱”“卑鄙小人”等市井骂人话满天飞,让全世界吃瓜群众瞠目结舌。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两位候选人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以往的大选基本是在两个职业政客之间进行的,双方在政坛浸淫多年,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套政治规范和叙事风格,以便日后好相见。

而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背景迥然不同:希拉里是一个职业政客,在美国政坛纵横二十多年,当过第一夫人、参议员和国务卿,白手起家,和丈夫克林顿一起缔造了一个“克林顿政治王朝”,财雄势大,朋友遍天下,凡在美国政坛混的,多多少少都得给她三分面子。正是因为长期在政坛高处,希拉里给人以高高在上、傲慢自大、喜欢搞阴谋诡计的印象,“邮件门”就是其中一例。

特朗普是一个富二代,接掌了父亲的房地产生意后将之发扬光大,此前从未担任公职。事实上,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竞选总统,只是前几次草草收场,大家都没太注意。

此次竞选,特朗普的初衷应该和以往几次一样,只是想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方便日后做生意,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走这么远。

因为没有包袱,也缺乏政治经验,特朗普口无遮拦,对对手极尽侮辱攻击,打破了很多政治禁忌,也无意间迎合很多对现实不满的美国人的心;也因为对国政不熟悉,特朗普说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外行话;个人过往历史中的糟点也很多,侮辱女性就是其中的一宗罪。

两人背景的不同和政治共识的薄弱,极大增加了此次选举的对抗性。然而,激烈火爆的竞选场面是表,内里是两极分化的美国社会和南辕北辙的政纲理念。而选举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攻讦,进一步拉大了双方支持者之间理念和情感上的距离。

因此,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谁最终当选,都面临着一个业已撕裂的国家和社会。

增税还是减税?

美国民意测验机构盖洛普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就业和功能失调的政府仍然是选民最关心的议题。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经历七年多的萎靡后,美国经济直到去年才略显复苏迹象。然而,失业率虽然下降,工资增长却并不明显,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品质没有得到改善,有近五千万人要靠食品券生活。

“美国梦”正在褪色,穷人要改变命运越来越难。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认为:“过去人们觉得美国遍地是机会,可在如今的美国,一个孩子在人生机遇方面依赖父母收入的程度,超过欧洲或有数据记录的其他任何发达工业国家。昔日的美国努力创造机会均等的‘美国梦。但如今,‘美国梦只是个神话。”

在这些领域,希拉里的主张包括向富人增税、提高最低工资、为贫困者提供免费大学教育,主要还是在再分配领域打转。

具体办法包括通过加大公共投资来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减免大学学费、对年收入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征收4%的“公平附加税”,堵塞富人避税漏洞,确保富人所缴的税率不低于中产阶级,同时为中产阶级提供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税收减免。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希拉里主张堵塞企业海外避税漏洞,对将总部转移到海外的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征收“离开税”,同时为在美国投资、创造高质量就业的企业提供税收奖励和优惠。在外交领域,希拉里坚持“美国例外”和“美国伟大”的理念,要继续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

特朗普提出的对策则是另一副面孔:通过放松管制、减税来刺激经济发展,同时承诺重新谈判贸易协议、废除奥巴马的医改计划,以及在美墨边界建围墙,防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特朗普特别承诺要启动自1980年代里根执政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将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率由目前令人眼花缭乱的七档简化为12%、25%和33%三档。他还主张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并提议对美国企业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10%的税。

外交上注重“美国第一”和“孤立主义”的理念,主张美国应该集中精力先管好自己,减少对外干预,让盟国自己保卫自己。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希拉里的主张延续了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只是在少数地方进行了微调。而特朗普则给对现状不满的民众提供了一系列出气的标靶:外来移民、把工作岗位转到海外的美国大企业、缴很少税的富人,听起来简洁明了,很解气。也因此,两人的支持者大相径庭。

日前约三百七十名经济学家包括多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华尔街日报》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选民不要投票给特朗普,称特朗普以阴谋论误导选民,抨击他不愿对各项可行的经济政策进行冷静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曾指出,特朗普主张的反贸易政策可能引发一场危险的保护主义运动,进而严重损害全球经济。

与此同时,2016年10月美国佩珀代因大学格拉兹道商管学院对美国1353家小型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55%的企业老板偏向于特朗普的医疗保险政策,而支持希拉里的是45%;在税收政策上支持特朗普的有66%,支持希拉里的仅34%;而在贸易政策上,支持特朗普的有55%,希拉里的支持率只有45%。

弱势群体该不该保护?

当前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分歧在社会领域。自19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越来越多,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演变到今天,这套体系已经越来越极端和教条,有演变为言论审查的意味,导致很多直男和基督徒白人男性根本不敢乱说乱动。

在具体措施上,政府强行要求在高校招生、政府招聘时向黑人、拉丁裔和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倾斜,很多高分白人青年上大学的机会被分数低很多的黑人青年以“种族平权”的名义占据;奥巴马上台以来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变性人可以按照他们宣称的性别上厕所,这对很多虔诚的基督徒来说根本不能接受。

从希拉里的立场看,她还是强调保护弱势群体,因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都可能成为弱势群体,因此,保护别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但共和党基本并不认可这种理论,他们认为人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弱势群体权益的实现和伸张不能建立于社会大多数人权益的受损之上。

特朗普更是直指“政治正确”的荒谬和虚伪:“我认为美国的大问题就是政治正确,我没有时间去政治正确”,“要不是我,你们甚至都不一定会在这里讨论非法移民问题,因为政府的词汇是‘无文件的侨民(undocumented aliens)。”特朗普还称,政治正确应为加州圣贝纳迪诺一类的屠杀负责,邻居已经觉察到凶手夫妇行为上的异常,却无人报警,因为担心如果只是虚惊一场,自己会被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

而美国的白人男性,特别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白人男性,在找工作时要和非法移民竞争,适合他们从事的钢铁等蓝领工作岗位要么受到奥巴马气候政策的影响难以为继,要么因为成本问题转移到海外,也对“政治正确”愤懑难平,因此,他们成了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

谁更适合当总统?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上述政纲,和民主共和两党长期以来的基本理念大体一致,本质上无优劣之分。事实上,美国两党的价值观一直是比较清晰的,也各有一些死忠的基本盘选民。

选举的最终结果,其实取决于中间选民的倒向。如果某一候选人能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理念、能把选民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定的议题上、人品人格上的瑕疵更少,就能争取到更多的中间选民,胜选的概率就更大,这也就是候选人的“可选性”问题。

所谓的“可选性”,其实就是人们觉得你适不适合当总统的一种感觉和判断。特朗普的大嘴巴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选性”本来就已经打了问号,他还在不知死活地不断强化这种印象。而希拉里阵营就精明很多,针对人们认为她腹黑、不诚实的印象,她没有极力辩解,而是采取了一种务实的策略:你可以质疑我的品德,但你应该相信我有做总统的能力。

于是,从希拉里到奥巴马,民主党上下都在不断强化这样一种认识:这场选举的核心已经变成我们到底是希望选出一个有雄心有远见、能将民众团结在一起的总统,还是要选出一位心胸狭窄、造成社会分裂的总统。希拉里即使在发表经济政策演讲的场合,也不忘攻击特朗普不具有担任美国总统和三军统帅的气质。

然而,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离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仍有不小的距离,伟大的领导人能把选民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整体面临的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弥合分歧,团结国家。

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就具有这样的特质。而希拉里和特朗普,不仅囿于本党既定的价值观,而且都在向更极端的方向移动:特朗普带动保守党集体右转,导致共和党通过了其历史上最保守的党纲。而希拉里为争取桑德斯的支持者,争取自由派和年轻选民,推动民主党通过其历史上最进步的党纲。两党一个向右,一个向左,都在拼命撕裂国家,目的只为自己胜选。因此,政纲分歧事小,领导力不足的问题,才是美国当下和未来最大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希拉里选民特朗普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变色啦!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特朗普访华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