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满怀

2016-11-19 19:21谢思球
安徽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诗瘦金体锦鸡

谢思球

宋太祖赵匡胤灭掉了南唐,他在一次宴会上问李煜道:朕闻卿在江南好吟诗填词,能否举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吟出自己《咏扇》诗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哈哈大笑,揶揄李煜说:妙哉!试问,“风满怀”究竟有多少?并对近臣说:好一个翰林学士。事见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李煜答得妙,赵匡胤笑得也妙。妙就妙在一答一笑尽显各人本性。李煜的对联充满了文人情调:揖让答礼的时候,团扇在手,如挥动一轮明月;扇子摇动,清风满怀,心旷神怡。文人把扇,对酒当歌,红袖添香,李煜就是这样做皇帝的。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江山,继而相继削平了南方割据政权。他是靠兴兵杀伐才做成皇帝的。在他看来,李煜的回答太可笑了,“风满怀”到底是多少风呢。他是个粗人,不懂风,也不懂情,他只知道野心。

文人和风满怀,政治家血雨腥风。都是风,而此风非彼风也。此风和煦如春风,彼风凶险让人疯。风满怀,说得多好啊。是闲,倚楼而立,凭栏而望,花开花谢;是迎,佳人有约,轻步穿过洒满落花的小径;是等,等作诗的灵感,也不急,知道它迟早会来的。而这些,赵匡胤如何能感受得到呢?他甚至替李煜惋惜,他对群臣说:倘若李煜能以作诗的工夫来治理国家,今天又怎么会沦为朕的阶下囚呢。这就是赵匡胤,我替赵匡胤惋惜。

说得一点不错。不过,细想还是错了。作诗的工夫,用来治理国家,是断然不行的。因为作诗的工夫和治理国家的工夫有本质区别。作诗的工夫,是闲、轻,是风满怀,是花满渚酒满瓯,是儿女情长。这样的工夫是治理不了国家的。况且,对一个诗人来说,作诗也远比治国重要。所以,李煜的悲剧是必然的。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最后还是不想放过这个文人,用牵机药将他毒死了。李煜死了,中国文人也集体中毒。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读李词的时候,依然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牵机味。那果然是一味追魂的毒药,无药可解。

风满怀毕竟是人生的真性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好在赵匡胤的遗憾不久就由他的后人赵佶弥补了。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靖康元年,金军攻破汴京,像李煜一样,他也成了亡国之君,被俘北上,受尽折磨而死,终年54岁。赵佶治国无能,却有着惊人的艺术天赋: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花鸟画,自成“院体”。宋代的书画成就举世公认,而这和赵佶密不可分。

专家评说瘦金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横如劲弓,竖如鹤腿,撇如匕首,捺似切刀,折如竹节,点如珠玉;结构严谨而灵动,风格瘦硬而不枯,运笔迅疾,风流潇洒。吾观瘦金体时只有一个感觉:风满怀。水天一色,沙渚如雪,一群白鹤从远方翩然而至,它们在沙滩上奔跑嬉戏,其声飞珠溅玉。观瘦金,满纸鹤舞,长风扑面。由于创立者是亡国之君,瘦金体的命运也很曲折,清代以降,一直被冷落了几百年,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有人开始重视和研习,如大画家吴湖帆、张大千等。赵佶的院体画也让人叹服,读他的画,给人的感觉也是和风满怀。如《柳鸦芦雁图》,风格朴拙,几乎纯用黑白,芦雁柳鸦各占画面左右,和鸣,栖息,觅食,栩栩如生。画面中间是大幅的空白,画家特意在此留白,是留给风的吗?读这幅画时,感觉远方湖面上的风仿佛就是从这个地方吹来的。又如《芙蓉锦鸡图》,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惊喜地翘望着右上角那对正在翩然飞近的蝴蝶。风从盛开的芙蓉上生起,从蝴蝶飞翔的姿势里生起,从锦鸡绚丽的翅羽间生起。再如《桃鸠图》,整个画面上就一只鸠鸟,一枝桃花,简单明了,这是减法的艺术,给人春风扑面之感。赵佶即位后曾自叹: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我相信一个热爱花鸟的人应该坏不到哪儿去,那些祸国殃民的事当是他手下的奸佞们干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替这些亡国的帝王们推脱职责,他们当然是有责任的。

好的艺术应该是有风的,好的生活应该是风满怀的。帝王事业不一定比一把团扇更为长久,我们需要一把能生风的团扇。

猜你喜欢
作诗瘦金体锦鸡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刘良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悲欢且作诗,浮世奈我何
赵佶书法
疯狂编辑部之作诗也疯狂